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磷酸肌酸为人体内的一类能量供应商,可以为各个组织提供能量支持。磷酸肌酸钠为一种商业化磷酸肌酸药物,近年来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该文将综述磷酸肌酸的作用、磷酸肌酸钠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进展,为磷酸肌酸钠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2.
目的:研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食道心房调搏(TEAP)与心内电生理检索(EPS)的相关性。方法:78例PSVT患者于射频消融术(RFCA)前接受以DF-4A型电生理刺激仪进行的TEAP(行程序刺激,刺激PSVT发作,记录心房、房室结不应期及PSVT诱发窗口),并于RFCA中接受EPS检查。分析判断PSVT机制的相关性。结果:78例PSVT患者TEAP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的符合率在房室结双径路、左侧旁道、右侧旁道分别为90.9%、92.3%、89.5%(P分别<0.01,<0.01,<0.05)。结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食道射频消融术前的心房调搏检查能初步判定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类型,了解其发病机制,对于心内电生理检查和选择手术方法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3.
目的 评估无对比剂3.0T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6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前行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造影术(3D-TOF-MRA)检查.对每枚动脉瘤,用3D-TOF-MRA决定患者适合的治疗方法,包括经或不经球囊/支架辅助的弹簧圈栓塞治疗、外科夹闭、保守治疗.3D-TOF-MRA术前治疗计划与DSA最终决策的动脉瘤实际治疗方式相比较判定其临床治疗价值.结果 以动脉瘤为基础评估对颅内动脉瘤检测的准确性为96.9%,敏感度为97.6%,特异度为93.1%,阳性预测值(PPV)为98.8%,阴性预测值(NPV)为87.1%.依椐3D-TOF-MRA工作位上动脉瘤的解剖特点可以准确地制定术前治疗计划,其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9%、94.0%、100%、100%、74.4%.结论 无对比剂3D-TOF-MRA在检测颅内破裂动脉瘤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并且可以有效、准确地制定适合的动脉瘤术前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224.
目的:观察择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细胞色素C(Cyt C)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AMI并于梗死后10-14d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30例作为AMI组;另选择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CHD)的患者30例作为非CHD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患者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术后48h、72h血清Cyt C浓度。结果:1.冠脉支架置入术前AMI组血清Cyt C水平显著高于非CHD对照组[(1.18±0.71)ng/ml比(0.25±0.03)ng/ml,P〈0.01];2.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48h、72h血清Cyt C水平[(0.68±0.29)ng/ml、(0.66±0.25)ng/ml]显著低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P〈0.01)。结论:择期冠脉支架置入术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25.
目的评价可脱卸球囊、可脱卸弹簧圈和颅内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经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巨大动脉瘤20例,其中球囊/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9例,可脱卸弹簧圈动脉瘤腔填塞8例,覆膜支架治疗3例,另有2例为经弹簧圈瘤腔栓塞治疗后复发,行覆膜支架治疗。随访9~83个月,平均(41.1±25.3)个月。术后即刻血管造影结果评价标准为:动脉瘤完全闭塞(100%),大部闭塞(95%~99%)和部分闭塞(<95%)。随访血管造影结果评价标准为:不变、血栓形成和再开放。结果所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均获得成功,无并发症。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11例,大部闭塞7例,部分闭塞2例,其中1例部分闭塞患者术后7 d再出血死亡。19例健在患者最终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15例,大部闭塞3例,部分闭塞1例。19例中,10例载瘤动脉保持通畅。长期临床随访结果显示1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8例改善。结论动脉瘤腔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完全闭塞率低且再通率高;可脱卸球囊或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治疗动脉瘤完全闭塞率高但牺牲载瘤动脉,有潜在或短暂的脑缺血事件发生;覆膜支架治疗操作简单、安全,且可保持载瘤动脉通畅。  相似文献   
226.
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ACEI或ARB、β 受体阻滞剂、螺内酯的金三角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明确指出可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直接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来替代,其代表药物为沙库巴曲缬沙坦.沙库巴曲...  相似文献   
227.
一种新型光敏剂对牙周致病菌的体外抗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光敏剂(ZnPC-PL)对牙周病主要致病菌牙龈卟啉菌的抑制作用,以期寻找治疗牙周炎的新手段。方法:在体外环境中分别用涂板计数法分析不同药物浓度和不同激光强度下新型光敏剂的光动力治疗对牙龈卟啉菌的抑制效果,实验设计分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结果:光动力治疗中应用光敏剂Zn-PC-PL,在浓度为10μmol/L以上、光强为6 J/cm2时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结论:在一定浓度和激光强度下,Zn-PC-PL光敏剂对牙龈卟啉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28.
目的 分析2003-2014年宁波市乙型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集宁波市2003-2014年哨点监测医院的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鉴定,选取不同时期的乙型流感毒株进行HA和NA基因序列测定,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变异和进化。结果 宁波市乙型流感病毒Victoria和Yamagata两大普系流行株的HA及NA基因在2003-2014年间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氨基酸序列变异,其中最明显的为2005年与2009年的Victoria系毒株及2007年与2010年的Yamagata毒株变异。每当HA基因序列发生明显变异时NA基因也同时出现明显的变异,而且有时NA基因的变异比HA基因更明显。同时发现2013-2014年流行的乙型流感病毒为Yamagata系HA与Victoria系NA的重配株。结论 乙型流感两大谱系流行株的HA基因发生变异时NA基因也会出现变异,甚至较HA基因更快。2013-2014年宁波市乙型流感高发的流行株为Yamagata系HA与Victoria系NA基因的重配株。  相似文献   
229.
急性心肌梗死( A MI ) 是心脏内科急危重症疾病, 发病率高。早期诊断、 积极治疗, 挽救缺血而濒临 死亡的心肌, 降低临床死亡率。谷胱甘肽是体内抗氧化的一个重要化合物, 对 A MI 的诊断及治疗均有着极其重 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谷胱甘肽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30.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通常会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的功能及器质性损害,正是由于高血压与心肾脑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促使高血压的管理从单纯的降压治疗转变为心、肾、脑等疾病的全程保护,而相关研究指出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具有此保护作用,其代表药物为沙库巴曲缬沙坦。2021年《沙库巴曲缬沙坦在高血压患者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建议》指出:沙库巴曲缬沙坦是新一类的降压药物,具备双靶点效应,此药物在增强利钠肽系统活性的同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降压作用显著,并具有靶器官保护作用。本文旨在对沙库巴曲缬沙坦片对高血压治疗的疗效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