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71.
螺旋型鼻肠管以操作简便、管饲安全方便、易于护理等优点[1]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得到普遍认可.2006年10月15日我科1例患者拔除螺旋型鼻肠管时,遇到阻力,拔除困难,遂借助喉镜顺利拔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螺旋型鼻肠管在脑损伤患者中的幽门通过率及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07年9月~2008年3月间重症加强医疗病房收治的脑损伤患者,放置螺旋型鼻肠管并观察置管后24、48和72小时的幽门通过率。判断导管通过幽门的方法包括注气听诊、管腔液体抽吸pH测定和X线腹部平片,并以X线检查作为最终判断指标。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措施、应用药物和液体平衡等情况,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导管通过幽门的因素。结果共纳入83例有完整资料的脑损伤患者。置管后72小时的幽门通过率为68.7%。以X线腹部平片为金标准,管腔液体抽吸pH测定在判断导管通过幽门时的诊断符合率(90.7%)高于注气听诊(65.6%)。导管通过幽门的影响因素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机械通气以及置管时是否应用乌拉地尔。结论螺旋型鼻肠管在脑损伤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幽门通过率,有助于早期开展小肠营养。  相似文献   
73.
<正> 近年来,笔者应用加味温脾汤治疗胆道蛔虫症63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人参10克,附子10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当归15克,朴硝10克,大黄15克,乌梅25克,槟榔15克。每剂煎取200ml,装瓶封固,放入冰箱内备用。用前加温,遵医嘱口服。5岁每服50ml,6~10岁每服70ml,11~14岁每服100ml。每日服3次。  相似文献   
74.
通过统计2001~2006年《软件学报》上网点击数、期刊发行量、期刊主要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自引总引比、总被引位次)等数据,发现全文上网对期刊发行量没有负面影响,反而有一定的促进,对提高期刊主要计量指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期刊全文上网对发行量促进作用的原因可能为:①人们阅读纸质期刊的习惯不易改变;②中国的期刊订户多为研究机构的图书馆/资料室或公共图书馆,个人订户非常少,即订阅人与读者不是同一类人群;③期刊上网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科学家或研究人员有可能会督促图书馆或资料室订阅期刊。  相似文献   
75.
<正>止血带在临床使用频率最高,用量最大,且直接与患者接触,属于低度危险性诊疗用品〔1〕。湖北省新华医院对止血带交叉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在2008年实行了止血带全面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统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丘脑梗死的原因。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1年4月住院的6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年龄、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效果。结果 46~65岁的患者比例为65.0%,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大部分患者的首发症状是偏身感觉障碍,给予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循环和营养神经的治疗之后,多数患者可以达到好转。结论丘脑梗死多发于中老年人,患者多为丘脑梗死外侧型,疾病预后良好,经过2个月以上的治疗,基本可以达到好转或痊愈。  相似文献   
77.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以手、足、口及臀部出现皮疹(斑丘疹、疱疹或脓疱疹),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膜炎、肺水肿等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类急性传染病.多在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高发.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潜伏期2~10 d.近年来本病在我国呈急性流行趋势,以前多于春夏发病,但本次发病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常年均可发病,且随着病毒株的变异,病程进展较快,死亡率有所增高.为探讨新的治疗方法,2010年5月~2011年8月,我们用甘草锌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手足口病6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8.
关于寄生虫染色体的研究,从Beneden(1883)开始至今近一百年来,已报告的吸虫类染色体共有174种。吸虫分类的早期研究,主要是以形态学为基础,近代已发展到细胞学和遗传学的方法。Sakaguch(1977,79,80),Moriyama(1977,79,80),Hiroyuki(1978)分别对肝片形吸虫、阔盘吸虫以及中华支睾吸虫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近年国内外对并殖吸虫也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新的虫种和对人体致病的虫种不断发现,而对某些并殖吸虫种的分类问题尚有许多争论,因此仅以形态学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流浪活动对精神病患者是否有心室复极影响,从而评价流浪精神病患者入院时心脏事件的安全性。方法对50例初诊流浪精神病患者,50例普通精神病患者在入院时及住院4周后分别进行进行心电图检查,测量得出的校正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校正QT离散度(Q-Tcd),以正常职工体检人员5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流浪精神病患者组和普通精神病患者入院时比较,以及和对照组比较,均有QT间期延长,QT弥散度增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4周后流浪精神病患者组和普通精神病患者组较入院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校正QT离散度(Q-Tcd)数值增大,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流浪期间有Q-Tc延长、QT离散度增大,存在心脏复极影响,存在心脏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80.
喹诺团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抗菌药物之一。由于其广谱高效,深受广大医生和患者的好评,但随着咦诺团类药物的不断开发应用,其不良反应也屡有报道,现浅析如下,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