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6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21篇 |
预防医学 | 14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雌孕激素与免疫作用的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及孕激素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方法 分析近几年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文献。结果 雌激素具有免疫抑制及免疫刺激双重作用。超生理剂量的E2可抑制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小剂量E2则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 ,雌激素是影响淋巴组织和淋巴细胞内的环核苷酸水平 ,从而调控淋巴细胞系前体的发育和功能。孕激素对淋巴细胞的活性作用概括为 :①孕激素对未激活的淋巴细胞无影响。②在淋巴细胞激活的初起阶段时 ,孕激素即抑制DNA合成。③对于激活的细胞 ,孕激素对3 H -TdR吸收的影响是可逆的。④孕激素对激活的细胞内酶系统参与DNA的合成无影响。此外孕激素还能抑制由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 ,对吞噬细胞的依赖性及雌激素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效应 ,说明它在非特异免疫中也有一定作用。随着神经内分泌免疫学的发展 ,以及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激素水平质和量的变化导致了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 ,使人们对激素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调节越来越感兴趣。目前 ,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 ,一步步揭示了激素在免疫调节中对免疫网的一个个成分的作用 ,为研究一些发病机制不明的疾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就雌孕激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做一概述。结论 激素可影响一种或一系列复合的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对婴儿早期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自然分娩婴儿630例,根据母亲分娩时是否实施分娩镇痛,分为观察组(实施分娩镇痛)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母亲基线资料,婴儿基线资料及体格发育、神经心理、智力发育情况和产程时间。结果 630例婴儿男321例,女309例,其中观察组280例,对照组350例。两组婴儿母亲基线资料(年龄、受教育程度、孕周、产钳助产率、喂养方式)、婴儿基线资料[体重、身高、Apgar(1 min、5 min)评分、新生儿行为神经评估]、体格发育(42 d、6个月、1岁的体重、身高、头围、囟门和牙齿)、神经心理发育(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语言和社会行为)和智力发育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亲总产程、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长于对照组[520(363.25, 727.50)min比330(250.00, 485.00)min,450(300.00,660.00)min比277(198.75, 420.00)min,45(31.00, 64.00)min比37(26.00, 56.00)mi...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宫内暴露于妊娠期糖尿病(GDM)与子代0~8个月体格生长的关联,为探讨GDM对子代体格生长的影响及其随子代年龄变化的关系提供更多证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一个前瞻性队列中的孕妇及其分娩的子代。从孕妇进入队列(孕周小于20周)开始,随访至子代8月龄。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期信息,通过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的电子信息系统收集分娩信息和子代信息。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GDM与子代0~8月龄体格生长指标Z评分的关联;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GDM与各月龄体格生长指标Z评分的关联。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45个母婴对。子代在42 d、3月龄、5月龄、8月龄随访到的人数分别为:475、304、159、131例。根据子代月龄进行分层分析的结果显示,与非GDM组相比,GDM组子代出生时的年龄别体重高(WAZ;β=0.16,95%CI:0.08~0.36),年龄别身长高(LAZ;β=0.16,95%CI:0.02~0.30),42 d的LAZ高(β=0.24,95%CI:0.03~0.45)。结论 宫内暴露于GDM的婴儿,出生时WAZ及出生时和42 d时的LAZ比非GDM组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0~2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水平及规律。方法:以0~6岁儿童发育筛查法(DDST)和Gesell发育诊断量表为蓝本,结合临床经验选择各年龄段鉴别效度好、易于测量的项目共82项,了解0~2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规律,使用通过率考察项目与年龄的关系。结果: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纬度项目通过率与年龄有密切关系,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同一项目的通过率明显增高;对同一年龄组来说,难度越高通过率越低。选取的神经心理发育指标与DDST具有相关性。结论:神经心理纬度可以有效的区分不同年龄段的发展水平,可以逐步建立本地区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数据,选择易于测量,通过率高的项目,为儿童早期发展提供评价标准,指导儿童保健工作,早期发现可疑或异常儿童。 相似文献
16.
17.
1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高胆红素血症对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我们于1998年6月至1999年10月对30例高胆红素血症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动态监测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随机选择1998年6月-1999年10月住院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0例,其中男23例,女7例,日龄7~15d(10.2±1.3),出生体重均大于2500g,Apgar评分≥8分。引起黄疸主要原因:ABO溶血症8例,Rh溶血症1例,红细胞增多症2例,母乳性黄疸7例,头颅血肿3例,不明原因9例。均未用肾毒性药物,无感染、窒息等病史。给光疗、酶诱导剂、中药退黄等综合治疗。选择正常足月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模型肺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变化,以及细胞周期蛋白D1与气道重塑的关系.方法 16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哮喘组,每组8只.应用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的方法建立哮喘大鼠动物模型.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情况,采用马松染色观察气道胶原沉积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法观察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气道平滑肌肌动蛋白-α表达变化.结果 哮喘组大鼠气道胶原沉积、细胞周期蛋白D1和肌动蛋白-α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哮喘组肌动蛋白-α与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1=0.20,P<0.05;r2=0.53,P<0.05).结论 细胞周期蛋白D1参与哮喘气道重塑的调节.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婴幼儿肺炎心电图变化与病情的相互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对 6 4例婴幼儿肺炎进行了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1 对象 6 4例分为 2组 :轻症肺炎组 39例 ,男 2 1例 ,女18例 ,年龄 1个月~ 3岁 ;重症肺炎组 2 5例 ,男 14例 ,女 11例 ,年龄 1个月~ 2岁 10个月。全部病例均经体检、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肺炎诊断标准及分型参照林峰等主编的《儿科疾病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于发病后 48h内作常规 12导联心电图检查 ,以后根据病情变化而复查。仪器采用日本光电单导 6 5 11型心电图机 ,心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