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9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83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62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23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332篇
内科学   27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307篇
综合类   629篇
预防医学   308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63篇
  1篇
中国医学   147篇
肿瘤学   12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low-dose heparin on sepsis. Methods Seventy-nine sepsi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ow groups: beparin treatment group (n=37) and routine treatment group(n =42). The 7-day and 28-day mortality, the days in ICU and the length of stay, the changes of oxygenation index, the day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the rates of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acute renal failure (AR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and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were observed. The levels of APTT, PT and platelet (PLT) count were determin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ates of DIC, ARF and MODS in beparin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rapy: rate of BIC, 15.4% vs 38. 7% (P=0.03) ; rate of ARF, 25.0% vs51.9% (P=0.04); rate of MODS, 26.3% vs50.0% (P=0.04). In heparin group, the 28-day mortality was statistically reduced (15.4% vs 32.4%, P = 0. 03).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eparin group and routine group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7-day mortality (7. 7% vs 12. 9% ,P =0. 08) ,the days in ICU(Z =0. 281 ,P =0. 779,rank sum test) ,the length of stay (Z = 0. 562, P = 0. 574, rank sum test), the oxygenation index (P = 0. 82), the day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126.07±166.21)h vs (179.27±221.7)h,P=0.28] and the rate of ARDS (44.0% vs 46.2% ,P= 0. 88). The differences in APTT, PT and PLT were not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Low-dose beparin can decrease the mortality rate of sepsis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It is a safe promising therapy in sepsis patients without severe side effects.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门诊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的临床价值和可行性,并与常规住院治疗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7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患儿809例,按家长意愿选择治疗方式分为二组。门诊组162例,男141例,女21例,平均年龄5.1岁,腹股沟斜疝患儿103例、鞘膜积液患儿59例。住院组647例,男575例,女72例,平均年龄3.5岁,腹股沟斜疝患儿485例、鞘膜积液患儿162例。门诊组患者于门诊完善术前检查,术前6 h禁食水,手术室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或鞘突高位结扎术。住院组于入院后1~2 d完善术前检查,术前6 h禁食水,2 d后行腹腔镜手术。二组均于术后3~7 d门诊复查。比较二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二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手术。门诊组单侧疝、双侧疝手术时间分别为(14±4)、(26±6)min,住院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6±4)、(26±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3、1.538,P=0.136、0.125)。门诊组术后2 h进水,3~4 h进少量流食无呕吐、腹胀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后出院;住院组术后6 h进水,无不良反应发生,术后1 d出院。二组患儿术后均无粘连、出血、阴囊水肿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3个月,门诊组无复发,住院组复发1例。门诊组、住院组治疗总费用分别为(4 717±554)元和(6 169±599)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0,P=0.000)。结论门诊开展小儿微创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可缩短患儿等待手术时间,更加合理使用手术空间,节约费用,且通过对比发现术后早期进食水并未引起呕吐、腹胀等并发症,易于护理患儿,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
新型布尼亚病毒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后临床特征。方法26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应用RT-PCR法和序列分析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特异性核酸片段,并且对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者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病原检测均阳性,8例患者特异性血清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均有发热症状,外周血细胞的改变主要表现在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均有丙氨酸转氨酶、谷氨酸转氨酶或乳酸脱氢酶的升高,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结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并经积极治疗,多数患者可恢复。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梗死部位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ST段抬高AMI患者50例为AMI组,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浆BNP水平,分析其与梗死部位、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Killip分级的关系。