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高血压冠心痛上腹部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分成A组与B组,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术后3、8、12、18、24小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与SBP、DBP、HR。结果:A组术后8小时以后各时段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均在2分以内,B组均在4分以上;SBP、DBP、HR值A组与术前比无显著差异,B组3小时后均明显升高增快,有显著差异。结论:高血压冠心病上腹部手术后硬膜外镇痛比传统的肌注或静注阿片类镇痛药效果确实,它不仅可解除术后痛苦,而且也是抗高血压和冠心痛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利用双桥接技术和翻转静脉再生室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实验用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显微外科吻合组(Ⅰ组)、导管双桥接组(Ⅱ组)、翻转静脉双桥接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损伤模型,分别采用双桥接技术和原位神经吻合进行修复。术后16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象分析,以评价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16周时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吸收明显且无异物反应,IOVG基本完全吸收形成类神经外膜样结构。3个组的神经传导速度(NCV)和复合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振幅(M波)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图象分析结果提示3个组轴突再生率相同,再生轴突成熟度Ⅰ组与Ⅲ组均高于Ⅱ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翻转静脉和双桥接技术联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方法简单、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的因素及因血肿扩大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的71例患者及无早期血肿扩大的7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治疗6个月后按格拉斯哥结果分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压稳定的患者发生早期血肿扩大明显低于血压不稳定的患者(P<0.01);丘脑部位的出血易发生早期血肿扩大(P<0.05);血肿量的大小与早期血肿扩大无明显关系;不规则形态的血肿较形态规则的血肿易发生早期血肿扩大(P<0.01);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易发生早期血肿扩大。早期血肿扩大会明显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和重残率,降低患者的痊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DLⅠ级明显差于对照组(P<0.01),而在ADLⅡ~Ⅴ级方面,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患者血压的稳定性、血肿的部位、血肿的形态以及患者凝血功能有无异常均与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有关。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扩大会增加患者的病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西药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冠心病人共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病人均常规口服西药硝酸异山梨酯10mg每日3次,治疗组加用自拟通痹宁心汤,每日1剂,治疗8周后,观察病人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血压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经8周的治疗后,治疗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较单纯西药治疗,在减少心绞痛次数及程度,降低血压、改善血脂、血液流变学方面,防止靶器官损害,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外伤性中央型脑疝患者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60例外伤性中央型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30例应用单侧骨窗开颅大脑镰切开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双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精神障碍和语言障碍的发生率,并于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精神障碍和语言障碍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观察组预后良好22例(73.3%),对照组17例(50.6%)(Х^2=1.1422,P=0.27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骨窗开颅大脑镰切开治疗外伤性中央型脑疝创伤小、疗效显著,能最大程度保留额叶功能,可作为外伤性中央型脑疝优选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1例瓦登伯格综合征(WS)家系遗传性致病因素,以期通过遗传咨询而实现WS型耳聋的一级预防。方法纳入三代5名家系成员(汉族)为研究对象,详细询问病史,采集外周静脉血并抽提DNA,采用Sanger测序对3大常见耳聋基因和瓦登伯格综合征候选基因进行全序列筛查。结果 MITF基因截短突变c.C763T(p.R255X)在该家系内呈现基因型-表型共分离。结论截短突变c.C763T导致第255位精氨酸密码子突变为终止密码子,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很可能为该家系的遗传性致病因素。MITF蛋白正常功能丧失所致的单倍体剂量不足很可能为该突变的致病机制。遗传咨询、婚育指导和产前诊断技术的应用,可避免由该突变导致的后代耳聋。  相似文献   
87.
EB病毒相关性胃癌组织中P53蛋白、P21WAF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EB病毒相关性胃癌(EBVaGC)与非EB病毒相关性胃癌(EBVnGC)在基因表达上的差异,探讨EB病毒可能的致胃癌机制。方法 对155例连续胃腺癌患者癌组织用原位杂交(ISH)技术检测EB病毒小RNA(EBER)的表达,确定其中的EBVaGC。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所有组织切片中P53、P21^WAF1蛋白的表达。结果 10例(6.45%)胃腺癌EBER ISH结果阳性,属EBVaGC;其中4例P53表达呈微弱阳性,显著低于EBVnGC组[58例(40%)P53显著阳性,30例(21%)P53微弱阳性].7例(7,10)EBvaGC癌组织中P21^WAF1蛋白染色阳性,显著高于EBVnGC组P21^WAF1蛋白阳性表达率[55例(38%)P21^WAF1蛋白染色阳性]。结论 EBVaGC有独特的癌变分子机制,P53基因突变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家兔上矢状窦中1/3及其回流静脉结扎后窦旁皮质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及脑含水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家兔上矢状窦中1/3及其回流静脉结扎的动物模型,结扎后于不同时间点(4h、8h、12h、24h、72h、90d)测定窦旁皮质组织SOD活力与MDA的含量以及脑含水量。结果家兔上矢状窦中1/3及其回流静脉结扎后.窦旁脑皮质组织MDA含量4h开始明显上升,8h达到峰值,12h以后逐渐降低,但24h仍然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90d组基本接近对照组(P〉0.05)。SOD的活力变化与MDA含量变化相反;4h窦旁皮质组织出现脑水肿.8h到达高峰。以后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轻,90d组脑水肿接近于假手术对照组。结论家兔上矢状窦中1/3及其回流静脉结扎后在24h内氧自由基反应增强,防御氧自由基功能受损,以后逐渐恢复正常;结扎后窦旁皮质组织早期存在脑水肿,可能与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89.
特重型颅脑损伤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特重型颅脑损伤(GCS 3~5分)患者的着力部位、年龄、伤型、合并脑挫裂伤、脑疝形成、高热、高血糖等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121例特重型颅脑损伤存活38例,死亡83例,病死率为68.6%。病死率比较:患者年龄大于60岁组较≤20岁组明显增高(P<0.05);硬膜外血肿组较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评分3分者较5分者明显增高(P<0.01);合并有脑挫裂伤组、脑疝形成组、高热组、高血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P<0.05、P<0.05)。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与年龄、伤型、GCS评分、是否合并脑挫裂伤、脑疝形成、高热、高血糖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自拟通痹宁心汤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患者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66例.两组患者均常规口服胺碘酮0.2 g 每日3次,服用1周后改为每日2次,再服用1周后改为每日1次,共服用3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通痹宁心汤,每日2剂治疗3周后,观察患者室性早搏次数及患者心悸、气短症状.结果 经治疗3周后,治疗组室性早搏次数明显减少,同时患者心悸及气短症状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经疗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较单纯西药治疗,在室性早搏次数减少及患者心悸、气短症状改善程度,更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