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分析2种不同碎石取石方式对软性输尿管镜结石手术的预后影响,探讨2种碎石方式的特点,明确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软性输尿管镜碎石手术患者128例(肾结石2.0cm,输尿管上段结石1.5cm)纳入研究,其中男78例,女50例。肾结石8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4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采用"低能高频"长脉宽模式钬激光(0.4~0.6J/10~15 Hz,长脉宽)碎石患者为"粉末法"组,采用"高能低频"短脉宽模式钬激光(0.8~1.0J/5~10 Hz,短脉宽)碎石、且用网篮取出体积较大结石的患者为"碎块法"组。2组患者术后均留置支架管。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激光发射时间、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等参数。结果:2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粉末法"组患者72例,"碎块法"组患者56例。患者平均年龄48(21~77)岁,平均结石直径1.4(0.5~2.0)cm。2组患者年龄(P=0.26)、性别(P=0.39)、结石大小(P=0.21)、钬激光功率(P=0.8)等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碎块法"组患者激光使用时间较"粉末法"组短(P=0.029),"碎块法"组手术时间较长(P=0.02)。术后1个月复查2组残石率情况,"碎块法"组患者残石率低于"粉末法"组(P=0.018)。"粉末法"组和"碎块法"组分别有3例和2例患者出现短期发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结论:"粉末法"及"碎块法"均为软性输尿管镜碎石手术有效的手术方式,本研究发现"碎块法"激光使用时间较短,但手术时间较长,术后结石残余率较低。"粉末法"激光使用时间较长,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残石率较高。需根据结石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腭鞘管后部的浅沟(以下简称后沟)在翼腭窝入路内镜手术及翼腭窝区域横断面CT中定位腭鞘管的解剖标记作用。方法 选取20例颅骨标本,将探针置入腭鞘管以明确该管。在多层螺旋CT(MSCT)上观测腭鞘管及后沟并测量数据,并与传统方法定位腭鞘管的正确率比较。内镜下解剖颅骨和尸头的腭鞘管及后沟,进一步显示后沟的解剖标记作用。结果 颅骨后沟的出现率为100%(40/40),腭鞘管后口附近为半管状,较浅者26侧,较深者14侧;前后外观呈细管状24侧,长椭圆形凹陷状16侧。影像学上腭鞘管与硬腭的夹角为(53.14±5.48)°,后沟与硬腭的夹角为(20.93±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沟法对腭鞘管的定位准确率高于传统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镜解剖、颅骨CT图像、CT横断面上两种定位腭鞘管方法对比显示了腭鞘管与后沟的解剖关系,提示后沟在经鼻翼腭窝入路内镜手术及翼腭窝区域横断面CT中帮助定位腭鞘管的优越性和解剖标记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建立皮肤肾脏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处理无积水肾结石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9月至2010年2月,采用超声引导穿刺建立通道、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88例无积水肾结石。膀胱镜下患侧输尿管逆行留置5F输尿管导管,生理盐水持续滴注以充盈肾盂。超声引导下穿刺目标肾盏,建立皮肤肾脏通道,肾镜下采用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对上述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结石清除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8例患者均I期成功建立皮肤肾脏通路,85例行I期碎石术,3例行Ⅱ期手术。77例患者I期单通道碎石,11例患者I期两通道碎石。手术时间40~150min,平均(78±15)min,3例患者术中输血200—600ml,本组患者未出现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1周后复查,77例患者排净结石,11例有结石残余,结石清除率87%(77/88)。结论超声引导穿刺经皮肾镜碎石术处理无肾积水的复杂性肾结石临床上安全、方便、疗效可靠,建立合适的皮肾通道可以提高结石清除率。  相似文献   
44.
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附73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田溪泉  李建兴  邢念增  张鑫  杨勇 《北京医学》2006,28(10):596-598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0月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设备治疗的7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3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均成功建立皮肾通道并Ⅰ期处理结石,均为单通道碎石.结石清除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为41min,平均住院时间为8d,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术可以有效地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  相似文献   
45.
早期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早期应用吡柔比星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方法:对112例病理证实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59例行早期灌注(Ⅰ组),53例行常规灌注(Ⅱ组)。Ⅰ组于术后6小时内将30mg吡柔比星溶于40ml蒸馏水膀胱内灌注,保留2小时后排出,术后7天开始规律膀胱灌注;Ⅱ组于术后7天开始吡柔比星规律膀胱灌注,比较两组患者膀胱肿瘤复发率。结果:随访7~54个月,平均35个月,Ⅰ组6例膀胱肿瘤复发,Ⅱ组13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包括尿路刺激征、肉眼血尿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URBt后早期开始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可以显著降低膀胱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比较太极拳与步行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控制的效果。方法将40例帕金森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太极拳组(n=20)和步行组(n=20),分别采用太极拳与步行锻炼法进行康复治疗,疗程4周。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中UPDRSⅢ运动检查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于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疗程结束时两组各脱落1例。与治疗前相比,太极拳组的UPDRSⅢ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太极拳组的UPDRSⅢ评分、疗效、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步行组(P<0.01)。结论太极拳一定程度上可加强对帕金森患者的运动控制,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48.
<正>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许多新的医疗技术大量应用于临床,各种手术愈来愈广泛。随着手术种类的增加,手术器械使用率相应提高,大批新型手术器械被推广应用,这对手术器械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应这一技术发展的需要也为我院由原来的以疗养为主转变为综合性医院兼疗养的改革需要,我们对手术器械的管理作了一定的努力并进行了一些必要改  相似文献   
49.
我院自 1 997年 1 0月~ 1 999年 7月分别采用磁共振水成像 ( MR urography,MRU)和磁共振血管成像 ( MR angiography,MRA)技术检查诊断泌尿外科疾病患者 31例 ,其中 MRU加 MRA成像 3例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泌尿外科疾病组 31例 ,男 1 8例 ,女 1 3例 ,年龄 9~ 75岁 ,平均 51岁。病种包括上尿路结石 1 1例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4例 ,肾囊肿 2例 ,肾癌4例 ,输尿管癌 3例 ,膀胱癌 2例 ,后尿道憩室 1例 ,高血压患者 4例 (肾动脉狭窄 1例 )。正常对照组 6例 ,男 3例 ,女 3例 ,年龄 2 5~ 70岁 ,平均 4…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膀胱后异位前列腺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后巨大实性异位前列腺的临床资料,并对既往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体检发现正常前列腺上方有一实性肿物,盆腔CT、盆腔MRI提示肿物直径约7cm,与膀胱后壁相邻。PSA为20ng/ml。术前行B超引导下经直肠肿物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前列腺增生组织。手术切除肿物及前列腺。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证实肿物为前列腺组织。患者术后恢复顺利,PSA降为0。结论膀胱后异位前列腺极为罕见,手术切除是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