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11~13+6周胎儿超声指标在筛查双胎先天性心脏畸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和石家庄市第四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建档病例中, 筛选出双胎之一或双胎发生心脏畸形的病例作为心脏畸形组, 并将同时期正常分娩的双胎胎儿作为对照组, 对两组11~13+6周超声的颈项透明层(NT)厚度、头臀长(CRL)、绒毛膜性、受孕方式, 以及双胎间NT差异、CRL差异、NT差异≥20%发生率、CRL差异≥10%发生率等超声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心脏畸形组共30例(其中双胎之一心脏畸形者27例, 两胎儿均心脏畸形者3例), 对照组共1 906例。②一胎或两胎NT值≥第95百分位及NT值≥第99百分位在心脏畸形组中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0.00%比2.20%, P<0.001;10.00%比0.63%, P=0.002), 二者筛查心脏畸形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89、0.549;心脏畸形组CRL差异高于对照组(P=0.018), CRL差异≥10%在心脏畸形组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背景:合并严重软组织并骨缺损的下肢开放性骨折,伤后胫前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骨质、钢板外露等在临床上经常发生,关键在于坚强的骨折固定以及合理应用血供可靠的皮瓣封闭创面。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胫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纳入胫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24例,根据修复方案分为2组,各12例。负压封闭引流组软组织缺损范围10 cm×15 cm-15 cm×20 cm。经清创后,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创面,三通管接生理盐水随时冲洗血块,7-10 d去除负压封闭引流负压,根据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给予二期缝合,行旋髂浅动脉的髂腹股沟游离皮瓣与膝下内侧动静脉吻合移植修复。非负压封闭引流组创面大小10 cm×15 cm- 30 cm×20 cm,受伤至入院时间1-24 h。普通清创换药,二期固定或者皮瓣转移。 结果与结论:修复前住院时间及皮瓣面积比较,负压封闭引流组显著优于非负压封闭引流组(P < 0.05);2组修复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负压封闭引流组修复治疗后创面感染率为0,非负压封闭引流组治疗8-14 d后创面感染率为75%。2组创面及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顺利成活。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随访过程中非负压封闭引流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长于负压封闭引流组。2组皮瓣与周围皮肤色泽、质地相似,皮瓣受力处无血管危象的发生,无破溃,无臃肿。提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对及时控制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感染,改善创面血运,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及早闭合创面,促进创面及骨折愈合有显著作用,皮瓣质地柔韧,外观良好,活动功能良好,可明显缩短疗程,最大限度恢复患肢功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AO锁定双钛板内固定结合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治疗高能量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28例高能量损伤所致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AO内侧解剖型锁定钛板、前侧直形钛板复位内固定结合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松质骨粒填充骨缺损进行治疗。结果 28例获18-36个月的随访,疗效按Tornetta评分标准评定:优2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达92.9%。骨折均获愈合,未见骨与软组织感染。结论采用该方法治疗高能量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可获得良好疗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双环醇抗病毒与保护肝细胞作用的动态观察和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双环醇抗病毒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双环醇打下理论基础。方法:通过2.2.15细胞与双环醇混合培养,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用药后与HBsAg,HBeAg,乙型肝炎病毒中DNA(HBV—DNA)之间的动态变化,定量逆转录PCR(RT—PCR)观察CTAT—1变化;临床实验中,患口服双环醇,每2周观察血清HBV—DNA与ALT,AST动态变化。结果:细胞模型实验中,随着双环醇与2.2.15细胞混合培养时间延长,HBsAg,HBV—DNA滴度逐渐降低,而培养上清ALT,AST无明显变化,细胞内稳定高水平表达STAT—1的mRNA;临床实验发现,以干扰素α为对照,患血清ALT,AST可以随着HBV—DNA水平降低而下降,但未发现患血清ALT,AST有一过性升高。结论:双环醇在发挥肝细胞保护作用的同时.还可能通过非细胞溶解性机制清除乙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妊娠11~13+6周预测单绒毛膜性(MC)双胎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FGR)的超声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前瞻性收集的MC双胎孕妇, 妊娠11~13+6周行规范化超声检查, 根据专家共识中的sFGR诊断标准, 将孕妇分为sFGR组和对照组(正常MC双胎组), 比较两组孕妇年龄、孕产史、受孕方式以及两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NT差异、头臀长(CRL)差异、静脉导管频谱异常及脐带插入位置异常发生率,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分析, 筛选可用于预测sFGR的早期超声指标。结果共106例纳入分析, sFGR组30例, 对照组76例。①与对照组相比, sFGR组两胎儿均存活病例胎儿低出生体重(低于第10、第3百分位)发生率高, 双胎出生体重差异大, 双胎出生体重不一致(差值大于25%)发生率高(均P<0.001);②与对照组相比, sFGR组两胎儿CRL差异大[7.8%(3.8%, 9.2%)比3.8%(1.5%, 7.2%)], 脐带插入位置异常发生率高(33.3%比6.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  相似文献   
7.
