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对比剂对肝癌介入患者全血黏度的影响。方法肝癌病人53例,随机分为76%复方泛影葡胺组(30例)和碘普罗胺组(23例),分别做体内、体外实验。体内检查在肝动脉造影前、后分别常规采取空腹血标本送检测全血黏度;体外常规采取空腹血标本分成2份,1份加入按体重比例计算的对比剂;1份对照标本,同时送检测全血黏度。结果体内实验:2种对比剂动脉造影术后全血低中高切黏度指标下降,泛影葡胺组下降明显(P<0.05);体外实验:2种对比剂加入静脉血标本后,全血低中高切黏度指标均下降,复方泛影葡胺对高切血黏度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血液黏度正常、增高的肝癌患者或伴有肝硬化、门静脉瘤栓形成的病人可以安全应用此2种对比剂;对于血液黏度降低或伴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应尽量减少对比剂剂量,建议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剂。  相似文献   
12.
乳腺内微钙化X线征象再认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微钙化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钼靶X线片表现有微钙化的乳腺病变共120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乳腺癌97例(浸润性导管癌71例,浸润性小叶癌23例,黏液癌2例,髓样癌1例)及良性病变23例(乳腺增生13例,慢性炎症4例,脂肪坏死3例,增生伴脂肪坏死3例),所有病例均行钼靶X线摄影,并对照分析其钼靶X线表现。结果(1)120例乳腺病变微钙化按密度分为高、中、低3类,分别占37.50%(45/120)、28.33%(34/120)和34.16%(41/120),其中高密度钙化多见于良性病变,占82.00%(19/23),中、低密度微钙化恶性多见,占73.19%(71/97)。(2)恶性微钙化直径多<0.5mm,表现为泥沙样、沙砾状68例,粗大钙化18例,“Y”、“V”、“树枝”形或粗棒铸型钙化8例,蠕虫样钙化3例。良性微钙化的直径一般>0.5mm,形态规则,边缘清楚。(3)大片密集或成簇的微钙化恶性多见,占84.53%(82/97),散在稀疏或粗大微钙化良性多见,占69.56%(16/23)。结论微钙化在乳腺癌诊断中,特别是早期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应重视与良性微钙化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持续肝动脉灌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治疗肝转移瘤患者的疗效及应用GM-CSF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32例肝转移瘤患者行肝动脉持续灌注GM-CSF.留置肝管行动脉持续灌注GM-CSF 72 h后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疗程为2~5个周期.观察灌注前后强化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学表现,并对患者的疗效(CR、PR、NC、PD及CR+PR)进行分析.结果 与术前的上腹部强化CT及DSA造影相比,灌注GM-CSF后强化边缘厚度显著增加(P<0.05).32例患者均完成了2~5个周期的治疗,总有效率(CR+PR)为46.9%,无明显并发症,无一例由于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结论 GM-CSF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并可促进肝转移瘤周围的炎性细胞浸润.对于乏血供的肝转移瘤患者,行肝动脉持续灌注GM-CSF可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应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进行肝癌DSA时间密度曲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SA作为血管造影的主要设备,是肝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DSA时间密度曲线分析,对于鉴别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DSA设备无法进行密度定量分析,DSA图像诊断的定量分析受到很大限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腺棘细胞癌的X线表现并与肺鳞癌、肺腺癌进行比较。方法:报告的50例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全部有胸部正侧位平片,男43例,女7例,年龄35~68岁(平均55.7岁)。结果:作者根据X线表现将其分为二型:(1)周围型(包括肺段型)37例,肿块直径多大于3cm(79.4%)。(2)中心型13例,其中1例为气管肿瘤,以肺门肿块及肺不张为主要表现。结论:肺腺棘细胞癌以周围型多见,其X线表现介于周围型肺鳞癌和肺腺癌之间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脾种植VX2瘤株兔肝转移瘤(liver metastases,LM)模型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探讨该模型能否成为动脉灌注化疗/栓塞(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HAI/TACE)治疗LM的理想动物模型。 