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72.
我院急救中心自 1 988年— 2 0 0 1年 6月共收治 1 1 0例肝创伤患者 ,其中单纯性肝损伤 74例 ,伴有合并伤 36例。现就肝创伤患者的年龄段分布及合并伤情况报道如下。临 床 资 料  本组 1 1 0例肝创伤患者 ,最小年龄 5岁 ,最大年龄 6 5岁 ,平均年龄 35岁。本组男性 90例 ,女性 2 0例 ,男、女患者比为 9 2。现根据临床统计需要 ,把每 1 0周岁设定为一个年龄段 ,那么本组 1 1 0例肝创伤患者可分为 7个年龄段 ,其各年龄段分布情况见表 1。其中~ 30岁年龄段中以 2 2岁、2 3岁、2 5岁、2 6岁、2 7岁、2 8岁各年龄患者居多。另外 ,本组 1 1 0…  相似文献   
73.
人类和非人类脊椎动物利钠肽家族(NP)包括A型(ANP)、B型(BNP)、C型(CNP)、D型(DNP)、V型(VNP)利钠肽和肾型肽尿扩张素。其受体有3种,其中受体A和B作为鸟苷酰环化酶配对受体起生物学效应,受体C作为细胞质主受体起清除肽分子和可能的调节细胞增生的作用。利钠肽的作用为维持循环系统的容量、渗透压和压力调节的稳态,并在心肌结构和功能控制中起自分泌和旁分泌的作用。BNP的生物学效应包括扩张血管、利尿、排钠、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抗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74.
众所周知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近年来随着溶栓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其死亡率已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仍有部分患者不宜采用上述治疗方法,而且PTCA术后3~6个月内再狭窄率高达30%~50%,且无理想的解决  相似文献   
75.
李永东 《医学综述》2014,20(18):3289-3291
Rho蛋白是一种三磷酸鸟苷(GTP)结合蛋白,Rho激酶(ROCK)是最早发现的Rho效应物,在分子水平,ROCK表达上调促进氧化应激、炎症、血栓形成和纤维化的各种因子增加,下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细胞水平,参与许多细胞功能如基因表达、胞质分裂、细胞黏附和迁移等的调节。研究发现,Rho/Rho激酶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其抑制剂fasudil可以治疗许多心血管疾病,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应用。该文对Rho/Rho激酶与心血管疾病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替普酶(rPA)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0例符合溶栓治疗指征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溶栓组和磷酸肌酸钠组,每组各35例;磷酸肌酸钠组于溶栓治疗同时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h检测两组患者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所有入选患者2周时行心脏彩超检查,采用Simpson法测定和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两组治疗后2周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磷酸肌酸钠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常规溶栓组(65.7%vs 62.8%),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浆CK-MB、cTnI、SO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SOD活性的升高低于CK-MB、cTnI升高的幅度(P<0.05),磷酸肌酸钠组治疗后血浆CK-MB、cTnI升高的幅度显著低于常规溶栓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常规溶栓组(P<0.05)。常规溶栓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高于磷酸肌酸钠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磷酸肌酸钠组。磷酸肌酸钠组较常规溶栓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再发心肌梗死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而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和出血发生率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对心肌梗死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rPA溶栓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能较好的降低冠状动脉再通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7.
【摘要】 目的 探索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全与脑出血的关系,为脑出血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48例诊断为脑出血患者作为脑出血组,248例无脑出血的中医科住院患者按性别匹配作为对照组。A1段发育不全定义为一侧A1段明显增粗,对侧A1段未显影或直径小于优势侧1/2。采用SPSS软件25.0版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1段发育不全与脑出血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与出血侧和出血部位的关联。结果 A1段发育不全发生率为15.7%(78/498)。其中脑出血组50例,对照组28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07)。伴有A1段发育不全脑出血患者中出血好发于基底节和丘脑区(38例),部分发生于额顶叶(11例),极少发生于颞叶(1例);出血发生在A1段优势侧26例,发育不全侧2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1段发育不全不论在单独分析(P=0.007,OR=1.984),还是与纳入的其他相关危险因素混杂分析(P=0.004,OR=2.215),均与脑出血有明显的统计学相关性。 结论 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全作为一重要危险因素,与脑出血关系密切。但脑出血并不具有按优势A1段呈特征性分布,即与出血侧和出血部位无相关性。其潜在机制需通过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Perclose血管缝合器在经股动脉途径行室上速射频消融治疗中止血疗效比较。方法:199例经股动脉途径室上速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被分为Perclose血管缝合组(Perclose组,98例)与人工按压组(101例),观察两组即刻成功率,止血时间,制动时间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即刻止血成功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98%比100%, P>0.05)。与人工按压组比较, Perclose组止血时间[(18.9±9.1) min比(2.7±0.7) min]和制动时间[(21.6±3.4) min比(6.3±2.4) min]明显缩短,并发症总发生率(16.8%比4.1%)明显降低(P<0.05, 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的具体情况:迷走反射 Perclose组明显低于人工按压组(0比7.9%, P<0.05),其他并发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Perclose血管缝合器止血时间、制动时间短,并发症少,可作为经股动脉途径室上速射频消融治疗后股动脉止血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79.
风景书写既是来旅英国人重返故乡的精神路径,也是他们与中国建立情感联系的中介。在华英国人在“美学化”“理想化”“幻想化”的英国表述中遥望故乡,在“大海”与“乡村”的情感张力中抵达他乡。英国人在风景书写中建立了“第三空间”,以缓解身份焦虑,弥合身份裂隙。然而“第三空间”却是短暂、混杂和矛盾的,外侨最终不可避免地成为“游荡的灵魂”,陷于“无法抵达他乡,回首故乡无路”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探讨血浆BNP在非糖尿病AMI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近期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AMI患者根据空腹血糖值分为2组,非糖尿病AMI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组(试验组)(血糖≥7.0mmol/L)36例,AMI未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组(对照组)(血糖<7.0mmol/L)24例,对AMI患者在发病后24h时测定血浆BNP水平。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2周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和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记录2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并观察住院2周内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源性猝死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①发病后24h血浆BNP浓度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671.87±631.71)ng/L∶(299.53±455.67)ng/L,P<0.01]。②试验组LVDd、LVSd均高于对照组[(53.01±4.00)mm∶(50.50±3.20)mm,(45.32±5.92)mm∶(42.52±3.27)mm,均P<0.05],LVEF低于对照组[(52.86±5.79)%∶(61.00±7.54)%,P<0.05]。③试验组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6.67%∶41.67%,63.89%∶37.50%,47.22%∶20.83%,均P<0.05)。④试验组与对照组住院2周内MACE发生率,包括心力衰竭(36.11%∶12.50%)、心源性休克(16.67%∶0.00%)、梗死后心绞痛(25.00%∶4.17%)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率(2.7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糖尿病AMI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近期预后差,血浆BNP水平升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