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 初步探讨联合监测多生化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住院患者危险分层中的意义.方法 连续人选因胸闷、胸痛为主诉人院的患者264例(男180例,女84例),年龄64(55~69)岁.根据患者病情发展及变化,决定是否24 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将所有患者分为急诊CAG组和择期CAG组两组.每位患者在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分别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髓过氧化物酶(MPO),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粘附分子(slCAM-1),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7(IL-27)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①急诊CAG组和择期CAG组之间NT-proBNP,hs-CRP,MPO,sCD40L,MMP-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生化标记物为NT-proBNP,hs-CRP,MPO,IL-27和CK-MB,建立预测ACS患者危险分层模型,进一步刀切法进行效果预测.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98.1,提示该模型对ACS患者入院病情变化或发展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联合检测生化标志物有助于对急性冠脉综合症住院患者进行早期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52.
董方华  杜丹  何栩  韩越  杨龙江  傅强  李志樑 《广东医学》2016,(16):2434-2436
目的:探讨循环 miRNA 表达差异及凝血功能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8例妊娠晚期的子痫前期患者,其中4例轻度子痫前期,4例重度子痫前期;8例正常妊娠妇女,比较其血浆中循环 miRNA、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差异及相关关系。结果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妊娠妇女相比较,APTT、PT 显著缩短,Fib 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子痫前期患者随着病情的恶化,miRNA -584-5p 表达含量、APTT、PT 降低,Fib 含量升高。 miRNA -584-5p 含量与 APTT、PT 呈正相关,与 Fib 呈负相关(P <0.05)。结论妊娠晚期的子痫前期患者体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miR -584-5p 及相关凝血功能指标的监测,能够为子痫前期的早期诊断、病程判定及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方法 ACS组86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 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按随机原则,将ACS患者划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普通治疗组,每组各43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样本血清IL-18、MMP2水平,比较各组血清IL-18、MMP2水平的变化.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IL-18、MMP2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后及普通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清IL-18、MMP2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IL-18、MMP2水平,抑制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炎症反应和基质成分的降解,促进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降低AC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索白介素-18( IL-18)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30只老年同龄雄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新西兰大白兔制成60个动脉粥样硬化板块标本,采用析因设计,给予IL-18进行刺激,以不同的IL-18刺激时间和刺激浓度组合作为新处理组,将60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随机分入新处理组中(n=5),测量在不同刺激时间和刺激浓度下,纤维帽的厚度与脂核横截面厚度的变化,TUNEL法检测斑块内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 帽/核比值与斑块内细胞凋亡指数随着IL-18的浓度及刺激天数的改变而变化(P<0.01).帽/核比值随着IL-18的浓度及刺激天数增加而降低(P<0.01),斑块内细胞凋亡指数随着IL-18的浓度及刺激天数增加而升高(P<0.01);斑块内细胞的凋亡指数与帽/核比值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0.776,P<0.001).结论 IL-18诱导斑块内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促易损斑块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硫化氢(H2S)及一氧化氮(NO)气体信号分子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类型的关系,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冠心病组40例,造影正常对照组17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再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采用硫敏感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H2S含量,并用Greiss法测定血浆NO含量,分析不同亚型冠心病患者和对照者血浆H2S、NO含量的差异及H2S、NO与不同冠脉病变类型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H2S、NO含量为(26.10±14.27)、(44.25±9.71)μmol/L,远低于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的(51.74±11.94)、(53.94±4.3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冠心病各常见亚型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H2S含量分别为(23.60±14.41)μmol/L、(19.98±7.52)μmol/L,明显低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38.41±14.53)μmol/L;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O含量为(39.71±6.03)μmol/L,明显低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44.25±9.71)μmol/L(P<0.05)。冠脉双支和多支病变组血浆H2S含量分别为(16.91±7.98)、(18.39±7.78)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的(33.04±15.01)μmol/L(P<0.05);不同支数病变冠心病患者血浆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血管有闭塞组其血浆H2S、NO含量明显低于单纯狭窄组(P<0.05)。结论 H2S与NO的代谢异常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中血浆H2S含量的高低与冠脉病变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56.
