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4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围生期保健水平快速进展使得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low-birth-weight,VLBW),甚至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ELBW)成活率大大提高,而其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的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研究显示,孕周<37周早产儿脑组织发育不成熟,易受妊娠高血压、缺氧、感染炎症等因素的影响,早产儿可占全部脑瘫病例的25%-35%[1];鲍秀兰等[2-3]认为婴幼儿期是大脑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可塑性最强,干预治疗愈早效果愈好.本研究采用早期康复干预,为新生儿重症监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病房高危早产儿脑损伤研究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延辉 《人民军医》2008,51(3):150-151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并发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为主要病理生理表现,故其急性期药物治疗包括抗缺血药物、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治疗。而其长期治疗与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IF-1α蛋白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40例甲状腺癌组织、50例甲状腺腺瘤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HIF-1α蛋白的表达,分析HIF-1α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甲状腺癌中HIF-1α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在140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AJCC分期密切相关(P<0.01)。结论 HIF-1α参与了甲状腺癌的形成过程,并与甲状腺癌的浸润、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辅助甲状腺癌早期鉴别诊断和预测其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参数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52例可随访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分成良性组、复发组和恶变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HPV、MMP-9、PCNA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采用组织学观察、多参数统计学分析方法对52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①性别、年龄、病程及肿瘤发生范围比较,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对临近骨质的侵犯、瘤细胞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核分裂像多少,恶变组与良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但复发组与良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MMP-9、PCNA在良性组、复发组及恶变组中的高表达率逐渐增强;④HPV感染比较,三组之间存在高度显著差异。结论:综合考虑病理组织学参数可预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复发;HPV感染、PCNA和MMP-9的表达可作为判断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发展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ta-1蛋白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40例甲状腺癌组织、50例甲状腺腺瘤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ta-1蛋白的表达,分析Mta-1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甲状腺癌中Mta-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腺瘤(P〈O.05)。甲状腺癌组织中,Mta-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AJCC分期、分化程度、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以及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1),而与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结论Mta-1参与了甲状腺癌的形成过程,并与甲状腺癌的浸润、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为甲状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33例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的冠心病人和38例正常人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前后左室舒张功能各指标的变化。用药后左室舒张功能各指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用药前后左室舒张功能各主要指标变化量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值<0.0001),多巴酚丁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7.4%、98.6%。因此认为该试验是诊断冠心病特异、敏感而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不同发作类型与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相关性及其高危因素.方法 将72例房速患儿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变分为房速并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组及无心肌病组,分析房性心律占全天心搏百分比、心率及房速发作类型与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相关性,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 72例房速患儿中,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发病率为23.6%.无休止性房速患儿心肌病的发病率(53.6%)显著高于短阵房速患儿心肌病发病率(4.5%)(P<0.01).心肌病组与无心肌病组相比,房性心律占全天心搏百分比[(98±5)%比(37±4)%]、平均心率[(134.25±19.24)次/min比(100.03 ±18.83)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心肌病组患儿心动过速控制后,LVEF在6~75 d[(29.44±21.62)d]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房速持续发作,房性心律占全天心搏百分比越高、房速时24 h平均心率越快越易并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经有效控制房速,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可逆转为正常;对存在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高危因素的房速患儿应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胆漏的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以减少胆漏的发生率。方法对26例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胆漏患者经非手术治愈,1例经二次手术治愈,无死亡病例。住院时间721 d,平均14 d。患者均获随访321 d,平均14 d。患者均获随访36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对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患者,应根据腹腔引流、胆管梗阻、腹膜炎等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做好预防胆漏发生措施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小儿不同类型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成功率、复发因素、安全性及年龄对消融效果的影响.方法 接受心内电生理学检查及RFCA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儿1000例,年龄0.33 ~16.50岁[(7.6±3.8)岁].分析不同心动过速类型RFCA方法及效果、心动过速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年龄组RFCA效果.结果 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患儿1000例,经心内电生理学检查证实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560例(56%),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210例(21%),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VT/PVC) 159例(15.9%),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rAT) 49例(4.9%),心房扑动/切口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AF/IRAT) 22例(2.2%).958例患儿接受RFCA,首次消融成功率96.2%,复发率8.1%,其中经心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原旁路/消融点复发5.3%,新的旁路/起源部位/心律失常类型2.8%.AVRT接受RFCA 533例,消融成功率98.0%,复发率8.4%,其中原旁路复发4.0%,新的旁路/心动过速类型4.4%.右前/中间隔旁路消融成功率较低(85.3%),原旁路复发率较高(31.0%).AVNRT接受RFCA 205例,消融成功率100%,复发率5.9%,其中原消融点复发4.9%.AF/IRAT接受RFCA 22例,消融成功率95.5%,随访无复发.FAT接受RFCA 46例,消融成功率84.8%.其中采用二维标测,消融成功率62.5%;采用三维标测指导冷盐水灌注消融成功率96.7%;2种方法消融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10例(25.6%),其中7例起源于左/右心耳,均经外科心耳切除术后房性心动过速得以根治.VT/PVC接受RFCA 152例,消融成功率89.5%,复发率6.6%,其中原消融点复发5.9%.不同年龄组消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展RFCA早期与晚期总体消融成功率及不同类型心动过速消融消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展消融早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及左前侧壁房室旁路复发率显著高于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CA并发症8例(0.84%),其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麻醉意外1例均发生于射频消融早期阶段,血管并发症5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RFCA手术可安全而有效地用于治疗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成功率高,复发率低,是根治某些类型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低龄儿RFCA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与其他年龄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难度有所增加,需谨慎选择;采用三维标测指导射频导管消融可明显提高难治性心律失常的消融成功率;丰富的经验及熟练的操作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