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15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我们采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标记药物用99mTC -ECD灌注采集图像 ,对 18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检查 ,将扫描图像与临床资料结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住院病人 18例 ,轻度颅脑损伤 6例 (男 4例 ,女 2例 ) ,病史 3a之内。主要体征有间断性头痛、记忆力减退、头晕、失眠等。CT检查正常 ,SPECT显示颞、额区域有放射性稀疏区。中度颅脑损伤 7例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3例、硬膜外血肿 2例、硬膜下血肿 2例 )。SPECT在急性期表现额、枕区有片状放射性稀疏区。颅内血肿病例均为术后患者。C…  相似文献   
82.
由于人工晶体的材料、制作工艺及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近年来,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国内逐渐走向普及。特别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并发症少、视力恢复满意,符合眼的生理功能,更为眼科临床工作者所重视。为了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现将我院从1987年2月至1989年3月植入的后房型人工晶体57例62眼的随访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共52例62眼,其中男性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3例 16眼开角型青光眼中、晚期患者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内反应、滤过泡和眼压。结果 :术后 1周内视力不变 11只眼 ,视力提高 1只眼 ,视力下降 4眼。两周后视力提高者 3眼 ,其余视力均保持术前水平。术后 14只眼无任何眼内反应 ,2只眼前房有轻度闪光 ,术后 5d消失。所有病例均在术后 1~ 2d形成弥散隆起滤过泡 ,仅有 2例最后观察为扁平滤过泡。除 2眼术后随访眼压偏高 3.0 0kPa,局部用药后眼压正常。余 14眼眼压均在 2 .6 7kPa以下。术后 1d平均眼压 (1.18± 0 .4 8)kPa,与术前眼压 (3.19± 0 .33)kPa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t =13.6 7,P <0 .0 0 1)。术后 1周平均眼压 (1.4 7± 0 .5 0 )kPa,与术前眼压 (3.19± 0 .33kPa)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t=11.33,P <0 .0 0 1)。经 3~ 12月随访 ,最后随访眼压 2 .0 0kPa左右。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后降压效果满意 ,术后并发症少 ,安全 ,是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用选择性介入留管灌注治疗周围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方法40例周围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介入组采用动脉穿刺并留管灌注尿激酶,对照组静点尿激酶、疗程为10天。疗前疗后通过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检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介入组临床痊愈55.5%,显效34.5%,好转1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临床痊愈36.7%,显效16.7%,好转40%,总有效率90%.结论选择性介入留管灌注能迅速改善肢体动脉供血,促进血栓溶解和血管再通.对坏疽性肢体有明显镇痛和解除血管痉挛的作用,使诊治融为一体,并提出留管规律性时限为2周内。  相似文献   
85.
针刺治疗偏头痛安全有效,已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广泛认可,但其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明晰。该文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功能连接”为切入点,综述近年来在针刺治疗偏头痛研究中的相关应用进展,并从脑网络层面探寻针刺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6.
针刺治疗失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针刺腧穴可以调节神经中枢代谢功能,但具体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可以从影像学角度研究针刺治疗失眠的脑响应区,进而对其中枢机制进行剖析。分析基于fMRI针刺治疗失眠的相关文献,发现主要集中在静息态及任务态fMRI方面,即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脑激活区的研究。研究结果证实,认知、情绪调控相关脑区神经元被激活,达到治疗失眠的作用。本文对近些年代表性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后续针刺治疗失眠脑效应机制的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目的应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探讨针刺丰隆穴脑效应机制。材料与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对16名受试者右侧丰隆穴及非穴进行针刺并采集fMRI数据,利用DPARSF、统计参数图(SPM12)及XJVIEW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相比非穴,针刺丰隆穴增强脑激活区包括:右侧额下回(BA45)、顶上小叶(BA7),左侧顶下小叶(BA40);减弱脑激活区包括:右侧边缘叶、丘脑、前扣带回(BA32)、额中回(BA46)、小脑后叶,左侧海马旁回(BA35)、脑岛(BA13)、小脑前叶。结论针刺丰隆穴与非穴比较脑激活区具有相对特异性,这些脑区与认知、痛觉处理等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88.
中药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中药膝康对退行性膝关节病的治疗,探讨中药膝康注射液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疗效,确定中药在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40膝)退行性膝关节病患者,经过膝康注射液关节内注射治疗,16周后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分析。结果:在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的34例退行性膝关节病中,治疗后关节疼痛、最大步行距离、关节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关节肿胀等体征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本药物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是一种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