罗格列酮对TNF-α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F6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ROS)对肿瘤坏死因子仅(TNF-α)诱导的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核因子-κB(NF-κB)激活与线粒体偶联因子6(CF6)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第3~5代HUVEC用于实验.采用RIA检测培养基中CF6的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检测细胞NF-κB亚单位p65的表达程度.结果 TNF-α能有效激活NF-κB并诱导HUVEC表达CF6增加;ROS干预能抑制NF-κB激活并减轻TNF-α诱导的HUVEC之CF6表达.结论 TNF-α通过激活NF-KB使CF6表达增加;ROS可抑制TNF-α对NF-κB激活,进而抑制NF-κB对CF6的表达上调,这可能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抗高血压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硫酸吲哚酚(is)是否调节巨噬泡沫细胞脂滴的蓄积,以及对巨噬泡沫细胞ATP结合转运子Al(ABCAl)和ATP结合转运子G1(ABCGl)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佛波酯(PMA)诱导人源单核细胞系THP.1分化为巨噬细胞,随后加入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下进一步转变为泡沫细胞。巨噬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IS以及OX.LDL共同作用24h,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内脂滴的含量,RT.PCR法检测ABCAl和ABCGl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BCAl和ABCGl蛋白表达。结果Is干预可明显促进细胞内脂滴蓄积。下调单核/巨噬细胞泡沫化过程中ABCAl和ABCGl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此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结论IS可通过下调ABCAl和ABCGl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细胞内脂滴蓄积,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8.
本研究从我国基本医疗情况出发,通过单中心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初步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长途转运的安全性及可行性,以期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AMI转运提供一定的指导。1资料与方法选择1999年6月~2004年6月从周边城镇接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的AMI患者239例,其中男1  相似文献   
59.
冠状动脉病变早期临床诊断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估各种方法对冠心病早期诊断的价值 ,探索早期冠心病的独立预报因子。方法 :收集 4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的冠心病患者症状、静息心电图和常规临床检查等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 2 1例正常 (正常组 ) ,2 5例出现冠状动脉狭窄 (冠心病组 ) ,平均狭窄程度为 (46± 15 ) %。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负荷心电图、放射线及心脏超声等项目 ,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 ,L ogistic回归显示这些因素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无预测意义。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早期病变以临床常规各项方法难以准确检测和预报 ,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心病者早期病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价老年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睾酮(Ts)、雌二醇(E2)水平与树突状细胞(DC)前体各亚群分布情况及相关性。方法41例ACS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0例,对照组20例为稳定型心绞痛(SA),非冠心病(CHD)组10例。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外周血Ts、E2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髓样DC(mDC)和浆细胞样DC(pDC)亚群占比例(%),计算其绝对数(个/μl),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并对ACS组内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HD组血清Ts水平低于非CHD组(P〈0.01),其中AMI、UA组低于SA组(P〈0.05,P〈0.01);CHD组血清E2水平,AMI组高于SA组与非CHD组(均P〈0.01);CHD组Ts/E2比值、mDC、pDC占PB-MC的比例、绝对数及其比值低于非CHD组(P〈0.01,P〈0.05),直线相关分析得出外周血Ts水平与mDC/pDC、mDC绝对数呈正相关(r=0.433,r=0.319;P〈0.01,P〈0.05);E2水平与mDC绝对数及其与pDC绝对数的比值呈负相关(r=-0.359,r=-0.508;P〈0.05,P〈0.01);Ts/E2与mDC所占PMBC比例、mDC/pDC、mDC绝对数及mDC/pDC绝对数呈正相关(r=0.344,r=0.467,r=0.590,r=0.724;P〈0.05,P〈0.01)。结论男性血清Ts水平降低、Ts与E2之间平衡失调、Ts与DC的关系表明Ts水平降低影响了对免疫反应的调控,可能促进AC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