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9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肿瘤干细胞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组织中存在一小部分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肿瘤耐药和复发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一部分细胞被称为肿瘤干细胞.目前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富集方法主要有:侧群细胞分选技术、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标记筛选技术、肿瘤微球培养技术、细胞滞留标记技术、ALDEFLUOR分析技术等.侧群细胞是一小群能够将核酸染料Hoechst 33342排出,经过流式细胞检测呈Hoechst 33342低染的细胞.侧群细胞中富含肿瘤干细胞,其分选技术已作为简单有效的富集肿瘤干细胞的方法应用在肿瘤干细胞研究中.  相似文献   
22.
A novel epithelial cell line, designated HNE1 was established from a biopsy specimen of a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Electron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the HNE1 cells demonstrated bi-d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 with some cells displaying features of poorly differentiat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hile other cells appeared to have the morphology of poorly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The HNE1 cell line has been passaged more than 100 times over a period of one year. We recently reported that the Epstein-Barr virus (EBV) nuclear antigen (EBNA) was detected in a low pe rcentage of the HNE1 cells examined at subcultures 5-81; the cells were also shown to be EBV DNA positive. Tumorigenicity of the HNE1 cells was demonstrated by xentransplanta tion in athymic nude mice. The developed tumors were characterized as well-differentiat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upon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Kar yotypic analysis of the HNE1 cells demonstrated an aneuploidy with a modal chromosomal number of 74 at passage  相似文献   
23.
用本室建立的染色体原位切口移位方法,详细描述了人淋巴细胞染色体上DNase-1敏感区的分布。与已知的G带、R带图谱和六对已发表的染色体D带图谱比较,表明所揭示的B带与G带、R带和D带有明显的差异,染色体原位切口移位后的DNase—1敏感区多分布在具有转录活性的常染色质区,而异染色质区则通常与失活的基因部位有关。作者对B带的生物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24.
自Miller等对化学致癌进行深入研究以来,多数人认为:致癌物经代谢活化为终致癌物、作用于靶细胞,形成致癌剂-DNA加合物,引起DNA损伤和生物特性改变,导致细胞突变和癌变;病毒学者们则强调病毒的致癌作用,提出了“前病毒”、“瘤基因”、“原生病毒”学说;二者之间未能取得共同可接受的观点。随后人们采用DNA重组、分子克隆和基因转移等技术,找到了长期以来臆测的致癌基因,从而有可能使二者殊途同归。如癌变分激发和促进二阶段,最初是由化学致癌研究者阐明的,近来亦被病毒学者尤为持癌基因观点的人们所接受。从此癌基因学说受到普遍重视,成为细胞癌变原理研究中十分活跃的理论。为此本文先扼要介绍癌基因的生物特性,再重点探讨化学致癌与癌基因的关系。  相似文献   
25.
本文对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鼻咽癌高发区与新晃县鼻咽癌低发区的57个家庭的部分人员进行了EEB病毒VCA-IgA抗体检测,并对其家庭烟尘中3,4-苯并芘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证实湘西自治州受检对象的血清EB病毒VCA-IgA抗体阳性率较高,几何平均滴度为新晃县受检者的5倍。高发区家庭每克烟尘中3,4-苯并芘含量显著地高于低发区。根据本文研究结果,讨论了环境致癌因子对鼻咽癌发病的影响,并根据鼻咽癌变三击/多步假说对鼻咽癌变原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6.
本文观察了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的变化;发现第一、第二次测定的结果极其接近,且其SCE值的明显高于正常的非接触者。结果还表明,接触者与非接触者外周淋巴细胞对交联剂/致突变剂丝裂霉素C有相同的敏感性,证实接触者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的稳定性没有改变。文中讨论了接触者SCE 值改变的可能机理,为长期接触致癌物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改善工作环境,减轻致癌物接触水平提供了实验根据。  相似文献   
27.
28.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介导的细胞蛋白降解是一个复杂、缜密的调控过程,同时在细胞周期、基因转录及表达、抗原提呈和炎症演进等方面发挥调控作用,尤其是通过降解细胞各通路的抑制因子或/和激活因子发挥上调或下调作用; 而且泛素-蛋白酶体通路的异常与诸多疾病如恶性肿瘤、神经变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炎症、心肌病的致病机制有关。对于细胞应用该通路降解靶蛋白机制的阐明,将有助于研发这些疾患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9.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常见恶性肿瘤,目前其早期诊断仍面临巨大的困难。本课题组运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组织微阵列等高通量技术大规模筛选鼻咽癌分子标记物,发现在鼻咽上皮分泌的两类重要的固有免疫分子——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蛋白家族和乳转铁蛋白,不仅是构成机体天然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通过特定的信号转导通路引起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影响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进程,有望应用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利用同源重组和反向PCR扩增技术构建溴区包含蛋白7 (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7,BRD7)的溴区结构域(bromodomain)缺失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设计一对反向PCR引物,以预先构建好的pIRES2-EGFP-3Flag/BRD7质粒为模板,利用高保真酶的高保真性和较长的延伸能力,反向扩增出BRD7溴区结构域缺失突变体(pIRES2-EGFP-3Flag/BRD7△brd)的线性DNA片段,然后转化大肠杆菌,利用大肠杆菌同源重组修复能力即可自身环化,而不需要经连接酶连接或其他处理即可得到pIRES2-EGFP-3Flag/BRD7△brd重组表达质粒,通过测序和Western印迹进一步对该缺失突变体的序列和蛋白质表达性能进行验证。结果:通过酶切鉴定、测序和Western印迹证实pIRES2-EGFP-3Flag/BRD7△brd构建成功。结论:利用PCR反向扩增和同源重组技术,可以简便快速地构建pIRES2-EGFP-3Flag/BRD7△brd突变体,实验成本较低,并且发现质粒模板浓度会影响载体的同源重组效率,这种改进的技术可广泛应用到基因突变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