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C O 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以选取笔者科室收治的90例C O PD急性加重期患者根据就诊单双号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吸痰、吸氧、抗感染、特布他林等基础治疗,联合组患者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1周。结果治疗后联合的PaCO2[(34.7±7.6) 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 PaCO2[(38.9±8.0) mmHg]( t =2.553,P <0.05),联合组的 PaO2[(86.8±5.6) mmHg]、pH值(7.41±0.0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PaO2[(81.3±6.0) mmHg]、pH 值(7.38±0.04)(t =4.495、4.025,P<0.05)。治疗后联合的FEV1[(2.44±0.64)L]、FVC [(3.80±0.61) L]、VC [(2.91±0.50) L]、PEF [(255.9±31.6) L/mi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FEV1[(2.01±0.59) L]、FVC [(3.12±0.61) L]、VC [(2.50±0.47) L]、PEF [(233.6±27.7) L/min]( t =4.238、5.079、3.185、2.907, P <0.05)。治疗1周后联合组的显效率(62.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37.78%)(χ2=5.378, P <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C O PD急性加重期患者能更显著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血气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2.
吸烟对正常血压者24小时动态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了阐明吸烟对正常血压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对66例吸烟的男性正常血压者与62例年龄、体重指数及偶测血压相同的不吸烟正常血压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吸烟组24小时、白昼、夜间平均血压及血压负荷均高于不吸烟组,白天血压及血压负荷相差非常显著(P≤0.005);从24小时血压波动曲线图显示,吸烟者24小时SBP、DBP均高于不吸烟组,分为白天相差显著、夜间无显著性差异及开始吸烟和停止吸烟后的血压不稳定三个阶段;吸烟组心率快于不吸烟组,24小时及白昼相差显著,而夜间相差不显著。结论吸烟可引起正常血压者血压升高及心率加快,尤其是白天吸烟后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更明显。  相似文献   
63.
Leptin对人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瘦素 (leptin)对人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成骨细胞 ,并观察其形态及功能变化。采用 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 L eptin对人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同时观察不同浓度 L eptin条件下骨钙素浓度的变化 ,并用细胞总蛋白较正。结果 体外培养的人成骨细胞大多呈长梭型 ,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染色、骨钙素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培养液中加入 β-甘油磷酸及 L-抗坏血酸后钙茜素红染色阳性。在加入不同浓度 L eptin后第 1、2、3天 ,人成骨细胞增殖无显著变化。L eptin可刺激骨钙素分泌 ,呈浓度依赖性 (P<0 .0 5 ) ,但无时间依赖性 (P>0 .0 5 )。结论  L eptin对人成骨细胞增殖无影响 ,但可刺激人成骨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4.
在心脏直视手术下行Koch三角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观测心脏疾病状态下Koch三角大小 ,并探讨与心脏大小的关系 ,指导临床射频消融术慢径靶点在Koch三角的定位。选择心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先天或后天性心脏病患者 4 1例。术中直视测量Koch三角的各条径线 ,并统计分析其与超声所测心脏大小及患者体重、身高、体表面积的关系。结果 :Koch三角大小与Koch三角的高呈正相关 ,Koch三角的高与右房横径呈正相关 ,冠状窦口到三尖瓣隔侧瓣的距离 (CSO TV)与右房横径呈正相关 ,Koch三角的高与CSO TV呈正相关。结论 :可根据右房大小预测Koch三角大小 ,结合导管影象学上测量Koch三角的高 ,则能判定CSO TV ,以确定慢径消融靶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65.
预激综合症伴发房颤不为罕见,通常室率较快,出现长达1.0s以上的R—R间距未见报道,笔者欣然巧遇实例。患者男性,36岁。突觉心悸,因晕厥急诊。血压14/8KPa,心率150次/min,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一致,心浊音界不大,有发作性心动过  相似文献   
66.