结果 AMI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为(6 357.07±3 772.57)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5±64.36)ng/L(P0.05)。不同梗死部位AMI患者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OR=-0.47,P0.05)。不同Killip分级AMI患者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其与梗死部位无关,与LVEF及Killip分级相关,可作为评价AMI患者心功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大黄素对肝纤维化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复合致病因素法(CCl 4、乙醇、高脂、高胆固醇和低胆碱)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并以不同剂量(20 mg/kg和40 mg/kg)大黄素进行治疗。4周后,测定肝指数,检测血清内毒素、同型半胱氨酸、反映肝功能的指标白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蛋白、Ⅲ型前胶原蛋白的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 测定肺指数,光镜下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肺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含量。结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成功,模型组大鼠肺指数明显增加,肺脏发生水肿、炎症反应,肺匀浆TNF-α、MDA、NO和ONOO-含量明显增加;大黄素治疗组肺指数较模型组下降,肺组织病理性损伤明显减轻,肺组织TNF-α、MDA、NO和ONOO-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大黄素对肝纤维化大鼠的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回顾性分析160例羊水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结果及孕妇围产期超声结果,探讨较为合理的产前诊断与干预处理方案。方法在160例有重型地中海贫血遗传风险的胎儿的羊水分别运用gag—PCR法和PCR—RDB法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117例夫妇同为α地贫基因携带者孕妇的胎儿中检出正常胎儿38例32.5%(38/117),α地贫基因携带者57例48.7%(57/117),地中海贫血水肿胎(Bartg水肿胎)22例18.8%(22/117)。43例夫妇同为β地贫基因携带者孕妇的胎儿中检出正常胎儿16例37.2%(16/43),13地贫基因携带者15例34.9%(15/43),B重型胎儿12例27.9%(12/43)。34例重型地贫胎儿均已引产。结论gag—PCR与PCR—RDB在产前羊水基因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无创性超声产前诊断的应用,也起到了重要的诊断和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α-Syn)水平以及α-Syn磷酸化形成比例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9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45的临床资料,另收集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45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利用双抗体夹心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磷酸化α-Syn水平。另将基因重组α-Syn加入血浆,计算磷酸化α-Syn占总α-Syn的比例。结果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磷酸化α-Sy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0472±0.0042)μmol/L比(0.0312±0.0043)μmol/L];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α-Syn磷酸化形成比例高于对照组[(0.1170±0.0176)μmol/(100μmol·h)比(0.0364±0.0098)μmol/(100μmol·h)]。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磷酸化α-Syn水平变化判定缺血卒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0.88和0.81,曲线下面积(AUC)为0.91,cut-off值为0.060 mol/L,AUC 95%CI:0.889~0.961;血浆α-Syn磷酸化形成比例改变判定缺血卒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0.84和0.81,AUC为0.90,cut-off值为0.055mol/L,AUC 95%CI:0.898~0.971。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磷酸化α-Syn水平和血浆α-Syn磷酸化形成比例较健康者增高。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探讨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形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报告1例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形节细胞神经瘤,结合文献复习,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颈段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影像学表现常为哑铃形,易误诊为神经鞘瘤;可直接起源于椎管内,也可经椎管外长入椎管内,这与脊髓及脊神经根症状出现的早晚有关;病理表现为肿瘤组织中散在分布分化成熟的神经节细胞;主要依靠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论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形节细胞神经瘤易误诊为神经鞘瘤,主要依靠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一期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效果好。  相似文献   
80.
目的 了解献血员中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率,从S基因变异角度探讨隐匿性HBV感染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经血站筛查HBsAg阴性的合格献血员血浆594份,ELISA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套式PCR检测血清HBV DNA.对筛查出的隐匿性HBV感染者再次用雅培试剂定量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并对其S区进行测序,发现可能与HBV隐匿性感染有关的变异位点.随机收集11例HBsAg阳性的HBV感染者作为阳性对照,对其S区进行测序,比较其与隐匿性HBV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594例献血员中有15例为隐匿性HBV感染,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率为2.5%.未发现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与隐匿性HBV感染有相关性.15例隐匿性HBV感染者中有10例进行了S区测序,结果HBV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3例在“a”决定簇内出现氨基酸突变,分别为1126T(1例)、T140I(2例).与隐匿性HBV感染者相比,阳性对照在“a”决定簇内仅出现了1例T131N变异.结论 常规检测HBsAg阴性的献血员中存在隐匿性HBV感染,且这些病毒可能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