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目的 了解大型交易会展览馆室内空气质量状况,发现存在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参展人员身体健康.方法 在第100~ 106届广交会开幕式期间,随机抽取交易会展馆不同展区的4个展厅,按展览馆卫生标准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进行现场采样监测和评价.结果 本次共监测室内空气396宗,总合格率达到80.81%,项次总合格率为97....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通过调查广东省广州市某幼儿园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探索暴发的可能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方法2019年10月24日,制定病例定义并进行病例搜索,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自制问卷收集相关信息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集病例及相关人员肛拭子标本,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结果2019年10月13-24日,该幼儿园共报告感染性腹泻病例25例,罹患率为9.80%(25/255),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临床表现以呕吐(96.00%)为主;流行曲线提示为点源暴露后人–人传播增殖模式;病例主要集中在教学楼二楼的中一班,不同楼层、不同班级间罹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均为幼儿,男性发病11例,罹患率为9.56%,女性14例,罹患率为10.20%,男女性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3,P=0.558);发病前3 d接触过患者(OR=8.308,95%CI:1.831~37.698)、暴露在患者呕吐物1 m内(OR=6.429,95%CI:1.368~30.209)和疫情期间使用过园内大型玩具(OR=57.255,95% CI:8.390 ~ 390.718)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24份肛拭子标本检出GⅡ.4型诺如病毒。结论本次暴发疫情由GⅡ.4型诺如病毒引起,人际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 建议托幼机构加强教职员工传染病知识培训,加强通风、卫生消毒措施,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制度,预防和控制诺如病毒胃肠炎等疾病在托幼机构中的发生,保证儿童的健康。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初步评价NS1抗原检测在广州市登革热高发季节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11月登革热确诊病例454例及相应的对照样本648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NS1抗原、IgM及IgG抗体,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病毒RNA。采用χ~2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NS1-ELISA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27%和94.59%,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7.46和0.06,Kappa值为0.88;NS1-ELISA法与IgM/IgG-ELISA法联合使用能明显提高检测灵敏度(χ~2=8.588,P0.01),但检测的特异度降低(χ~2=9.360,P0.01);NS1-ELISA法对于早期病人检测的灵敏度明显高于IgM/IgG-ELISA法(χ~2=155.529,P0.001);登革病人中IgG抗体的出现会降低NS1抗原检出率(χ~2=33.522,P0.001)。结论 NS1-ELISA检测在广州市登革热早期病例的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其它方法联合使用能有效地提高检测灵敏度,但是抗体的出现会降低NS1抗原检出率。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广州市不同居住地类型与登革热本地感染风险情况,为登革热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网络直报的广州市登革热本地病例流行病学及其居住地类型、小区管理、楼宇天台绿化情况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及比较分析。结果 70.33%的本地病例集中在城市中心区;病例居住在楼梯楼、城中村、城区低层自建楼、电梯楼、农村自建楼及工地临时搭建板房分别占28.72%、25.95%、15.46%、15.22%、10.96%及3.69%;城市中心区与城市周边区本地病例居住地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居住地不同,登革热本地感染风险不同,居住地是广州市本地登革热传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广州市大气污染因素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广州市2017—2019年AHC发病数据和同期二氧化氮、二氧化硫、PM 10、一氧化碳、臭氧(O 3)和PM 2.5等大气污染物浓度以及温度和湿度等气象因素资料,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2011年10月~2013年3月网络报告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105例和与病例同村或是同单位、同性别、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配对的105例对照者以相同的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住房毗邻水塘或河溪、室内鼠活动、室内卫生状况、工作场所鼠活动、工作场所鼠排泄物是危险因素,人均房间数、室内外扫地洒水、家中灭鼠具有保护作用。多因素分析显示室内鼠活动是危险因素(OR=2.874,95%CI1.152~7.170),室内外扫地洒水(OR=0.369,95%C10.151~0.900)、家中灭鼠(OR=0.416,95%C10.180—0.961)是保护因素。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防控必须采取灭鼠防鼠,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广大群众卫生水平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分析2012-2013年广州市6家定点医院送检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登革抗体检测结果,评估定点医院监测在登革热病例发现中的效应,以提高全市的登革热监测水平。方法 选取荔湾、越秀、天河、白云、黄埔和番禺区各1家二级以上医院,每周收集门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登革病毒Ig M和Ig G抗体,阳性标本采用PCR法核酸检测和病毒型别确定。结果 1 871份监测血清标本中,Ig M阳性率为29.88%,Ig G阳性率为0.69%,Ig M和Ig G均阳性6.04%。对其中63份Ig M抗体阳性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型别测定为登革Ⅰ型4份,Ⅱ型1份,Ⅲ型10份,Ⅳ型12份,通用阳性36份。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552例(29.5%)确诊为登革热病例。结论 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中开展登革抗体监测检出率较高,对此类患者及时开展登革病毒抗体检测,同时询问患者流行病学史、结合高热、头痛和皮疹等临床表现,可及时准确诊断发现登革热可能病例,有效提高了全市的病例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28.
目的 了解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流行特征,为疫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截至2020年4月1日广州市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数据,采用Excel 2010和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学分析。结果 截至2020年4月1日,广州市累计报告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103例,其中确诊病例92例,无症状感染者11例。境外输入病例确诊数占全国同期11.4%(92/806)。男女性别比为1.58:1(63:40),年龄中位数31(P25P75:22~40)岁,年龄范围11~63岁;职业以商业服务(41/103,占39.8%)及学生(36/103,占35.0%)为主。入境后目的地为非广东省内占43.7%(45/103),涉及19个广东以外省份及直辖市。病例感染来源国主要为英国(27/103,占26.2%),菲律宾(13/103,占12.6%),美国(13/103,占12.6%)和尼日利亚(7/103,占6.8%)。境外输入病例涉及入境航班34条,其中发现病例≥3例的航班10条(10/34,占29.4%),累计航程时间(11.14±0.53)h。29例(29/103,占28.2%)在入境前已出现症状,65例(65/103,占63.1%)在发病前已被管控。发病后被管控病例的自由活动时间为(6.76±0.79)d。境外输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人数平均53人,导致境外输入聚集性疫情13起,涉及病例36例(包括境外关联病例1例)。结论 截至2020年4月1日,广州市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来源分布广泛,尚未发现病例在飞机上传播。COVID-19境外输入疫情早期扩散风险较高,政府加强境外疫情输入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社区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29.
目的 了解2008-2014年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2008-2014年广州市HFRS病例及广州市宿主动物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8-2014年广州市累计报告病例78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92/10万,死亡3例,病死率0.38%;冬春季高发,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59岁,男女性别比2.68:1,病例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工人为主,其次为商业服务和农民;发病数较高的区为海珠区、天河区和白云区,分别占27.46%、18.65%和13.67%;平均总鼠密度为3.42%,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鼠血清汉坦病毒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14.39%,鼠肺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率6.97%。结论 广州市近年HFRS发病率较高,应落实以防鼠灭鼠和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0.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出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为主。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首次鉴定了人类猴痘病例,此后在刚果盆地和西非农村地区报告了多个病例。2022年5月7日起,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非流行地区出现多发的猴痘疫情。目前已有67个非流行国家报告多例猴痘病例,其中大多数无流行国家旅游史,且已出现了人际传播。世界卫生组织于2022年5月29日将猴痘的全球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为中等。本文对猴痘的病原学、流行病学、预防等方面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