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89篇
  免费   504篇
  国内免费   447篇
耳鼻咽喉   117篇
儿科学   152篇
妇产科学   65篇
基础医学   471篇
口腔科学   130篇
临床医学   1086篇
内科学   635篇
皮肤病学   255篇
神经病学   202篇
特种医学   3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879篇
综合类   2621篇
预防医学   1028篇
眼科学   84篇
药学   995篇
  13篇
中国医学   857篇
肿瘤学   343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433篇
  2013年   435篇
  2012年   513篇
  2011年   648篇
  2010年   611篇
  2009年   588篇
  2008年   525篇
  2007年   471篇
  2006年   464篇
  2005年   447篇
  2004年   408篇
  2003年   365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327篇
  2000年   281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PE),为深入研究PE的致病机理和免疫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应用PCR技术从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中扩增外毒素A全长结构基因,将其克降于原核表达载体pQE-31中,所构建的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 IPTG诱导表达;制备融合蛋白包涵体,并采用Ni-NTA柱亲和层析、葡聚糖凝胶过滤和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和纯化目的蛋白;采用透析法对纯化后的目的蛋白进行复性,MTT法测定复性后的重组PE对L929细胞、B16黑素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通过对PCR反应体系的优化,扩增到了PE全长结构基因。所构建的pQE-PE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与设计序列一致;转化E.coli JM109后,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率约为25%;SDS-PAGE初步测定目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_r)约为66×10~3,与理论预期值一致;破菌后电泳证实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亲和层析、葡聚糖凝胶过滤和阴离子交换层析后蛋白纯度大于95%。MTT法测得重组PE对L929细胞和B16黑素瘤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2.13μg/ml、2.58μg/ml。结论通过对PE的表达纯化,获得了具有细胞毒活性的重组PE,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大量制备PE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报导短程大剂量格拉诺赛特(rh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于细胞,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方法rhG—CSF,500μg/d皮下注射4天,第5、6天单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行CFU—GM培养,CD34~ 细胞计数.予MAC方案预处理.回输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结果 动员后CFU—GM明显增高,CD 34~ 细胞增多.骨髓造血功能重建迅速.  相似文献   
103.
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研究拟建立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采用连续分次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嗜铬细胞瘤细胞,采用细胞培养液中儿茶酚胺水平检测、多聚甲醛诱发荧光及细胞嗜铬粒蛋白A(Cg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进行细胞性质和功能鉴定,并用噻唑兰(MTT)法观察原代培养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在培养3~7天时生长较快,7天后细胞开始分化。经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儿茶酚胺浓度、多聚甲醛诱发荧光等,证明该细胞有合成和分泌儿茶酚胺的功能。并且培养的细胞CgA和NS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因此,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并鉴定其具有嗜铬细胞瘤的分泌和表达功能,国内尚未见报告。  相似文献   
104.
屈侧网状色素沉着一家系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证者(Ⅲ16)女,43岁,颈部、手腕部、会阴部、腹股沟及大腿内侧出现色素斑20年。患者自23岁起颈部渐出现点状色素斑,皮疹渐增多、颜色渐加深,尤其在患者发育期、精神紧张和妊娠期间皮损明显加重,近3年腹部开始出现色素减退斑,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明显存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现象,否认其他内科疾病史,月经正常。皮肤科情况:手腕、股内侧、外阴部、腋部、肘窝、  相似文献   
105.
<正> Spinal cord injury(SCI)is such a serious disease that itwould bring heavy burdens of both health and economy tothe victims as well as the society.Although worldwide med-ical researchers of neuroscience have made great efforts toattempt to solve this big problem for nearly a century, there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一种微生物复合菌肥对穿心莲生长、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旨在为穿心莲栽培生产中微生物复合菌肥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盆栽的共5个处理试验,CK(不施肥)组、A处理(施化肥)组、B处理(施微生物菌肥,施用量为2.5 g·kg-1土)组、C处理(施微生物菌肥,施用量为7.5 g·kg-1土)组、D处理(施微生物菌肥,施用量为12.5 g·kg-1土)组,研究一种复合微生物菌肥对穿心莲的农艺性状、有效成分含量及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施加一定量的复合微生物菌肥,穿心莲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地上部、地下部鲜重较CK组和A处理组显著升高,不同生长期有差异。复合微生物菌肥对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及14-去氧穿心莲内酯含量影响有差异,与CK组、A处理组比较,C处理组的穿心莲内酯分别明显升高26.13%、13.23%(P<0.05);新穿心莲内酯的含量随微生物菌肥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在D处理组下的效应最显著,与CK组、A处理组比较,分别明显升高9.06%、50.33%(P<0.05);B处理组的14-去氧穿心莲内酯较A处理组...  相似文献   
107.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属于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可归属“阴阳毒”范畴。导师黄传兵基于新安医学“固本培元”理论,提出“阴阳毒,从脾肾论治”的观点,并拟健脾滋肾法治疗SLE。“固本培元”中“本”指脾肾,“元”指元气。“固本培元”理论以固护脾肾,培补人体元气为治病根本。健脾滋肾法与“固本培元”理论有着紧密联系。本文探讨健脾滋肾法治疗SLE的理论内涵,从探讨“固本培元”理论与脾肾二脏关系出发,围绕SLE病因病机、治法与方药方面,剖析“固本培元”理论在SLE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了解小儿顽固性心律失常患儿远期预后。方法 :对 5 2例顽固性心律失常患儿进行长达 6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除 1例死于 °房室传导阻滞外 ,71.2 %病例 6年内可自行缓解。结论 :顽固性心律失常患儿绝大部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9.
我院近1年收治2例经MRI证实的胼胝体梗塞患者,现报告如下: 例1,女,58岁,左侧肢体活动不灵5h入院,既往诊为“高血压病”5a.体查:血压125/85mmHg,神志清,定向力完整,记忆、理解、计算、判断力正常.颅神经(-),左侧上肢肌力V-度,左下肢肌力Ⅳ-度,病理征(-),脑膜刺激征(-).入院后1d查头颅CT未发现异常.左侧肢体瘫痪进行性加重,人院2d左上肢肌力0度,左下肢肌力Ⅲ度,查头颅MRI示:右侧胼胝体膝部、体部梗塞.诊断为:①胼胝体梗塞,②原发性高血压Ⅲ期.给速避凝、灯盏花素针等治疗,住院33d左侧上下肢肌力恢复至V度出院.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索、验证、实践血液透析 (HD)与血液灌流 (HP)联合运用治疗急性中毒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 1998-2 0 0 1年间共收治 5 0例急性中毒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 5 0例急性中毒的病例中 ,男 2 7例 ,女 2 3例 ,治愈 4 7例(94 % ) ,死亡 1例 (2 % )。结论 :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运用治疗急性中毒 ,临床效果满意 ,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