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9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39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46篇 |
预防医学 | 17篇 |
药学 | 10篇 |
中国医学 | 14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补骨脂多糖的提取及免疫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补骨脂中提取出多糖,并对其免疫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补骨脂多糖,Sevage法除蛋白,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用绵羊红细胞(SRBC)为抗原给小鼠注射后,将补骨脂多糖灌服小鼠7d,加强免疫后,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生成水平,评价其免疫活性.结果补骨脂多糖的含量为3.84%,平均回收率97.31%,RSD为1.90%,线性范围为5~40μg·ml-1.实验组的IFN-γ和IL-2激发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骨脂多糖对正常小鼠机体免疫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92.
1临床病例男性患者,22岁。主因排暗红色血便9 d入院。1994年7月29日因反复呕血、黑便7个月诊断为肝前型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2006年9月24日无诱因排大量暗红色血便伴意识丧失,经输血、补液治疗后清醒,给予双囊三腔管压迫止血无效,2006年10月3日转入我院。体检:血压12/8kPa,脉搏102/m in;贫血貌;腹平软,左上腹见一手术瘢痕,未触及肝脏,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1 g/L,丙氨酸转移酶25U/L,天冬氨酸转移酶24U/L,白蛋白24.1 g/L,总胆红素10μmol/L,结合胆红素5μmol/L,丙型肝炎抗体阳性。胃镜显示:食管距门齿25 cm以下见3条串…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联合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八年制本科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参与骨骼运动系统疾病教学的临床八年制医学生,对照组为LBL教学法,实验组为PBL+LBL教学法。问卷调查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的积极性、知识理解程度、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成绩、自学能力及师生关系8个方面,以及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估。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1名医学生,其中2014级八年制34名,2015级八年制37名。其中,回收调查问卷反馈LBL组共34名,男18名,女16名,平均年龄(23.35±0.85)岁;回收调查问卷反馈PBL+LBL组共37名,男20名,女17名,平均年龄(23.81±0.70)岁。调查结果显示:PBL+LBL教学组学习的积极性(8.06±1.41 vs 6.76±1.79)、知识理解程度(8.15±1.21 vs 7.05±1.79)、思考能力(8.18±1.60 vs 7.27±2.08)、团队合作能力(8.09±1.56 vs 7.11±2.12)、学习成绩(7.56±1.69 vs 6.43±2.10)、自学能力(7.57±1.71 vs 8.59±1.44)及师生关系(7.76±1.65 vs 6.76±1.82)方面明显优于LBL教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BL+LBL组对教学模式满意要高于与L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医学八年制骨骼运动系统疾病本科教学中应用PBL+LBL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学习积极性,改善教育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正骨理筋疗法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常规对照组和肌内效贴治疗组,常规对照组采用正骨理筋复位,常规理疗等治疗,治疗组在正骨理筋复位,常规理疗等基础上加入肌内效贴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 VAS 评分和治疗有效率均改善,肌内效贴治疗组较常规对照组改善更明显﹙ P <0.01﹚。结论:运用正骨理筋疗法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估测肾小球滤过率(GFR)与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5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以简化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RF),根据eGFR值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eGFR>90 ml·min-1·1.73 m-2,B组eGFR 6090 ml·min-1·1.73 m-2。比较两组间baPWV的差异,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aPWV与eGFR及年龄、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及糖尿病病程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B组baPWV明显高于A组(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aPWV与eGFR呈负相关(r=-0.532,P<0.001),偏相关分析显示控制年龄、收缩压、HbA1c、尿微量白蛋白及糖尿病病程等因素后,baPWV与eGFR仍呈显著负相关(r=-0.253,P=0.00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aPWV与年龄、收缩压及eGFR独立相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可能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6.
细胞凋亡是一种在基因控制下细胞主动参与的“自杀”过程。目前由Hdnahan D和WeinbergRA提出的恶性肿瘤细胞六大特征影响范围很广,近十年已被引用上万次。但其中肿瘤细胞“逃避凋亡”这一特征无论是从哲学角度还是实验角度,都存在不合理性,事实上恶性肿瘤的细胞凋亡应该是增多的。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不同阶段骨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的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血管紧张素受体1(angiotensin receptor 1,AT1R)和AT2R的表达差异。方法以2018年1月-12月因创伤行膝上截肢术、骨关节炎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32例患者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根据Kellgren-Lawrence(K-L)X线分级标准分为正常滑膜组(A组,9例)、中度骨关节炎滑膜组(B组,11例,K-L 3级)及晚期骨关节炎滑膜组(C组,12例,K-L 4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滑膜组织中Renin、ACE、AT1R、AT2R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B、C组Renin、ACE、AT1R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A组,C组ACE、AT1R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R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而B、C组AT2R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A组,C组低于B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骨关节炎严重程度增加,关节滑膜组织中Renin、ACE、AT1R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群,AT2R表达量呈下降趋势,提示上述指标与骨关节炎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98.
随着根管预备器械的不断发展创新,镍钛根管预备系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临床治疗中。相比于普通不锈钢K锉,它具有一定优势。而普通旋转镍钛根管预备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需要更换器械、操作较为繁琐、耗时、易造成器械折断等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一种全新的根管预备系统——单根锉根管预备系统应运而生,它摒弃了现有的镍钛系统中多根逐步扩大的根管锉的组合使用,在大多数病例中,仅使用一根扩大锉就能完成根管预备。关于这一新技术国内外都有很多研究报道,本文旨在就这一全新的"单根锉根管预备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
例1,双胞胎之姐,社会性别女性,22岁,主因真两性畸形行一侧附件切除术后8年,要求阴道成形,于2011年12月入院.患者出生时父母即发现其外生殖器异常,12岁月经初潮,3~4d/30~50d,经量少,轻微痛经.14岁时第1次住院查体:身高150cm,双乳发育4cm×4cm.肛查:阴毛呈倒三角,阴阜下方有一长约3cm阴蒂,阴唇融合成皮肤皱褶,阴蒂下2cm处可见尿生殖窦开口,棉签向下探入5cm.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与溶血的相关性研究。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纳入标准为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血沉及C-反应蛋白正常、24 h补液总量不超过2 000 ml的患者;排除非膝关节骨关节炎、有血液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体内有活动性感染灶、有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以及病历资料不完整的患者。共有93例骨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43例,女50例;年龄58~79岁,平均(67±9)岁。分别记录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1、3 d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结合珠蛋白,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膝关节上、下周径。同时,根据Gross方程计算围术期总失血量,比较术后引流量;显微镜下观察术前与术后外周血涂片的变化(Wright染色),根据术后第5天双下肢静脉彩超结果判断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记录患者术后皮下瘀斑发生率。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 结果9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平均(1.6±0.8)个月。研究结果发现:术后1、3 d HB值及HCT值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4、2.681、0.305、0.429,P均<0.05);术后结合珠蛋白呈上升趋势,术后3 d相比术前具有统计学差异(t=9.284,P<0.05);术后1、3 d直接胆红素相比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7、2.316,P均<0.05),但是间接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49、2.514,P均>0.05);术后1、3 d膝上、下周径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82、1.937、2.362、2.294,P<0.05)。围手术期总失血量为(979±192)ml,引流量为(165±41)ml;显微镜下观察术后外周血涂片的红细胞形态及大小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破碎的红细胞发生较少。术后有8例肌间静脉血栓,无深静脉血栓发生。17例发生皮下瘀斑。 结论术后隐性失血的原因主要与围手术期血液大量进入组织间隙以及积留在关节腔内有关,因溶血方面所造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