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经皮骨成形术(POP)联合介入内固定术(IIF)治疗即将发生病理性骨折的股骨上段骨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资料分析,将Mirels评分≥8分的40例即将发生病理性骨折的股骨上段骨肿瘤患者纳入观察,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POP联合IIF组19例,POP组21例,分别行POP联合IIF、单独POP治疗.术后观察2组患者疼痛缓解、发生骨折、骨水泥渗漏和生存率情况,并对两组的上述指标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分别于术后1周,1、3、6个月和1年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卡氏生活质量评分(KPS)及四肢肌骨肿瘤术后功能状态评分(EFES)来评价生活质量及功能状态,并对这些指标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OP联合IIF组17例疼痛缓解,6例骨水泥渗漏,无发生骨折者,随访6~18个月14例存活;POP组12例疼痛缓解,9例骨水泥渗漏,5例发生骨折者,随访3~18个月13例存活.2组间疼痛缓解和发生骨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水泥渗漏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541和0.761,P均>0.05).2组患者术后1周VAS、KPS及EF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3、6个月和1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OP联合IIF组1例患者术后15d发生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植入腔静脉滤器并抗凝治疗痊愈,其余患者无与手术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POP联合IIF治疗即将发生病理性骨折的股骨上段骨肿瘤安全、有效,能更好地缓解疼痛、降低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女 ,5 7岁 ,3个月前以原发性肝癌行肝癌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 2个月前因肺部多发转移 ,行肺动脉灌注化疗和肝动脉栓塞治疗 ,并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进行放射治疗。近期胸闷、胸痛。螺旋CT检查 :肺窗可见两肺多发结节状高密度影 ;纵隔窗可见胸骨右旁内乳淋巴链自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SUA)浓度的变化,探讨上述因子对AMI的影响。方法:选择AMI患者(AMI组)30例和正常人30例(正常对照组)做对照研究。正常对照组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AMI组分别于发病后24h、2周抽取静脉血6ml。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炎症因子,SUA等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组发病24h后血清IL-6[(114.66±25.74)pg/ml比(238.11±102.08)pg/ml]、IL-10[(17.68±3.33)ng/ml比(22.84±12.36)ng/ml]、CRP[(3.27±1.25)mg/L比(24.51±19.46)mg/L]、SUA[(252.76±50.70)μmol/L比(379.50±122.90)μmol/L]、IL-6/IL-10比值[(6.70±1.99)比(13.94±10.03)]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白细胞介素6、10,C反应蛋白、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它们共同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气道覆膜金属内支架介入治疗胸腔胃-气道瘘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覆膜金属内支架治疗胸腔胃-气管或支气管瘘的近期疗效和体会。方法搜集因胸腔胃-气管或支气管瘘接受自膨式覆膜内支架治疗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患者全部一次性成功地置入了气管或支气管封堵内支架,成功率100%。临床初步治愈12例,瘘口完全封堵,无对比剂溢入气道和肺部;临床初步失败4例,瘘口未完全封堵,仍有对比剂溢入气道和肺部。随访4~32个月,3例临床初步治愈者瘘口复发,其中2例接受了支架再置入治疗,1例仅置入胃肠减压管和空肠营养管。患者均于随访期间死亡,平均生存期(17±3)周。结论气道覆膜内支架封堵胸腔胃-气道瘘,操作简单,近期疗效肯定,但瘘口复发率较高,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PTC下胆道活检诊断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PTC下胆道活检的可行性和敏感性,获取病变胆管的组织病理学,指导临床治疗。方法:19例恶性阻塞性黄疸,在行PTCD(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减黄术中,PTC下胆道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9例患者中有18例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敏感性,94.74%)。病理报告为胆管癌n=13,胰腺癌n=2,转移瘤=2,,肝细胞癌n=1,阴性结果n=1,阳性结果率为94.74%。结论:PTC胆道活检是一种准确可靠的获取组织病理学检查途径。  相似文献   
16.
经腹前入路L5-S1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腹入路L5-S1椎间盘髓核摘除术(TPLD)的技术及评价其安全性和早期疗效.材料和方法 收集从2005年1月到2008年1月因L5-S1椎间盘突出症在我院行TPLD术的45例患者资料,其中7例合并L4-5椎间盘突出患者在TPLD术后即行后外侧入路腰椎间盘摘除术(PPLD),疗效评价采用VAS评分及ODI指数,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 结果 平均住院天数6.50±0.85天,腰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在随访中改善(术前平均VA3评分7.24、ODI指数平均为61.18,术后平均VAS评分1.08、ODI指数平均为11.3)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术后第一天发生胰腺炎,予禁食、静脉营养、抗生素治疗7天后治愈,1例发生穿孔,予禁食、抗生素治疗5天后缓解.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经腹入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可行、疗效好、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造影具有潜在危害,凡造影后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情况均认为是造影并发症。作者报道1例罕见的椎动脉造影引起颈髓前根动脉发生夹层动脉瘤并破裂。 54岁男性病人,血管造影诊断为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瘘位于右脑膜侧支动脉和下岩窦之间,为一个低流速脑膜动-静脉畸形。  相似文献   
18.
胆管癌性阻塞姑息性T管引流术后再发梗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胆管癌性阻塞外科姑息性T管引流术后再发梗阻的介入治疗。方法 胆管癌性阻塞外科姑息性T管引流术后再发黄疸患者 7例 ,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PTCD) 金属内支架置入术 .共使用 7枚金属内支架。结果  7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或经T型管通路置入胆管支架均获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总胆红素、转氨酶、谷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明显下降 ,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7例术后黄疸消退满意。结论 经皮胆管内金属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外科留置T管术后再狭窄 ,安全可靠 ,操作简单 ,费用低 ,治疗效果好 ,并发症少 ,为无法手术切除胆管癌而留置T管的患者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本对146例动态心电图检出老年短阵缓慢型房性心动过速(非特发性房性心动过速)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1临床资料病例1 男,32岁。主因"反复乏力气短25年,水肿2周"于2010年6月20日收入我科。患者于25年前无诱因感全身乏力,体力活动后感气短、无胸痛胸闷、无咯血、无恶心呕吐。病初曾就诊北京301医院,肌电图检查表现为典型肌源性损害,生化示磷酸肌酸激酶升高,肌活检示肌萎缩蛋白缺失。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给予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平素生活可自理,轻度体力活动可耐受。此次入院前2周始无诱因乏力气短加重,伴双下肢水肿。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