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揭示星形胶质细胞对大鼠脑内IL-1β的影响及其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马桑内酯(coriaria lactone,CL)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strocytic conditioned medium,ACM)注射入正常SD大鼠侧脑室,观察大鼠的行为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及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观察大脑皮质、海马区域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免疫反应的变化及脑组织匀浆、脑脊液内IL-1β含量的变化。结果ACM组大鼠在注射ACM后30min出现癫痫行为,2h恢复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显示:ACM作用后2h,IL-1β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和平均吸光度值明显增加(均P〈O.05),12h恢复正常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显示:ACM作用后2h大脑皮质、海马IL-1β含量均开始增加,4h达高峰(P〈0.05),脑脊液中IL-1β含量则在ACM作用后2h即达到高峰。结论马桑内酯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可增强大鼠脑内IL-1β的表达,并导致痫性发作。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3例应用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术前椎体前缘平均压缩56%,术后平均7%,椎体后缘术前平均压缩8%,术后平均3%。Cobb's角由术前的平均23°,恢复至术后2.1°。平均随访1年8个月,神经系统功能评定(ASIA法):除A级1例外,余12例均提高1~3级。结论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能达到理想复位和固定,并对椎管有一定减压作用,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短节段骨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肽聚糖识别蛋白1(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 1,PGLYRP-1)抗鼠衣原体(Chlamydia muridarum,Cm)生殖道感染作用,为衣原体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构建pET-28a(+)/PGLYRP-1原核表达重组体,IPTG诱导表达PGLYRP-1重组蛋白,重组蛋白经Ni^(2+)-NTA纯化后进行Western blot鉴定。将5×10^(5)包涵体形成单位(IFU)的Cm和不同剂量的PGLYRP-1(50、100、200μg)分别接种于BALB/c小鼠阴道后穹隆,PBS和Cm感染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收集感染后不同时间(3、7、10、14、21、28、35d)小鼠生殖道分泌物进行衣原体包涵体计数;第21d处死小鼠,无菌分离小鼠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PGLYRP-1刺激后测定IFN-γ含量;第63d分离小鼠生殖道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PGLYRP-1可降低Cm在小鼠生殖道组织的定植并促进Cm的清除,Cm感染阳性对照组及50、100、200μg PGLYRP-1接种组小鼠生殖道Cm清除时间分别是第35、21、14、10d;IFN-γ含量分别为(959.6±104.6)、(1025.4±112.5)、(1537.8±118.6)、(2131.2±196.7)pg/ml,PBS阴性对照组为(224.0±23.5)pg/ml;83.3%的小鼠在Cm感染后第63d存在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现象,PGLYRP-1接种组有22.2%的小鼠存在类似情况。与阳性对照组相比,PGLYRP-1接种组小鼠生殖道组织炎症反应程度显著减轻,且与PGLYRP-1蛋白剂量呈正比(P<0.05)。结论PGLYRP-1具有抗Cm生殖道感染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IFN-γ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构建E型沙眼衣原体(Ct)持续性感染细胞模型,为深入研究Ct致病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用不同剂量人重组干扰素-γ(IFN-γ)处理Ct感染的HeLa细胞,体外诱导Ct持续性感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剂量IFN-γ下Ct包涵体形态的变化;移除处理因素,继续培养16 h后观察Ct包涵体形态,并计算Ct包涵体形成单位(IFUs)。实时定量PCR检测Ct DNA修复和重组(dnaA和dnaK)、细菌分裂(ftsK)、蛋白水解和肽转运(oppA.4和htrA)、膜结构(ompA)、发育调节(htcA)和分子伴侣(groEL)等相关基因转录水平。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染色检测持续性感染12 h、24 h、40 h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后的HeLa细胞凋亡率。结果75 U/mL IFN-γ可显著降低Ct感染能力,包涵体形态亦发生明显改变;移除IFN-γ后Ct IFUs为(12.60±0.52)×109/L,而未移除IFN-γ组IFUs为(3.60±0.52)×109/L,Ct感染力得到显著提高(P<0.05)。持续性感染组dnaA、dnaK、groEL、ompA、ftsK和htcA基因转录水平在不同的感染时间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oppA.4和htrA在急性和持续性感染状态下转录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凋亡诱导后,与HeLa细胞凋亡率33.63%比较,流式细胞检测Ct持续性感染12 h、24 h、40 h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77%(P<0.05)、18.71%(P<0.05)、26.32%(P>0.05);Ct在感染12 h和24 h时呈现抗凋亡效应,随着感染时间延长,衣原体抗凋亡能力下降。结论成功构建IFN-γ诱导的E型Ct持续性感染体外模型,持续性感染状态的Ct能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5.