目的 动态分析1例老年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全基因组序列变化,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阐述HBV基因组变异对其不同基因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一次扩增全长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基因组,测序鉴定,建立HBV全基因组克隆、转染表达。结果 通过测序鉴定、同源性比较和真核细胞转染分析,显示HBV基因组序列变异集中在S基因,其表达蛋白前后有抗原性变化。结论 S基因变异可以导致S蛋白抗原性变化,打破宿主体内免疫耐受,诱发重症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11~14周胎儿筛查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11~14周胎儿筛查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380例孕11~14周(胎儿头臀长在45~84 mm之间)的孕妇进行检查。结果 胎儿总数2426例,其中单胎2334例,双胎46例。共发现可疑异常胎儿28例:(1)颈项透明层(NT)≥3.0 mm 8例。(2)NT≥3.0 mm合并其他异常11例。(3)胎儿单纯解剖结构异常8例(1例多发畸形,1例脐膨出,1例胎盘部分性葡萄胎,1例脉络丛囊肿,4例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包括露脑畸形3例、无脑儿1例)。(4)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异常1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用于11~14周胎儿筛查能够提供重要的遗传学信息,发现严重的胎儿解剖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子宫动脉异常血流频谱形态及血流阻力参数值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于北京妇产医院建档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共377例,在妊娠11~14周内行超声检查并检测双侧子宫动脉血流频谱,随访其妊娠结局,对比分析妊娠早期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参数值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与胎儿出生体重间的关系;同时分析妊娠早期子宫动脉异常血流频谱形态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低出生体重儿等不良妊娠结局间的关系。结果 (1)正常妊娠孕妇289例,妊娠早期左侧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平均值与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患有慢性高血压病合并妊娠的孕妇妊娠早期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参数PI、RI、S/D值较正常孕妇均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早期双侧子宫动脉PI、RI较小值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正常孕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P=0.044)。(3)妊娠早期双侧子宫动脉RI平均值与胎儿出生体重呈负相关(r=-0.133,P=0.010)。(4)切迹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8.3%)较无切迹组(5.5%)高;切迹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7.1%)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3.1%)高于无切迹组(3.1%及8.2%);仅妊娠期糖尿病切迹组发病率为4.8%(4/84),略低于无切迹组的5.1%(15/293),但以上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早期左侧及右侧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参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早期双侧子宫动脉阻力参数值与无血管病理学改变的妊娠期糖尿病相关;妊娠早期双侧子宫动脉RI平均值可用来预测胎儿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hVEGF165)联合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1stemce11s,MSCs)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胶原重塑的影响。方法:将40只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PBS组、MSCs心肌移植联合基因治疗组(MSCs—GENE组)、MSCs心肌移植组(MSCs组)以及基因治疗组(GENE组)。心肌局部注射所构建MLC-2v/pIRES2-EG-FP-hVEGF165与MSCs,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型、Ⅲ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renb1ot)检测hVEGF165蛋白表达。结果:PBS组、MSCs+GENE组、MSCs组以及GENE组的I型胶原PCR产物灰度比分别为(0.359±0.010)、(0.240±0.012)、(0.313±0.058)、(0.230±0.011);而Ⅲ型胶原分别为(0.831±0.011)、(0.842±0.015)、(0.917±0.058)、(0.688±0.015);TGF-β1分别为(0.548±0.067)、(0.370±0.012)、(0.561±0.014)、(0.369±0.098);MSCs+GENE组TGF-81与GEN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显著低于PBS组和MSCs组,提示TGF-β1表达下调;I型/III型胶原灰度比分别为(0.436±0.072)、(0.290±0.023)、(0.337±0.021)、(0.333±0.011),其中MSCs组与GEN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Cs组与GENE组的I型/III型胶原灰度比减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SCs—GENE组进-步使I型/III型胶原灰度比减低;TGF-β1表达分析结果显示,hVEGF165基因治疗较MSCs移植使TGF-β1表达下调的作用更显著。结论:MSCs移植与hVEGF165基因治疗有可能通过下调TGF-β1表达,降低I型/III胶原比值,增加心肌顺应性,减轻心肌胶原网络重塑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