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肺癌支气管动脉造影表现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者对32例不能手术的肺癌患者进行了支气管动脉造影及灌注治疗。分析了支气管动脉造影表现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发现多血管型肺癌短期疗效较好,但肿瘤生长速度快,易发生血行及淋巴转移;少血管型反之。 最后,作者认为支气管动脉造影表现对于判断肺癌的疗效及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乳腺癌不典型X线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进一步提高对乳腺癌早期、不典型X线征象的认识。方法 :对 9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不典型X线征象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乳腺癌不典型X线表现分非结节型和结节型。非结节型共 49例 ,包括 :①孤立成簇、微小、多形少量钙化 16例 ;②肿瘤呈“礼花样”表现 7例 ;③乳头后导管异常改变 10例 ;④局部腺体结构不良 12例 ;⑤乳腺内无异常表现 4例。结节型共 48例 ,包括 :①单发结节 3 7例 ;②多发小结节 11例。结论 :①每平方厘米内成簇、微小多形钙化灶少于 5枚是乳腺早期癌的重要依据 ;②癌瘤呈“礼花样”改变是诊断乳腺癌的一个新的征象 ;③局部腺体结构不良、乳头后导管异常改变对乳腺癌早期、不典型X线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④边缘光滑或部分光滑的单、多发小结节也是乳腺癌重要的不典型X线征象。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不同胆道引流方式对高位恶性胆道梗阻(malignant high biliary obstruction, MHBO)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随访MHBO患者164例,其中行胆道完全外引流18例(A组)、胆道单支架植入并对侧外引流48例(B组)、胆道优势侧引流34例(C组)、胆道双支架植入64例(D组),观察术后近、远期疗效。结果 4组患者术前ALT、AST、TBIL、DBIL与术后第3、7、14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组间比较,A、B、D三组下降程度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患者术后第14天的组间比较,D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A、B、C三组,B组高于A、C两组,A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患者术后第21天TBIL均值与术前比较,D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A、B、C三组,B组高于A、C两组,A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患者术后生存期比较,D组中位生存期为(355.00±22.21)天,远高于A、B、C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胆道双支架植入实现了胆汁的充分内引流,对迅速消除黄疸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明显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了生存期。  相似文献   
64.
动脉持续灌注化疗,又称作长期动脉药物灌注,是相对于一次冲击性灌注化疗而言.目前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多采用一次冲击性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其灌注时间通常在30 min内.  相似文献   
65.
王永中  姚树坤  李智岗  李顺宗  史博  谷铁树  艾宁 《临床荟萃》2010,25(22):1951-1954,1958
目的 探讨中药清肝化瘀口服液在肝细胞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辅助治疗对抑制癌细胞增殖、降低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作用,为中药的临床研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住院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30例TACE术后给予中药清肝化瘀口服液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TACE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VEGF水平的表达;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OX-2基因水平表达;CT和(或)超声及胸片检查,随访观察肺、骨、脑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中VEGF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VEGF表达,(207.5±93.2)μg/L vs(295.2±106.5)μg/L、(456.1±175.5)μg/L(P<0.05或<0.01).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有核细胞中COX-2阳性表达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COX-2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肝外转移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肝外转移发生率的46.7%.结论 观察组外周血中VEGF及COX-2表达降低,肝外转移发生率亦降低,说明TACE联合应用清肝化瘀口服液在控制肿瘤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乳腺CR技术规范化探讨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目的探讨乳腺CR技术规范化,提高乳腺CR照片的质量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 000例乳腺CR照片患者的乳腺类型、投照体位、CR图像处理方法等进行分类研究,总结乳腺CR技术规范.结果双侧同时对照,内外侧斜位,改良头尾加压放大位,并进行图像后处理后,可满足诊断要求者占96%.结论根据以上病例分析,认为改良头尾加压放大位可以提高微钙化显示率,多窗口显示与打印技术可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照片诊断信息,并提出了乳腺CR体位、影像处理、影像显示及质量控制规范.  相似文献   
67.
肝癌的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与X线肝动脉造影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近,随着各种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肝内占位性病变诊断率明显提高。应用彩色多普勒(CDFI)、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3DCPA)及脉冲多普勒(PW)技术结合X线动脉造影(AG)能进一步探讨肝癌的血供特点。我院自1996年8月至1997年8月对57例肝...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究对比增强能谱X线摄影(CESM)强化参数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基于CESM的BI-RADS再分类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乳腺肿块样病变的女性病人152例,平均年龄(49.42±10.06)岁。根据CESM减影图及伪彩图进行强化程度定性评分和强化参数测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及其早期和晚期的强化参数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强化参数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采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并筛选出最优强化参数。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低能图BI-RADS分类、经强化评分调整后BI-RADS再分类、经最优强化参数调整后BI-RADS再分类对乳腺肿块的诊断效能。结果 乳腺良恶性肿瘤间内外斜(MLO)位最小强化灰度值(EMLO-min)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各强化参数均显示乳腺恶性肿瘤高于良性肿瘤(均P<0.05)。ROC分析显示,头尾(CC)位强化评分的AUC值高于MLO位(P<0.05),CC位相对强化灰度差值(ECC-ds)...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检测骨桥蛋白(OPN)、骨连接蛋白(O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1例浸润性乳腺癌、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和21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OPN、ON的表达,并分析与钼靶X线表现及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61例乳腺癌组织OPN、ON高表达率分别为72.13%和77.05%,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x^2=6.310,x^2=13.126,P〈0.05);钙化组乳腺癌OPN、ON高表达率分别为87.50%和91.67%,与无钙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649,x^2=4.781,P〈0.05);钼靶片中肿块表现、毛刺征和腋下淋巴结转移及其他各项临床病理表现与OPN、ON高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N、ON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钼靶X线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肿瘤组织中OPN、ON的表达水平,对评估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0.
原发性肺巨大血管外皮肉瘤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 女,51岁。胸部不适1个月就诊。X线表现:胸片正位于左肺下野内带与心脏重叠处可见一圆形、均匀密度增高影,大小约8cm×8cm,分叶,边界清楚;侧位片肿物位于后肋膈沟处(图1)。CT表现:平扫于左下肺层面脊柱旁可见巨大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中心密度较低,分叶,外缘清楚,未见钙化,纵隔淋巴结无肿大。增强扫描示肿块明显增强,但不均匀(图2)。手术病理见肿瘤内血管丰富,围绕血管的瘤细胞呈漩涡状排列,瘤细胞呈圆形或梭形。报告为血管外皮肉瘤(图3,HE ×40)。说明 原发性血管外皮肉瘤罕见,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可见于肺中心或外围,以肺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