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克隆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载体,并通过E.coli BL21实现MOMP的融合表达.方法 用PCR法扩增MOMP基因,克隆插入到pUCm-T载体中,序列测定正确后,将其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产物,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鉴定.结果 PCR扩增出约1200bpDNA片段,序列测定证实与基因库登陆的D型沙眼衣原体一致;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7000,与预期分子质量相符,蛋白印迹证实表达产物为特异性蛋白.结论 沙眼衣原体MOMP基因可以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其表达产物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为沙眼衣原体核酸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布氏杆菌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集的15例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的X线、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资料,并将初次就诊时的MRI影像资料与其后复诊时的MRI影像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①病变起始于下腰椎椎体边缘(前缘或后缘),通常累及相邻的2~3个椎体,多者达4~5...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pORF5质粒蛋白诱导THP-1细胞产生IL-1β的分子机制,为阐明Ct致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原核表达重组体pGEX-6p/pORF5转化大肠埃希菌,表达并纯化GST-pORF5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经蛋白酶酶切后制备不含GST标签的pORF5蛋白;用不同浓度的pORF5蛋白体外刺激THP-1细胞,ELISA测定不同时间IL-1β水平;分别用NALP3siRNA、ASC siRNA、Caspase-1抑制剂和p38抑制剂预处理THP-1细胞,再用pORF5蛋白刺激THP-1细胞24h,ELISA测定IL-1β含量,Real-time PCR测定IL-1β和NALP3炎性体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分析Caspase-1的表达及p38磷酸化水平。结果 pORF5蛋白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刺激THP-1细胞产生IL-1β,24μg/ml pORF5蛋白刺激24h时IL-1β的表达水平达到峰值(495.1±55.5pg/ml);pORF5蛋白能促进THP-1细胞中NALP3炎性体mRNA的表达;NALP3-siRNA、ASC-siRNA及Caspase-1抑制剂预处理THP-1细胞后,IL-1β分泌量分别降低37.7%、71.3%和40.1%;p38抑制剂能降低NALP3炎性体mRNA及IL-1β分泌量(P0.01),但抑制NALP3炎性体后p38磷酸化水平未受影响(P0.05)。结论 pORF5质粒蛋白通过激活p38MAPK和NALP3信号通路共同调控IL-1β的产生和分泌。  相似文献   
78.
目的克隆、表达肺炎嗜衣原体(Cpn)蛋白酶样活性因子(CPAF)的免疫优势区基因(CPAFm),初步评价其在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构建pGEX6p-2/CPAFm重组质粒,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结果;将纯化蛋白免疫新西兰兔,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免疫原性;与人抗Cpn抗血清反应分析其免疫反应性。间接ELISA法检测Cpn IgG和沙眼衣原体(Ct)阳性血清。结果高效表达和纯化出一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1.3&#215;10^3的重组蛋白,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证明其能与人抗Cpn IgC抗体发生反应;在被免疫的新西兰兔体内,特异性IgG抗体的滴度为1:16000以上,间接ELISA法检测40例Cpn IgG参考血清,阴性和阳性结果的符合率均为100.0%(20/20);与微量免疫荧光法(MIF)对照,检测300例临床血清标本中的IgG抗体,符合率为98.3%;检测Ct阳性血清未见交叉反应。结论表达的Cpn CPAF免疫优势区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在Cpn的血清学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体外特殊条件下鼠衣原体(Chlamydia muridarum,Cm)连续传代培养后在感染性、生长发育以及致病性等生物学性状上的变化,为筛选减毒活疫苗,筛查毒力相关基因提供依据。方法将实验室Cm野生株(G0)通过常规细胞培养,在辅助或不辅助培养条件下交替连续传代后,将亲本株G0与获得的传代株G28进行衣原体感染离心依赖性、细胞吸附能力、衣原体感染细胞生长曲线、衣原体形成的噬斑大小以及两种菌株在感染小鼠生殖道后所形成的输卵管病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与亲本株G0相比,传代株G28对感染离心条件的依赖性显著下降(P<0.05);对感染细胞的吸附能力却明显上升(P<0.05);G0与G28在感染细胞32 h内的生长曲线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在感染细胞中所形成的噬斑大小也无明显区别;但体内毒力试验中,G0感染小鼠后致输卵管病变率为87.5%,而G28的输卵管病变率仅为37.5%,两者形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m传代株G28与亲本株G0相比,在感染能力显著增强的情况下,其致病性却显著降低,为后续鉴定毒力基因,进一步提取基因型单一的减毒株并应用于衣原体减毒活疫苗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80.
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医学专业培养高级科研人才的主要方式。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国无论是在研究生培养的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针对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本文对普通医学院校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应控制招生规模,从培养方式和管理体制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最终培养出高素质的基础医学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