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47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目的:与临床对于脊柱裂致膀胱功能障碍的大量研究报道相比,关于脊柱裂患者的肠道功能障碍研究资料非常有限。该文拟研究脊柱裂患者行脊髓拴系松解术后的肛管直肠功能。方法:采用多通道肛管直肠测压技术对因排尿功能障碍而来就诊的21例脊柱裂患者进行肛管直肠功能检测,入选患者皆已于至少2年前行脊髓拴系松解术。结果:脊柱裂患者的最大肛管静息压低于对照组,但二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372)。在嘱脊柱裂患者行最大限度收缩肛门动作时,绝大多数患者肛管压力没有任何升高。在行模拟排便动作时,19例(90.5%)患者表现为盆底功能紊乱型肛管压力变化。直肠肛管抑制反射在所有受检者均存在,诱发该反射所需最小直肠气囊容量在脊柱裂患者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725);诱发持续性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所需直肠气囊容量在脊柱裂患者组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01)。直肠感觉阈值在脊柱裂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结论:大多数脊柱裂患者不能自主收缩肛门外括约肌,排便时表现为盆底功能紊乱型直肠肛管压力曲线,同时直肠感觉功能也受到严重损害。直肠肛管抑制反射在所有脊柱裂患者均存在,该反射可能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表柔比星(epirubicin,EPI)两种不同药物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2例行膀胱癌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THP(24例)、Ⅱ组EPI(18例),分别于术后1~2周开始规律膀胱灌注,比较2组肿瘤复发率。结果随访14—24个月,平均20个月;Ⅰ组和Ⅱ组2年复发率分别为16.67%、22.22%,2组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Ⅰ组和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0%和61.11%,两组比较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THP、EPI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置管对早产儿生理性体重变化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设计了早产儿体重变化临床观察记录表,观察最低体重日龄、最低体重、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日龄等;根据是否有中心静脉置管及置管早产儿是否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因素,将早产儿分为外周组、中心组和感染组,对以上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中心组、感染组、外周组的体重上升天数分别为(9.8±6.8)、(9.0±4.6)、(13.4±5.0),中心组和感染组均较外周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组、感染组、外周组的体重恢复速度分别为(28,4-29)、(18±9)、(17±7)g/天,中心组体重恢复速度较外周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中心静脉置管能有效促进早产儿的体重增长。  相似文献   
106.
我院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凤华  李文成 《中国药事》2011,25(4):416-416,F0003
目的对我院上报的81例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系统,对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进行监测。结果 ADR的发生率女性比男性高;中老年组比其他年龄组高;ADR涉及药物32种,其中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大(53.09%);ADR症状中皮肤反应最多(45.68%),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23.47%)。结论 ADR监测应贯穿于整个用药过程。  相似文献   
107.
患者,男,13个月,4个月前发现左侧阴囊有一肿物,并逐渐增大,无压痛.从出生至现在无其他异常发现,家族中无类似皮肤或皮下组织病变.检查:肿块大小约2.5cm×1.5cm,肿块固定、不活动,质硬,与左侧睾丸、阴囊无明显边界.阴囊B超示:左侧阴囊实质性肿块,性质不明,与睾丸及附睾附着.肝、胆、脾、双肾、输尿管、膀胱B超未见异常.腹膜后CT未见明显异常.血甲胎蛋白 2.95μg/L,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0.10mIU/ml.因病变性质不明未行细胞学穿刺.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应用肛肠动力学和神经形态学技术观察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术后,在脊髓损伤(SCI)大鼠的所形成的再生异类神经通路对肛管直肠的支配功能及直肠平滑肌-肛门外括约肌的协同,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在成年雄性SD大鼠(250~300 g)的L4~L6椎管内,将左侧L4前根(L4VR)与左侧L6前根(L6VR)分别离断后,通过端端显微吻合技术,人工建立L4VR~L6VR异类神经前根.保留L4背根(L4DR)来传导传人信号.术后12周行T9~T10椎间脊髓横断,8周后将12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2组(n1=8,n2=4).取1组8只模型大鼠进行肛肠动力学研究;取2组4只模型大鼠进行神经形态学研究.结果 (1)电刺激吻合口近端神经及左侧坐骨神经,在引起直肠压力升高的同时出现肛门外括约肌的肌电活动大幅减弱;而电刺激自身对照侧L6VR,在引起直肠压力升高的同时出现肛门外括约肌肌电活动明显增强.(2)主要在模型鼠脊髓L4节段左侧前角(脊髓L3尾部至L5头侧均有阳性神经元)可见FG与TMR双标神经元及FG、四甲基罗丹明单标神经元;正常鼠神经逆行追踪未见双标神经元.结论 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术可有效修复脊髓损伤大鼠肛管直肠功能,改善脊髓损伤后的直肠平滑肌-肛门括约肌协同失调.在模型大鼠脊髓L4节段新出现的双标神经元同时支配着盆神经节和肛门外括约肌,这可能是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术修复模型大鼠排便功能主要神经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研究直肠扩张对膀胱和尿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0例健康志愿者.向志愿者直肠气囊内以50ml梯度缓慢充入气体,观察膀胱和后尿道压力的变化.将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分别行直肠或膀胱后尿道黏膜表面麻醉,重复实验.结果 直肠气囊充气50ml时,膀胱和后尿道压力无明显改变(P>0.05);直肠气囊充气至100ml时,膀胱压显著性降低(P<0.0001)、后尿道压显著性升高(P<0.0001);直肠气囊充气至150ml时,膀胱压和后尿道压维持于气囊100ml时的压力状态,无显著性波动(P>0.05).在直肠或膀胱后尿道黏膜表面麻醉后,膀胱和后尿道压对直肠扩张刺激无明显改变.结论 直肠和膀胱后尿道之间可能存在着局部神经反射性联系,导致直肠扩张时引起膀胱压降低和后尿道压升高.在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前应先检查直肠是否处于充盈状态,以免影响膀胱和后尿道压力测定.  相似文献   
110.
王刚  邓龙姣  康茵  李文成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7):2915-2916
目的:明确过度通气导致的低PaCO2对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行颅内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30例,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过度通气使PetCO2由40mmHg水平降至25mmHg水平并维持20min。记录PetCO240mmHg、25mmHg水平时的原始脑电图α、δ、θ波相对功率值,NI值、NT分级。结果:与PetCO240mmHg水平相比,25mmHg水平时的原始脑电δ-θ波相对功率值显著增加(P<0.05),NI值明显降低(P<0.05),E2-F级的例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全麻时过度通气导致的低PaCO2可增加麻醉深度,易导致麻醉过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