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8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141篇
耳鼻咽喉   72篇
儿科学   88篇
妇产科学   48篇
基础医学   192篇
口腔科学   79篇
临床医学   834篇
内科学   412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91篇
特种医学   156篇
外科学   177篇
综合类   1383篇
预防医学   552篇
眼科学   137篇
药学   576篇
  5篇
中国医学   473篇
肿瘤学   18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410篇
  2010年   363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患者为46岁女性,因库欣综合征5月前行肾上腺腺瘤切除术,予糖皮质激素替代逐步减量中,3周前因咽痛、饮水呛咳、恶心、呕吐自行停药。之后出现高热及意识障碍,化验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予丙硫氧嘧啶及β受体阻滞剂后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结合炎性指标升高、TSH受体抗体阴性及摄碘率低平考虑为亚急性甲状腺炎,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好转,甲亢缓解。  相似文献   
72.
<正> 醋酸甲孕酮(DMP)作为一种长效避孕针,在全世界90多个国家广泛使用,被公认为是高效、长效的避孕方法之一,这在我国四川、上海的临床应用中也得到了证实。据国外研究,哺乳期妇女使用DMPA对小儿生长和青春期发育无不良影响,对智力是否产生影响未见报道。现将我们对哺乳期接触过DMPA小儿的调查情况作一初步分析,以便为我国人群应用DMPA的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 对象和方法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 L盐酸赖氨酸对脑损伤后大鼠的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及血糖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落体法致大鼠脑损伤;伤后立刻一次腹腔注射 L盐酸赖氨酸,24h 后断头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 A B C 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 L盐酸赖氨酸(621 .5mg·kg - 1 及310 .8mg·kg - 1) 对脑损伤后大鼠胰岛 A 细胞内胰高血糖素( Glu) 及 B 细胞内胰岛素( Ins) 免疫反应强度和光密度值的影响;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含量。结果  L盐酸赖氨酸能显著增强 A 细胞内 Glu 免疫反应强度,提高平均光密度值,增加 Glu 的含量,并降低血糖水平,但对 B 细胞内 Ins 的免疫反应强度及光密度值无明显影响。结论  L盐酸赖氨酸可抑制 Glu 的释放并产生显著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74.
食用荔枝螺中毒少有报道,现将近二年来我院收治的9例急性荔枝螺中毒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9人,男性6人,女性3人,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7.1岁。荔枝螺食入量为150—250g,平均200g,潜伏期最短5分钟,最长2小时,中毒就诊时间为0.5~3小时。1.2临床症状:9例均诉口周、舌尖、四肢麻木;头昏、恶心、呕吐及咳嗽无力,有痰不能咯出(100%)。其中2例感染呼吸困难(22.2%),1例年龄较大者,除上述症状外,并出现肢体软瘫,声音嘶哑,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停止(11…  相似文献   
75.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可合并多种肌病。其中急性甲亢性肌病(ATM,又称急性毒性甲状腺肌病)为病情较为凶险的一种并发症,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延髓麻痹、呼吸骤停,死亡率高。我院自1996年3月—1999年4月收治了ATM16例。现将我们的诊治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362±107岁。甲亢病程半个月~10年。其中10例为初诊甲亢,6例曾不规则服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出现声嘶、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时间为2天~4个月,平均419天。对全部病…  相似文献   
76.
食管癌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放疗进行比较。方法72例初次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综合组所用化疗方案为顺铂(DDP)、5-氟脲嘧啶(5-Fu),放疗前化疗2个周期,放疗后化疗1个周期。两组放疗方法和剂量相同,每次1.8~2.0GY,1wk5次,总量达DT65Gy左右/6.5~7wk。结果综合组临床疗效CR41.7%(15/36),PR44.4%(16/36),有效率(CR+PR)86.1%(31/36);单纯放疗组CR13.9%(5/36),PR41.7%(15/36),CR+PR55.6%(20/36)。综合组CR及有效率均优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综合治疗食管癌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7.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总被引:50,自引:32,他引:18  
目的 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及追踪观察的临床使用价值。 方法 对30例(32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分别进行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OCT检查。部分病例进行定期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复查。 结果 32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OCT图像中,27只眼表现为单纯神经上皮层脱离,2只眼为单纯色素上皮层脱离,3只眼同时存在神经上皮层脱离和色素上皮层脱离。11只眼定期追踪观察的OCT均可动态地观察到液体的吸收和测量到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的减少。 结论 OCT是一种新的、无损伤性的、非接触性和定量的检查方法。能鉴别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神经上皮层脱离和色素上皮层脱离,并能进行定量的追踪观察。 (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9, 15:131-134)  相似文献   
78.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   总被引:24,自引:12,他引:12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的形态特征。 方法 对65例直接检眼镜或三面镜检查诊断为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患者的70只患眼进行OCT、眼底彩色照相和/或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合临床特征对OCT图像进行分析。 结果 70只眼中,1,2,3,4期黄斑裂孔分别为11,12,36,11只眼。OCT图像特征1期者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变浅或消失,神经上皮层浅脱离,中心凹平均厚度为(324.55±139.92)μm;2期者为视网膜表层部分缺失伴小的视网膜组织全层缺损,裂孔的表面有一个可贴附的盖,裂孔平均孔径为(241.75±107.08)μm;3期者为神经上皮层全层缺损,游离盖或无盖,裂孔周围可伴有不同程度囊样水肿,裂孔孔径为(699.78±160.99)μm;4期者图像特征与3期相似,但伴黄斑区和视盘玻璃体后脱离,裂孔孔径(631.36±243.46)μm。 结论 OCT能直观、清晰地显示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横截面形态特征,同时能精确地测量裂孔的大小。 (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9, 15: 205-208)  相似文献   
79.
南沙参多糖对亚慢性受照小鼠的抗突变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南沙参多糖对亚慢性受照小鼠抗突变作用。方法:用^60Cγ射线全身低剂量均匀间断照射小鼠106d,累计吸收剂量为3.25Gy,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睾丸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精子畸形率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结果:辐射损伤后,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降低;染色体畸变率、精子畸形率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均增加,南沙参多糖可促进上述指标的恢复。结论:南沙参多糖对亚慢性受照小鼠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 了解血培养持续阳性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以制定相应对策。方法经敏感抗生素治疗,血培养仍持续阳性,并为同一菌株的2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调查对象(观察组)。同期住院并检出菌与观察组相同者为对照组。将两组的药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8例中血培养连续2次、3次和4次阳性者分别为23例、4例和1例。检出菌均为G+球菌.且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85.7%,它们对安美汀和拉氧头孢的敏感性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呋肟和头孢噻肟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也较对照组为低,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临床多有起病相对缓慢,伴脐炎、肺炎或皮肤感染,黄疸,食少,血培养阴转前常有不规则低热、腹泻或皮疹,体重增长慢等特点。结论 新生儿耐药菌感染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多见,万古霉素高敏,临床体温、体重增长等变化对评估感染控制情况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