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8篇
  免费   413篇
  国内免费   237篇
耳鼻咽喉   45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37篇
基础医学   258篇
口腔科学   73篇
临床医学   802篇
内科学   394篇
皮肤病学   51篇
神经病学   100篇
特种医学   230篇
外科学   359篇
综合类   1304篇
预防医学   593篇
眼科学   56篇
药学   502篇
  7篇
中国医学   777篇
肿瘤学   181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33篇
  2022年   248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365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白虎汤中甘草酸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不同配伍对汤剂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以HPLC法测定白虎汤中甘草酸含量。结果:配伍降低了白虎汤复方药液中甘草酸含量,知母和粳米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存在显著性(P<0.05),石膏增加了甘草酸含量,但影响不显著,两两交互作用对甘草酸含量影响不显著。结论:知母和粳米降低了复方药液中甘草酸含量。  相似文献   
102.
掌握黑果枸杞在黑河流域中下游的资源种类及分布范围,为合理开发使用上述地区的黑果枸杞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黑河流域黑果枸杞的分布情况,采用线路调查、走访调查以及区采药农的方法,进行野外调查记载、采集、室内鉴定、分类研究。运用Arc GIS软件分析分布区域特点。基本掌握了黑果枸杞的种类、分布范围及蕴藏量,并对其种质资源数量有了了解。为合理开发使用黑果枸杞提供了科学依据,避免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而导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联合倍他乐克缓释片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66例给予倍他乐克缓释片治疗,研究组66例给予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联合倍他乐克缓释片治疗。记录2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超声心动图参数,检测2组血清GGT、IGF-1、VEGF表达水平,对比2组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分级、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左室后壁厚度(LVPWT)和血清GGT、IGF-1、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联合倍他乐克缓释片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可能与明显降低血清GGT、IGF-1、VEGF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分析蒙古黄芪在新疆的适宜生长区域,为黄芪规范化种植、科学选址及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依据。方法:以实地调查采样点、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I》(简写为TCMGIS-I)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蒙古黄芪基本呈纵条形分布,即黄芪集中分布于北疆的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及伊犁地区。结论:上述三个地区适宜蒙古黄芪生长。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联合人工椎体置换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对21例胸腰椎转移瘤进行单纯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次全切除、人工椎体置换及内固定术.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岁(39~77岁).病变位于胸椎16例,腰椎5例.术前VAS评分平均7.4分(5~10分);术前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C级3例,D级6例,E级12例;术前ECOG功能分级2级1例,3级18例,4级2例.结果 所有患者无术中死亡,平均手术时间3.5h(2-5h).术中出血平均2150ml(800~5000ml).1例转移瘤患者术后2周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0例患者术后VAS评分平均降至3.1分(1~4.5分),1例Frankel C级没有改变,1例C级改善为D级,6例D级均改善为E级.3例患者(14.3%)于术后半年至1年复发再次手术.最后一次随访时,20例患者平均随访13个月(3-24个月),其中13例患者死于原发疾病(平均生存10个月),其余存活患者ECOG功能分级为1~3级.结论 单纯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联合人工椎体置换术减压充分,症状改善明显,可有效纠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椎前后柱稳定性,改善骨转移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初步探讨2、4 Gy X射线照射后人肺腺癌A549细胞miR-505体内、外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4 Gy X射线分别照射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以实时定量PCR(RT-qPCR)法检测A549细胞中miR-505表达水平.分别将0、2与4 Gy X射线照射后的A549细胞经尾静脉注射裸鼠制备裸鼠肺转移动物模型,检测裸鼠肺组织及血清中miR-505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结果:2 Gy X射线照射A549细胞后1、2、12、及24 h,miR-505表达均显著升高(升高倍数分别为:3.09、1.82、2.19及1.24倍,P<0.01);4 Gy X射线照射A549细胞后1、2、12 h,miR-505表达亦均显著升高(升高倍数分别为:2.99、2.06、1.86倍,P<0.01).0、2、4 Gy X线照射组裸鼠肺组织中均可检测到miR-505表达显著升高(升高倍数分别为:9.28、16.55及6.84倍,P<0.05);miR-505在血清中表达水平0 Gy和2 Gy组分别为5.33和3.78,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2、4 Gy X射线照射可增加A549细胞miR-505的体内、外表达水平,可能与增强A549细胞体内、外侵袭转移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107.
背景与目的 手术是早期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早期肺癌术后的预后仍有很大差异,术后是否应用辅助化疗也有争议.本研究探讨术后辅助化疗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作用,尤其是在高危人群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接受手术的Ⅰa期、Ⅰb期肺癌患者,分别以是否行术后化疗分为两组,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术后无瘤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差异;并按危险因素个数进行评分,分为0分、1分、≥2分三组,比较三组术后DFS的差异;单独比较术后化疗对≥2分的高危组患者的作用.结果 经过筛选后共有465例患者纳入研究,Ⅰa期284例,Ⅰb期181例.Ⅰa期化疗组和对照组术后DFS并无明显差异(P=0.171),但化疗组生存曲线位于对照组下方,Ⅰb期两组术后DFS也无明显差异(P=0.630).危险因素评分后的三组患者DFS有明显差异(P<0.001),危险因素越多,术后DFS越差,可看作是高危患者.但单独分析显示,术后化疗与否对这部分高危患者的DFS并无显著影响(P=0.763).结论 术后化疗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DFS并无积极作用,即使是对于具有多个高危因素的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化疗也许也不适用.  相似文献   
108.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不但可以降低临床分期、提升保乳率,还可以判断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指导术后化疗用药,已逐渐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首选。但仍有少数乳腺癌患者不能从新辅助化疗中受益,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获益人群,是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是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键因素,而Apaf-1作为凋亡途径的重要一员,在细胞凋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AI值的变化,并结合Apaf-1自身的结构、分布、在凋亡途径中的作用及在各肿瘤中的表达和化疗耐药性等角度,对Apaf-1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9.
110.
患儿女,6个月。以"腹胀,无大便2 d"为主诉,以"肠梗阻"为诊断入院。入院后肛诊时直肠前触及质软肿物,挤压肿物时发现阴道后壁有一瘘口,自瘘口排出较多成形大便,肠梗阻缓解。追问病史,患儿生后3 d时曾因"先天性无肛会阴瘘"行会阴肛门成形术,术时发现双阴道畸形,在阴道纵隔下端发现一瘘口,有大便排出,未行处理。入院后体检明确双阴道畸形,在阴道纵隔下端发现一瘘口(图1)。术前检查:瘘管造影提示结肠重复畸形,MRI检查提示为全结肠重复畸形(图2),脊柱正常。B型超声:①结肠呈双管状结构;②左侧输尿管口囊肿,肾盂无分离;③子宫有纵行隔膜,未见子宫积液。同位素核素扫描未见结肠核素异常聚集。入院诊断:①先天性无肛会阴瘘(术后);②全结肠重复畸形;③左侧输尿管囊肿;④双阴道、双子宫畸形。术前讨论及准备后行腹腔镜辅助手术。术中见子宫呈"蝶状",子宫底部有分离(图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