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40只,建立经脾种植VX2瘤株兔LM模型。采用直视方法经右侧股动脉穿刺,将微导管选入肝动脉内,行肝动脉DSA,观察VX2瘤株兔LM的供血血管及染色情况;行肝动脉锥形束强化CT,观察VX2瘤株兔LM的动脉强化方式,并行HE染色,镜下观察组织学表现。 结果成功建立VX2瘤株兔LM模型37只,均行股动脉穿刺插管,1次穿刺插管成功32只,穿刺成功率为86.5%(32/37)。DSA发现LM病灶57个,其中中等血供38个、乏血供19个。DSA表现为肝内动脉走行迂曲,LM的肿瘤供血支紊乱、不规则,动脉中晚期可见多发LM染色,呈类圆形,中心区域染色较边缘染色浅淡,实质期LM染色进一步加重,但是染色程度低于正常肝实质。肝动脉锥形束强化CT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LM,强化特点为转移瘤周边呈环形强化,中心区域未见强化。LM的DSA染色部分、肝动脉锥形束CT肿瘤强化部位及程度与腹部增强CT的LM强化表现一致,为LM周边强化,对应于HE镜下观察肿瘤外周存在活性的肿瘤细胞、炎性细胞及结缔组织;LM的DSA中心染色浅淡、肝动脉锥形束CT未强化部位与腹部增强CT的LM未强化表现一致,对应HE镜下肿瘤中心分布嗜碱性红染坏死肿瘤细胞。 结论经脾种植VX2瘤株兔LM模型符合临床上影像学表现为环形强化、DSA下为中等血供或乏血供的LM,能提供临床上研究中等血供或乏血供LM的HAI/TACE治疗疗效实验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值得在基础或临床实验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故障现象使用AGFACR85-X及DS5503干式相机扫描打印照片,偶尔出现半幅正常、半幅发白,且正常与发白图像边界分明。大约2个月后又出现所有图像的长边边缘的四分之一有重影,重影向一个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活检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活检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术(PTCD)。术中利用PTCD通路行病理检查。结果 42例中41例获得活检病理结果,操作成功率97.62%(41/42);31例获得阳性结果,阳性率73.81%(31/42)。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诊断为低位梗阻的12例中,3例活检病理获得阳性结果,阳性率25.00%(3/12)。PTC诊断为高位梗阻的30例中,28例活检病理获得阳性结果,阳性率93.33%(28/30)。高位梗阻患者的阳性率高于低位梗阻患者(χ~2=20.704,P0.05)。42例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31例活检阳性患者中6例于肝功能好转后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与活检病理结果相符。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活检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安全、有效且成功率及阳性率均较高,尤其适用于高位梗阻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肝内胆管穿刺联合DSA胆道双支架植入内引流治疗老年高位恶性胆道梗阻(MHBO)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老年MHBO患者108例,超声组54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肝内胆管穿刺,DSA组54例在DSA下行肝内胆管盲穿;2组患者穿刺成功后,于DSA下视情况行胆道双支架植入内引流、胆道单支架植入并对侧外引流、胆道完全外引流及优势侧胆道外引流;分析2组患者肝内胆管穿刺、近期并发症及4种胆道引流方式的疗效。结果超声组患者胆管穿刺次数、穿刺对比剂用量、胆道出血及穿刺点疼痛发生率明显小于DSA组(P均0.05),1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DSA组(P0.05)。4种胆道引流方式术后第14天肝功能指标及术后第21天总胆红素(TBIL)值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穿刺技术联合DSA胆道双支架植入内引流治疗老年MHBO有明显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定量评估对比增强能谱乳腺摄影(CESM)的辐射剂量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7月于本院放射科一个月内先后完成CESM、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DBT)两项检查的183例患者影像资料。分析不同体位CESM高低能摄影的平均腺体剂量(AGD)分布情况及与腺体厚度的关系。并将CESM的AGD与DBT的AGD、欧洲诊断参考水平(包括可接受水平、可达到水平)比较。结果 CESM双侧头尾位(CC)、内外侧斜位(MLO)的中位AGD分别为1.89 mGy(1.74 mGy, 2.31 mGy)、2.04 mGy(1.77 mGy, 2.62 mGy),CC位AGD低于MLO位(Z=-6.02,P<0.05)。AGD低能占AGD的74%~83%,AGD高能占AGD的17%~26%。腺体厚度与AGD低能、AGD高能、AGD呈中度相关或强相关,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