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11篇 |
免费 | 179篇 |
国内免费 | 10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篇 |
儿科学 | 67篇 |
妇产科学 | 17篇 |
基础医学 | 181篇 |
口腔科学 | 22篇 |
临床医学 | 504篇 |
内科学 | 377篇 |
皮肤病学 | 42篇 |
神经病学 | 61篇 |
特种医学 | 141篇 |
外科学 | 167篇 |
综合类 | 1102篇 |
预防医学 | 428篇 |
眼科学 | 18篇 |
药学 | 363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252篇 |
肿瘤学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92篇 |
2020年 | 63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56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136篇 |
2013年 | 149篇 |
2012年 | 235篇 |
2011年 | 211篇 |
2010年 | 203篇 |
2009年 | 239篇 |
2008年 | 207篇 |
2007年 | 208篇 |
2006年 | 179篇 |
2005年 | 160篇 |
2004年 | 186篇 |
2003年 | 157篇 |
2002年 | 124篇 |
2001年 | 147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66篇 |
1998年 | 77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58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6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 观测心力衰竭不同时期Gα11蛋白表达的改变 ,探讨Gα11蛋白与心室重塑、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 通过结扎雄性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实验性心肌肥大的心力衰竭动物模型 ;应用Gα11蛋白单克隆抗体对实验性梗死后心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结合HE染色对Gα11蛋白在心肌细胞肥大不同时期 (3d、1周、2周、3周和 6周 )的表达水平进行观察 ,测定其阳性单位 (PU)。结果 (1)对照组Gα11蛋白保持较稳定的表达水平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术后 3d至 3周Gα11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 ,3周阶段达高峰 ;3周至 6周Gα11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下降 ,并有缺失 ;图像分析也显示在演变过程中 ,Gα11蛋白的阳性面积和强度呈显著的动态变化 ,在1周 [左室心肌梗死面积 (LVMI≥ 2 0 %组 :P <0 .0 5 ) ]、2周 (LVMI≥ 2 0 %组 :P <0 .0 1)、3周 (LVMI≥ 2 0 %组 :P <0 .0 0 0 1)。结论 (1)心肌肥厚时期Gα11蛋白表达增加 ;(2 )心力衰竭时期Gα11蛋白表达较心肌肥大时期下降和有缺失 ;(3)Gα11蛋白在心肌肥大、心室重塑和心力衰竭的发展演变中起重要的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2.
长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血管组织醛固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 (>3个月 )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衰 )会产生血浆醛固酮逃逸现象。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ARB)理论上可以更好地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与ACEI相比副作用少。已经证实心脏、血管可以合成醛固酮 ,表达醛固酮合成酶的编码基因为CYP11B2。本实验旨在检测长期应用ACEI、ARB是否产生组织醛固酮逃逸。1 资料与方法 :用依那普利 (2 0mg·kg-1·d-1)和洛沙坦 (15mg·kg-1·d-1)喂养心肌梗死后充血性心衰大鼠 ,用假手术大鼠和未处理心肌梗死后充血性心衰大鼠作对照 ,离…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对社区高血压病人血压管理的改善作用。方法纳入120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耳穴贴压、恬淡疏肝调息法以及活血潜阳方,治疗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病人诊室血压、中医证候及生活习惯改善情况等。结果①社区高血压病人多合并1个以上危险因素;②社区高血压病人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以缺乏运动居多;③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降低(P<0.01);④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P<0.01);⑤治疗后病人血压达标率上升(P<0.01);治疗后病人饮食生活习惯得到一定改善,吸烟率、饮酒率下降,缺乏运动病人减少,病人对自身高血压的知晓率达100.0%;⑦治疗后不同证型病人血压达标率改善情况不同。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可提高社区高血压病人对自身血压情况的认识,改善了病人的生活方式、血压情况及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构建微小隐孢子虫子孢子表面抗原CP2 3的原核表达载体 ,并且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用HindⅢ和EcoRⅠ酶分别从 pET - 2 8a(+)和 pMD18-T - 2 3质粒中酶切得到线性片段和CP2 3基因片段 ,然后用T4酶连接 ,构建重组的CP2 3的原核表达载体 ,在大肠杆菌BL2 1(DE3)中表达 ,并用SDS -PAGE、ELISA和Westernblotting进行鉴定。结果 构建了CP2 3的原核表达载体 ,得到了一分子量约为 14kDa的融合蛋白 ,占大肠杆菌总蛋白的 36 %。结论 CP2 3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75岁及以上老年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后的长期认知障碍风险,并分析ADT应用和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1996—2003年在美国国立癌症数据库(SEER)中75岁及以上老年前列腺癌患者,根据是否行ADT分为ADT组(82514例)和对照组(121 856例)。