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肝受累的超声多普勒诊断(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超声多普勒发现了3例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Osler—Weber—Rendu综合征)患者的肝脏血管受累。其声像图表现为普遍扩张的肝动脉血流增加及特有的肝动脉分支形成的多发性动脉瘤样扩张,多普勒超声在这种罕见病中提供了肝脏受累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检测在儿童急性胰腺炎(AP)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78例确诊为AP的患儿(AP组)和同期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门诊留观患儿78例作对照(对照组),于发病6、36 h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CRP、PCT及LDH水平,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病6 h,AP组患儿血清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LDH水平虽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6 h,AP组患儿血清CRP、PCT及LDH水平均高于发病6 h和对照组,且其增值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6 h时联合检测血清PCT、CRP、LDH水平对诊断AP的敏感性(90.2%)高于发病6 h(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CRP、PCT及LDH水平对儿童AP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西瑞香素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对多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粒径、Zeta电位、多分散性指数(PDI)为指标,考察稳定剂、药载比、超声温度、均质温度、均质次数对西瑞香素纳米混悬剂反溶剂沉淀法制备的影响,优化最佳处方和工艺条件。观察西瑞香素纳米混悬剂的透射电镜表征,并进行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考察其在血浆、PBS中的稳定性以及载药量、体外释放情况,采用MTT法比较其对BT474、SKBR-3、A549、He La、Hep G2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最佳处方和工艺条件:TPGS为稳定剂,药载比1∶1,共同溶解于DMSO中,在超声(25℃,250 W)条件下,缓慢滴注于去离子水中,透析除去有机溶剂,高压均质(25℃,150 MPa)20次,即得西瑞香素纳米混悬剂,其平均粒径为(163.1±5.4)nm,Zeta电位为(-11.4±0.7)m V,PDI为0.15±0.04。西瑞香素纳米混悬剂近乎为球形,大小较均匀;在血浆中稳定存在,不存在溶血现象,满足静脉注射需求,平均载药量为(39.16±1.09)%。西瑞香素纳米混悬剂对5种受试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显著提高,并呈现剂量相关性,尤其是对SKBR-3、A549、He La、Hep G2细胞,IC_(50)在2.1~3.4μg/m L。结论西瑞香素纳米混悬剂具有小粒径、高载药量、显著肿瘤细胞毒性等优点,在抗肿瘤研究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内镜诊治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4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 10年来 ,我院经内镜诊治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HHT) 4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女 3例 ,男 1例 ,其中 3例为一家人 (母子和母女关系 ) ,年龄 32~ 65岁。表现为黑便及 (或 )呕血入院 ,既往有多年的反复鼻衄史。体检 :皮肤及舌表面多发小血管瘤。超声波探测多有肝受累肝血管畸形的表现。1.2 内镜所见胃及 (或 )十二指肠散在多发红色小隆起 ,直径0 .1~ 0 .3cm左右 ,顶部可有糜烂 ,用闭合的活检钳头部压之褪色 ,或伴病灶周围渗血。1.3 组织学检查病理示粘膜内毛细血管呈海绵状增生 ,可伴有表浅溃疡。1.4…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而我国的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居世界首位.由于食管癌早期无特殊临床表现,大多数食管癌确诊时已属于晚期,同时由于部分患者年龄偏大、体质消瘦,失去了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其所致吞咽困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后续治疗.目前临床上常采用通过胃镜置入适合规格的覆膜钛镍记忆合金支架[1]、防反流支架和可回收支架,缓解了患者的吞咽梗阻现象,进食呛咳得到改善,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因此,通过胃镜置人食管支架术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接受.我科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先后为49例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了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经精心治疗护理,临床效果满意,现将其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雷公藤红素纳米混悬剂,并进行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研究。方法采用超声注入联合旋转蒸发法制备雷公藤红素纳米混悬剂,以粒径大小为指标,筛选合适的稳定剂;采用动态光散射法、透射电镜考察粒径和形态,并对其不同介质稳定性、体外释放、溶血性、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以雷公藤红素注射液为对照组,2 mg/kg iv给药,考察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聚乙二醇-聚己内酯(m PEG2000-PCL2000)为雷公藤纳米混悬剂的优良的稳定剂,所制备的纳米混悬剂粒径为(67.1±3.0)nm,Zeta电位为(-10.4±1.45)m V,多分散性指数为0.232±0.08,近乎为球形,分布比较均匀。在磷酸缓冲液(PBS)、血浆、生理盐水、5%葡萄糖中均稳定;体外缓慢释放,在144 h累积释放率达到74.04%;MTT结果显示雷公藤红素纳米混悬剂对HepG2细胞的毒性强于溶液(IC50,1.179μg/m L vs 2.377μg/m L,P0.05)。体内研究中雷公藤红素纳米混悬剂对H22荷瘤小鼠的的抑瘤率显著高于注射液组(70.36%vs 51.1%,P0.05)。结论制备的雷公藤红素纳米混悬剂粒径小、载药量高、稳定性好,显著提高了雷公藤红素的抗肿瘤效果,可以作为雷公藤红素作为抗肿瘤药物应用的合适剂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超声多普勒发现了3例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的肝脏血管受累。其声像图表现为普遍扩张的肝动脉血流增加及特有的肝动脉分支形成的多发性动脉瘤样扩张,多普勒超声在这种罕见病中提供了肝脏受累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对癫痫患儿疗效、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7-02—2019-08在开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7例儿童癫痫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实验组(n=49)。对照组接受奥卡西平治疗,治疗3个疗程,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3个疗程。评价2组临床疗效(包括脑电图、智力水平)、血清炎症因子(IL-2、TNF-α及IFN-γ)、HMGB1及GFAP的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5%vs 56.3%,P0.05);实验组脑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6%vs 62.5%,P0.05);治疗后2组智力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言语智力、操作智力及总智力均高于对照组(t=0.012、0.006、0.001,P0.05)。实验组血清HMGB1及GF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2组炎症IL-2、TNF-α及IFN-γ水平较前明显下降,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0.000、0.000、0.000,P0.05);实验组出现感染、库欣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及治疗结束后消失。结论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更好,可减少脑电图异常波形,改善患儿智力发育等远期预后,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HMGB1、GFAP水平,减少脑损伤,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