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 毫秒
171.
目的:基于冰冻切片和荧光成像技术,建立一种简单、快捷、准确的当归根部挥发油定位方法,以揭示当归挥发油在根中的分布积累情况.方法:以当归根为研究材料,通过比较不同冷冻保护剂对当归冰冻切片质量的影响,建立当归根部的最佳冰冻切片条件;根据挥发油损失情况及操作过程的复杂性比较苏丹Ⅲ化学染色法和荧光定位法定位当归挥发油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72.
暴食障碍是以反复发作性暴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进食障碍。暴食障碍患者存在反复发作、冲动性、失控性的暴食行为,可导致胃肠道疾病、高血压、肥胖及由此引起的代谢和各系统功能紊乱等躯体问题;也常共病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等多种精神障碍,需引起重视。然而,国内对暴食障碍的认识较晚,目前难以做到早期识别和诊治,导致病程迁延。因此,在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的组织下,联合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进食障碍研究协作组,由15名精神科专家及循证医学专家,2名内科专家组成《中国暴食障碍诊疗专家共识》专家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国内外指南与专家共识、专家经验等制订本专家共识,以期提高国内精神科专业人员、内科医师和全科医师对暴食障碍的识别和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3.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n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由于嗜酸粒细胞在消化道组织中浸润,释放细胞毒性蛋白导致胃肠组织损坏而引起的疾病。现将我院1982年1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1例EG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9~64岁,平均44·3岁。病程5天~3个月。1·2临床表现11例均有腹痛、腹泻、腹部压痛,恶心、呕吐及腹泻各2例,柏油便、躯干红色斑疹、哮喘、发热各1例。11例血红细胞及血小板正常,肝功能正常,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升高9例,6例查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均未见异常,11例尿、粪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74.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以核酸生化为基础的新技术作为微生物检验的最新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检验的多个领域中.本文探讨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探针、基因芯片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检验领域的应用,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5.
延安市神经系统疾病与抗弓形虫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延安市神经系统疾病患者TOX感染情况,探讨两者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法对180例不明原因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和13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ATAb检测。结果疾病组ATAb的阳性率为28.89%(52/180),健康对照组为9.63%(13/135)。不同类型疾病患者ATAb阳性率分别为:脑型28.05%(23/82)、癫痫型44.44%(4/9)、精神病型32.14%(9/28)、神经衰弱型26.23%(16/61);不同性别患者ATAb阳性率:男性患者ATAb阳性率为35.63%(31/87),女性为22.58%(21/93);不同年龄患者ATAb阳性率分别为:≤25岁,33.33%(6/18);26—50岁,30.00%(18/60);≥51岁,27.45%(28/102)。有宠物接触史者ATAb阳性率为47.62%(30/63),无接触史者ATAb阳性率为18.80%(22/117)。不同抗体TOX阳性率分别为:IgG12.22%(22/180);IgM阳性率8.89%(16/180);IgM、IgG双项阳性率7.78%(14/180)。结论对临床上不明原因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务须开展TOX的常规检测,以便及早诊治,降低TOX脑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6.
目的额叶变异型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精神行为等症状为主要表型的少见特殊类型AD,本文报道1例额叶变异型AD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以增加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额叶变异型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以妄想和行为异常等为主要和最早临床表现,发病2年后才出现记忆力减退、言语表达困难、计算不能等症状,头颅MRI提示双侧额颞叶萎缩,以左侧为著。头颅SPECT显示:双侧额叶、颞叶和顶叶葡萄糖摄取普遍减低。PIB-PET(淀粉样蛋白PET):大脑皮质PIB显著滞留,考虑为PIB阳性显像。结论额叶变异型AD与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临床表现类似,淀粉样蛋白PET检查可有效区分两者。  相似文献   
177.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参数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通许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二病区、三病区及脑血管科抗血小板治疗的9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个月后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情况,根据mRS评分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PS≤2分)和预后不良组(MPS>2分)。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抗血小板治疗前后PLT、MPV、PDW等血小板参数变化,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血小板参数与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随访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74例,预后不良组1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中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治疗后MPV、PDW水平及治疗前后MPV/PLT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的MPV水平升高(OR=1.969,95%CI:1.355~2.863)和MPV/PLT水平升高(OR=2.638×107,95%CI:5.867×103~1.187×1011)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MPV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0.716~0.887),敏感性75.00%,特异性77.03%;MPV/PL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8(95%CI:0.828~0.959),敏感性75.00%,特异性93.24%。结论 抗血小板治疗后MPV和MPV/PLT水平升高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且具有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8.
随着科研的发掘以及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在输血医学领域的交叉和应用,输血医学的内容每一年都在不断被补充和完善.本文总结了2020年度输血医学相关重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9.
巢同磊  王欠欠 《中草药》2018,49(14):3446-3451
橙皮素是一种从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果实中提取的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抗变态反应、调节血脂及增强免疫等。近年来,有研究报道橙皮素及其衍生物还具有抗阿尔茨海默病、抗帕金森病、降血糖、抗蛇毒血凝酶、抗纤维化等作用。对近5年来有关橙皮素及其衍生物一些新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橙皮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使其在其他疾病领域发挥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属祖国医学“胁痛”、“黄疸”范畴。《内经》中有“酸入肝”、“肝欲散 ,急食辛以散之 ,用辛补之 ,酸泻之”的论述 ,《金匮要略》中亦有“夫肝之病补用酸”的记载 ,均提示酸味药能补肝、泻肝 ,具有补肝之体阴不足及泻肝之用阳有余的作用。临床辨治乙肝胁痛时 ,如随症加入酸味药 ,有利于较快消除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迅速改善肝功能。1 气郁胁痛 ,白芍诃子功著气郁胁痛以胀痛和痛随情志变化增减为特征 ,属实证。因慢性肝病程长 ,气血耗散 ,体质虚弱 ,治宜疏泻兼收 ,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 ,加白芍、诃子 ,以加强柔肝敛肝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