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2(HSP72)和糖蛋白96(gp96)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人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HSP72和gp96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90例食管鳞癌中85例(94.4%)HSP72呈现阳性,主要定位于细胞核,而gp96主要表达于胞浆,其阳性率为80.0%(72/90)。HSP72和gp96在食管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P〈0.01)。与癌旁组织相比,HSP72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食管鳞癌组织存在HSP72和sp96的高表达。HSP72和gp96在人食管鳞癌细胞中的表达对于研究食管鳞癌的进展和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2.
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 mRNA及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KiSS-1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9例ESCC、26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49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进行KiSS-1mRNA和蛋白的检测。结果:ESCC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KiSS-1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2%(30/49)、80.8%(21/26)、95.6%(47/49),依次升高(χ2=17.856,P〈0.01);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34/49)、80.8%(21/26)、98.0%(48/49),依次增高(χ2=14.340,P〈0.01);ESCC组织中KiSS-1mRNA及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SCC组织中KiSS-1mRNA与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s=0.653,P〈0.05)。结论:KiSS-1表达缺失与ESCC的发生、转移有关;KiSS-1有望成为ESCC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3.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血小板生成因子4(FLT-4)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ESCC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19例)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50例)中VEGF—C与FLT-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ESCC组织中2者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ESCC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82.0%(41/50)、47.4%(9/19)、26.0%(13/5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T-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72.0%(36/50)、36.8%(7/19)、18.0%(9/5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FLT-4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SCC组织中2者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36,P=0.000)。结论:VEGF—C和FLT-4与ES—CC的发生、浸润及转移有关,联合检测2者可望成为ESCC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4.
人子宫内膜细胞原代体外培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改良人子宫内膜细胞原代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并对其进行特征鉴定。方法将选择的子宫内膜组织机械法分离,复合酶消化,传代自然增殖法纯化细胞,进行单层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大体形态,HE染色观察其胞核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对间质细胞(endometrial stromal cell,ESC)及上皮细胞(endometrial glandular epithelial cell,EEC)进行鉴定。结果培养的子宫内膜细胞均有ESC和EEC两种形态细胞。EEC和ESC经角蛋白单抗体和波形蛋白单抗体染色,凡是胞质被染成棕黄色的细胞为阳性细胞。结论成功培养了原代人子宫内膜细胞,方法经济、简单,获得细胞成活率高,生长稳定。成功建立子宫内膜细胞原代体外培养体系,为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方面研究子宫内膜的各种功能及干预调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揿针镇痛结合注水肠镜对结肠镜检查患者镇痛疗效及不良反应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就诊并行非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20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于检查前1日(备肠前)埋入揿针,穴位为双侧梁丘、双侧温溜及双侧足三里,再行注水肠镜检查,对照组行常规注水肠镜检查。比较2组患者镜检过程中疼痛等级评分、进镜成功率、进镜时间、备肠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检意愿。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等级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进镜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进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备肠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检查后复检意愿更强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揿针镇痛结合注水肠镜检查能减少患者疼痛和不良反应,优化患者的检查体验,使患者的复检意愿更强烈。  相似文献   
66.
邓亚平治眼病的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亚平教授出生于湖南省常宁县,194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西医科大学,进行为期6年的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工作。1954年-1961年邓老得到当时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罗文彬教授的悉心指导,1962年调入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即现在的四川省中医医院)师承全国著名中医眼科专家陈达夫教授学习中医眼科,此后一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从事中西医结合眼科工作。为进一步系统的学习中医药知识,邓老于1973年-1975年参加成都中医学院举办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伊立替康(CPT-11)联合雷替曲塞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33例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失败或缓解后再进展的晚期胃癌患者,应用CPT 11联合雷替曲塞进行化疗,具体为:CPT-11,200 mg/m2静滴 90 min,d1;雷替曲塞3 mg/m2 静滴15 min,d1;3周为1个周期。每2~3个周期按照RECIST 1.1版标准评价客观疗效,采用国立癌症研究所毒性判定标准(NCI CTC)4.0评价毒性反应,同时随访其生存情况。结果 33例均可评价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无CR患者,PR 5例,SD 16例,PD 12例;有效率为15.2%,疾病控制率为63.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3个月。常见毒副反应有贫血、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迟发性腹泻、血小板减少及便秘,主要为1~2级。结论 CPT-11联合雷替曲塞二线治疗晚期胃癌有一定的疗效,毒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PRKAA2基因多态性与恩必普对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3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服用恩必普胶囊30 d后予NIHSS评分观察恢复情况。应用直接基因测序方法,研究AMPKa2基因7个单倍型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tag-SNPs)与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关系。结果 (1)SNP rs1124900基因型分布频率有显著差异,失效组GG基因型患者分布频率较高,但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且显效组GG基因型检出率较低。rs17848595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有显著差异,失效组AA基因型分布频率较显效组高,但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rs1418442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有显著差异,显效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失效组,该位点多态性与恩必普治疗的LAA患者预后有相关获益趋势。结论 AMPK的活化可能是脑缺血缺氧后康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9.
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临床疗效。方法:MDS患者18例,亚砷酸10mg加入5%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28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7d~14d复查骨髓象及血象。结果:经1疗程治疗后,大多数病例有所好转,总有效率83.3%。结论:亚砷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肯定,可作为部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RhoC mRNA和Kiss-1 mRNA 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手术切除食管癌标本62例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62例;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每例食管组织中RhoC mRNA、Kiss-1 mRNA 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3.0 软件行χ2检验及Spearman 相关分析进行相关统计。结果:RhoCmRNA 在正常食管黏膜、食管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0% 、80.6%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73,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组、不同浸润深度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食管鳞癌组织中RhoC mRNA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
为9.520、4.478、3.898,P 均<0.05);食管鳞癌组织中Kiss-1 mRNA 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正常食管黏膜Kiss-1 mRNA 的阳性表达,表达率分别为51.6% 95.2%(χ2=30.102,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及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食管鳞癌组织中Kiss-1 mRNA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 、61.9% ,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2,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组、不同浸润深度组食管鳞癌组织的Kiss-1 mRNA 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758、1.241,P 均>0.05);食管鳞癌组织中RhoC与Kiss-1 mRNA 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γ =-0.311,P<0.05)。 结论:RhoC mRNA高表达和Kiss-1 mRNA 表达的降低或缺失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二者可望作为判断食管鳞癌侵袭转移能力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