比较两组的基线临...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方法纳入住院的老年MS患者245例,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及各项指标,包括总胆红素、血糖、血脂、尿素及肌酐等生化指标,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MS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肌酐清除率(Ccr)呈显著正相关(r=0.168,P=0.009),与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尿素、肌酐、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脏病分期及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无相关性(P0.05)。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MS患者尿素(OR=-0.27,95%CI:-0.48~-0.06,P=0.01)、Ccr(OR=1.27,95%CI:0.33~2.22,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四分位数分组分析显示,Q76~100组、Q51~75组、Q26~50组、Ccr水平显著高于Q1~2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老年MS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正相关,提示老年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生理范围内的轻度升高可能是MS肾功能受损的一个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了解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居民主要死因构成,掌握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早死概率,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2014—2019年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系统,采用EXCEL 2013和SPSS 20.0软件整理资料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2014—2019年武威市凉州区居民年均粗死亡率543.73/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573.25/10万;死亡率男性(593.42/10万)高于女性(490.2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951,P<0.05);前五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193.58/10万)、呼吸系统疾病(126.08/10万)、肿瘤(120.85/10万)、伤害(34.41/10万)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17.23/10万),占总死因的90.51%(30564/33768);4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165.58/10万、标化死亡率143.75/10万,占慢性病死亡的36.24%(10283/28378);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14.57%,2014年最高(15.64%)、2017年最低(13.15%),男性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16.83%)高于女性(1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398,P<0.05),男性恶性肿瘤早死概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循环系统疾病是武威市凉州区居民死亡主要原因;应重视慢性病防控工作,强化慢性病筛查发现、健康干预及早诊早治,减少主要慢性病造成的居民过早死亡。 相似文献
109.
新孢子虫病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孢子虫病是一类新发现的、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原虫寄生虫病,能引起母畜流产和死胎,新孢子虫病也是导致奶牛流产的主要病因之一,给各国奶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没有防治本病的有效药物或疫苗,因此及时检出病牛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方法。本文主要对新孢子虫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0.
弓形虫亲环蛋白亚单位疫苗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弓形虫亲环蛋白(Cyclophilin,CyP)亚单位疫苗的免疫保护性。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佐剂组和PBS对照组,分别肌注pET-28a-TgCyP重组蛋白100μg/只、佐剂100 ul/只和PBS 100 ul/只,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2周,各组分别取4只小鼠处死,取脾脏,检测CD4+、CD8+及细胞因子。同时,采用阿尔玛蓝细胞增殖与细胞毒性检测试剂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应答。其余小鼠腹腔攻击感染Rh株弓形虫速殖子500个,观察其存活情况。结果 pET-28a-TgCyP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能诱发小鼠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小鼠的CD4+T细胞(62.59±4.17)%、CD8+T细胞(8.53±0.46)%与PBS及佐剂对照组比较显著增殖(P<0.01),其脾细胞培养液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显著升高,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应答显著增强(P<0.01)。弓形虫攻击感染216 h后,实验组小鼠免疫保护率为33.3%,佐剂对照组及PBS对照组小鼠均全部死亡。结论 pET-28a-TgCyP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