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对照分析87例高血压病患者QT离散度和左室重量指数的测量,并与健康对照组40例对比。结果:高血压左室肥厚QT离散度为63.12±13.76ms,高血压左室正常组QT离散度为37.86±13.78ms,正常对照组为32.1±12.12ms,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左室正常组及对照组QT离散度存在明显差异,而高血压左室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QT离散度可作为预测高血压左室肥厚出现心率失常的一种简便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2.
目的:建立宁波市流感样病例(ILI)的预测模型,并对所建模型预测效果进行验证和评价。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宁波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 ILI 监测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ARIMA模型及ARIMA-GARCH模型对流感发病情况进行预测和评价。结果2008—2014年宁波市ILI累计报告101056例,发病率大致呈逐年下降趋势。针对ILI发病率的ARIMA模型构建中ARIMA(2,1,1)(1,1,1)12为最佳模型(BIC=6.250),白噪声残差分析得到Ljung-Box统计量Q值为6.027(P>0.05)。ARIMA-GARCH组合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单一ARIMA模型理想,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1.049和12.757。结论 ARIMA-GARCH模型可以模拟宁波地区流感的流行趋势,为流感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目的通过RT-PCR方法对2009年宁波市狂犬病病毒分离株(NB0901)的N基因扩增并测序,了解宁波地区狂犬病病毒的流行特点。方法运用RT-PCR方法和序列测定方法获得NB0901株的N基因序列,并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与疫苗株(3aG和CNT-1)进行同源性比较,同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狂犬病病毒NB0901株与疫苗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86.6%~90.1%和95.5%~98.8%之间。NB0901株N蛋白的抗原表位与疫苗株相比后发现在NⅠ和NⅡ抗原表位存在突变。而在Th细胞表位上,NB0901株与CNT-1株完全一致,与3aG株相比变异较大。进化结果表明NB0901株属于狂犬病病毒Ⅰ群中的A亚型。结论狂犬病病毒NB0901株和当前疫苗株虽同属于Ⅰ群,但是与疫苗株相比存在差异,从氨基酸序列水平上分析,CNT-1株较3aG株更能有效保护流行毒株感染。  相似文献   
44.
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制作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进行改进,以评价建模的成功率及支架植入后颈总动脉的通畅率.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20只,饲养1周后行左侧颈内动脉结扎.1个月后行颈部3.0 TMRA检查评价颈动脉与椎动脉的变化情况.采用间断式外翻缝合法吻合静脉囊与颈总动脉,建立侧壁型动脉瘤.在植入覆膜支架前、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行血管造影.结果 20只实验兔均顺利行左侧颈内动脉结扎.MRI示结扎前右颈总动脉中段平均直径为(2.35±0.08) mm,结扎后1个月右颈总动脉中段平均直径为(2.89±0.22) 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RA示17只兔右颈总动脉明显增粗,而双侧椎动脉略增粗;3只兔颈总动脉增粗不明显,而双侧椎动脉明显增粗.建立兔颈总动脉囊状动脉瘤模型17只,术后均健康成活.DSA示覆膜支架植入前所有动脉瘤及右颈总动脉通畅,4个动脉瘤腔内有少量血栓形成,但无自发性完全闭塞.Willis或镁合金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闭塞,右颈内动脉通畅.术后3个月DSA示16只兔右颈内动脉通畅,1只闭塞.术后6个月DSA示16只兔右颈内动脉通畅.动脉瘤模型的成功率为100% (17/17),覆膜支架植入后右颈总动脉的通畅率为94.1%(16/17).结论 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制作的改进提高了动脉瘤模型的成功率及覆膜支架植入后右颈总动脉的通畅率.  相似文献   
45.