CT灌注成像评估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经CT确诊的幕上脑出血患者41例,于发病5h~14d行双层脑CTP检查,按发病到检查时间将患者分为≤12h,〉12~24h,〉24~48h,〉48—72h,〉72h~2周。采用非去卷积模型斜率法计算血肿中心、血肿周围水肿带、水肿带外(距离水肿边缘1cm)以及远隔皮质区不同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olood flow,CBF)、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达峰值时间(peak time,PT)及各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time detlsity curve,TDC)。以CBF≤20ml·100g^-1·min^-1为脑灌注损伤。结果①所有患者灌注参数图从血肿中心到正常区色差呈阶梯状分布;血肿中心、血肿周围水肿带、水肿带外及远隔皮质区的平均CBF[(2.5±1.9)、(19.8±10.1)、(42.2±9.2)、(54.8±8.8)ml·100g^-1·min^-1]、rCBV[(2.9±1.7)、(7.1±4.3)、(25.8±5.1)、(37.9±4.5)%]及PT[血肿中心无峰值,(9.0±1.7),(8.0±1.1),(8.0±1.3)s]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15)。②CTP灌注参数图所示的灌注损伤为(11±5)cm^2,CT平扫显示的平均血肿范围为(6±3)cm^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9,P=0.000)。③血肿≥10ml的患者26例,15例CBF≤20ml·100g^-1·min^-1;血肿〈10ml的患者14例,2例CBF≤20ml·100g^-1·min^-1。水肿带CBF与血肿体积呈直线相关(r=-0.501,P=0.001)。④血肿周围以上各区的CBF在不同时间段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⑤脑积水患者的CBF和rCBV明显降低,而PT明显延长。结论CTP能够很好地反映脑出血后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肿周边存在与血肿大小有关的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炎性反应与细胞因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将3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出血组,于血肿旁约1cm处取少许脑组织.按发病到手术时间,将出血组分为〈6h组(6例),6~12h组(7例),12~24h组(5例),24~72h组(6例),〉72h组(6例)。从前两组中选7例患者,在手术入颅路径上远离血肿处取少许脑组织为对照组。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技术观察炎性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生,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蛋白及mRNA、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6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光镜观察显示:对照组、〈6h组血肿周围组织基本正常,6~12h组损伤较轻,12~24h组损伤较重,24~48h组损伤严重,以后逐渐好转,8d时与对照组相似.免疫组化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从6~12h逐渐明显,12~72h达高峰(P〈0.05),胶质细胞增生从12~24h开始增加,24h以后明显增加(P〈0.01),TNF—α蛋白表达从6~12h开始增加,12~24h达高峰(P〈0.05),以后逐渐减少;RT—PCR显示:TNF—α mRNA与其蛋白表达基本一致,IL-1B和IL-6mRNA的表达于12~72h达高峰(P〈0.01),以后有下降趋势。相关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浸润和小胶质细胞的增生与TNF—α蛋白和mRNA、IL-1B、IL-6的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与TNF—α蛋白和mRNA表达无相关性,与IL-1B、IL-6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炎性反应与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8.
<正>76岁的程女士患有慢阻肺多年,前段时间因感冒加重住院,住院期间了解到程女士55岁的儿子也患有慢阻肺。程女士询问主管医生慢阻肺会遗传吗?医生告诉她,慢阻肺可能会遗传,但后天因素更为关键。其实,近些年慢阻肺的患者越来越多,并且北方地区的患者显著多于南方地区。慢阻肺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中老年患者居多,该疾病的出现与多种因素有关,若是得不到有效治疗和护理会导致患者的症状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被称为慢阻肺,它是一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相似文献   
69.
杨柳  李晓佳  叶芳   《四川医学》2023,44(8):894-896
<正>1 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因“头痛、发热伴恶心、呕吐7 d”于2022年9月27日入院。7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排尿困难、口唇下肌肉不自主抽动。3 d前于当地医院就诊行第1次腰穿后考虑“病毒性脑膜脑炎”可能性大,经抗病毒及脱水降颅压治疗后症状无缓解遂至我院入院治疗。入院查体:意识清楚,四肢肌力5级,脑膜刺激征可疑阳性。入院后予以更昔洛韦抗感染、甘露醇脱水等治疗。入院第2天患者病情加重:高热、剧烈头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