目的:考察红花口服液(HOL)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药效作用特点并探究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基于脊神经结扎(SNL)大鼠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HOL低、中、高剂量组(0.5、1.0、2.0 mL·kg-1·d-1)及阳性药普瑞巴林组(25 mg·kg-1·d-1),每组6只。在脊神经结扎手术恢复3 d后,连续灌胃给药14 d并采集样本。期间检测各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值和冷痛阈值,考察HOL的镇痛作用特点。将假手术组、模型组、HOL高剂量组的海马组织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取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进而,选择与NP密切相关的靶标进行验证,进一步通过分子对接寻找HOL关键活性成分与靶标分子的具体结合位点。此外,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评价HOL对NP大鼠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值及冷痛阈值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HOL组可有效升高其机械痛阈值及...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2 580例24 h动态心电图的变化。方法:通过Holter仪连续记录24 h心电图分析2 580例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情况。结果:2 580例患者中检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占的比例较高,阳性率极高。结论:Holter检出率较普通心电图为高,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是及早提供介入治疗、减少心血管重大事件的必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SUA)浓度的变化,探讨上述因子对AMI的影响。方法:选择AMI患者(AMI组)30例和正常人30例(正常对照组)做对照研究。正常对照组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AMI组分别于发病后24h、2周抽取静脉血6ml。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炎症因子,SUA等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组发病24h后血清IL-6[(114.66±25.74)pg/ml比(238.11±102.08)pg/ml]、IL-10[(17.68±3.33)ng/ml比(22.84±12.36)ng/ml]、CRP[(3.27±1.25)mg/L比(24.51±19.46)mg/L]、SUA[(252.76±50.70)μmol/L比(379.50±122.90)μmol/L]、IL-6/IL-10比值[(6.70±1.99)比(13.94±10.03)]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白细胞介素6、10,C反应蛋白、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它们共同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I(cTnI)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8例,分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46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1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36例,均于入院时或发病24 h内测定患者血清NT-proBNP、cTnI含量,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以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结果与UAP组比较,STEMI组和NSTEMI组NT-proBNP明显升高;与NSTEMI组比较,STEMI组cTnI明显升高(P<0.05)。NT-proBNP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156,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196,P<0.01);cTnI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247,P<0.01)。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NT-proBNP与cTnI无关,但两者均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NT-proBNP的高低能反映患者的心功能状态,cTnI则与心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了解浙江省余姚市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研究Cox A16基因特征及变异情况。方法收集手足口病患者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并分型,每年选择几个样品进行Cox A16 VP1基因的扩增和核苷酸序列测定,测序结果利用DNAstar和Blast软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2010—2012年从1651份标本检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25.86%,肠道病毒71型(EV71)39.85%,其他肠道病毒19.38%;Cox A16 VP1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9.3%~100%,7株Cox A16基因分型属于B1基因亚型。结论 2010—2012年余姚市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为Cox A16和EV71,流行的Cox A16属于B1基因亚型,并具有高度相似性。  相似文献   
50.
一种新型的适用于延迟溶栓治疗的大鼠脑血栓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血栓大小的改良,建立适用于延迟溶栓治疗的大鼠脑血栓模型.方法 将10个长度0.8~1.0 mm、宽度0.35 mm的白色血栓经颈内动脉分别注入栓塞脑动脉,形成局灶性脑血栓模型.接受脑血管栓塞的138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两大组,分别为单纯缺血组(n=68)和延迟溶栓治疗组(n=70).单纯缺血组不接受任何治疗;延迟溶栓治疗组分别在血栓注入3、6和9 h后,将10 mg/kg的rt-PA自股静脉缓慢注入.使用MRI评价梗死灶的位置、大小、栓塞后不同时间的相对脑血流量.末次MRI检查结束后,大鼠脑组织用4%甲醛固定,作病理检查.结果 共有131只大鼠在血栓注入后脑内形成明确梗死灶,模型成功率为95%,脑梗死仅位于同侧大脑半球占84.7%(111/131),局限于左侧顶叶皮质或(和)左侧基底节的占79.4%(104/131),局灶性脑梗死体积占同侧大脑半球(23.12±6.04)%;对侧大脑半球也同时出现梗死灶占14.5%(19/131).发生局灶性出血11只,大面积出血1只,出血率为9.2%(12/131),均发生在延迟溶栓组.单纯缺血组大鼠,在血栓注入后3、6和9 h的rCBV分别为(34.13±17.55)%、(40.67±25.91)%和(40.72±26.51)%,各组之间rCBV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3 h和6 h,Z=-0.958,P=0.338,3 h比9 h,Z=-1.147,P=0.251).延迟溶栓后成活率高(24 h死亡13只;48 h死亡1只,溶栓后8 d和12 d各死亡1只).结论 改良后的大鼠脑血栓模型是可靠的可重复性的类似于人类大脑中动脉分支栓塞的脑血栓模型,适用于研究延迟溶栓治疗的大鼠脑血栓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