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目的 研究拟分析T4b期食管鳞癌接受同期放化疗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并发症,并探讨临床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2015年接受同期放化疗的143例T4b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其中71%患者肿瘤侵犯气管或支气管,44%侵犯胸主动脉或大血管。放疗中位剂量为60 Gy (44~68 Gy),常规分割,其中69例(48%)采用3DCRT,余74例(52%)采用IMRT;化疗均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根据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差异,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2个月,2、3年生存率分别为34%、29%。51例(36%)患者在治疗期间或放疗后3个月内发生≥2 级严重并发症,包括食管瘘42例、肺炎6例、食管出血3例。发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9、20.4个月(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是否出现严重并发症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T4b期胸段食管鳞癌同期放化疗的疗效满意,但出现≥2级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很高。  相似文献   
12.
吴少雄  邓美玲  李巧巧  赵充  卢秦祥  李凤岩  崔念基 《癌症》2004,23(Z1):1561-1566
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是颅内常见肿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且术后常需补充放射治疗,本研究拟评价脑胶质瘤患者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选择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放射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158例,其中星形细胞瘤(AC)123例,少突胶质瘤(OD)12例(其中1例为混合性少突-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23例;放疗前行肿瘤肉眼完全切除80例,次全切除77例,活检1例;放射治疗中位剂量58 Gy(30~75 Gy),术后等待放射治疗的中位时间为29天(12~261天),放疗前或后配合化疗共68例.采用Cox模型进行单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2~62个月),复发27例,死亡57例.2年和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5%和4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级(Ⅰ/Ⅱ级与Ⅲ/Ⅳ级)、病理类型(AC/OD与GBM)、放疗前功能状态(KPS≥80与<80)、手术切除范围(肿瘤全切与非全切)和年龄(≤40岁与>40岁)是影响胶质瘤患者总生存率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P=0.001)、年龄(P=0.006)、放疗前功能状态(P=0.009)和手术切除范围(P=0.037)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低分级(Ⅰ/Ⅱ级)胶质瘤、年龄≤40岁、放疗前KPS≥80和肿瘤全切是预后较好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中模拟常规全腹照射来观察靶区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学分布,寻求较佳的常规放疗方法.方法: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中模拟常规全腹照射,全腹放疗野分上腹野和盆腔野,两野间衔接方法分为常规和转床转臂架,上腹侧野后界分为椎体前1/4和PTV后缘,采用6 MV高能X射线模拟照射,全腹照射总剂量30 Gy/20次.结果:上腹野和盆腔野常规野间衔接处最大、最小剂量分别为36.2、26.9 Gy,转床转臂架后野间衔接处最大、最小剂量分别为34.1、28.3 Gy.衔接点每周移动1次,衔接处剂量分布更均匀.射野后界在椎体前1/4时95%等剂量曲线包括的PTV体积仅有82.3%,大部分脾脏在射野外,射野后界在PTV后缘时95%等剂量曲线包括的PTV体积为98.4%.射野后界应根据病变的侵犯范围而定,可以挡铅保护肾脏,漏照部分可用小野补量照射.结论:全腹放疗时,野间衔接可通过常规衔接和转床转臂架衔接实现,射野后界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案例—问题驱动式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防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60例,按患者性别、年龄、透析时长、原发病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案例—问题驱动式教育,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高血压、钙磷代谢紊乱、感染、内瘘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维持性血液透析自我管理能力量表4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问题驱动式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并发症防控效果,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用查阅文献、植物对比、药材对比的方法,对维吾尔药帕卡·优普日密克及其伪品反枝苋的形态、性状及显微特征进行比较,鉴别真伪。发现帕卡·优普日密克与其伪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在植物形态和和药材性状上区别很大,在显微特征上帕卡·优普日密克有腺毛,气孔模式为不定式;而反枝苋无腺毛,气孔模式为不等式。  相似文献   
16.
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特别是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非血液学毒性轻微.11例患者治疗后出现胸腔积液,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放疗同期多西紫杉醇和顺铂治疗不能手术食管癌的局部控制高,骨髓抑制在G-CSF的支持下查以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成都市各妇幼保健机构新生儿病室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规范新生儿病室配奶间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本研究于2022年10月至12月选取成都市全部妇幼保健机构共21家进行调查,其中三甲4家(19.05%)、三乙14家(66.67%)、二甲3家(14.28%),收集并分析成都市妇幼保健机构新生儿病室配奶间布局流程、建筑布局、操作环境、人物管理、质量控制等。结果 21家保健机构均在新生儿病室的独立配奶间内配奶,并制定了配奶室管理制度及配奶相关流程,其中有3家(17.29%)未将相关流程粘贴上墙,1家(4.76%)未对患者开展母乳质量管理的宣教;16家(76.20%)机构用水浴箱或温奶器加热母乳,加热用水多为自来水(62.50%);12家(57.14%)机构配备了专用奶具清洁工具,其中50.00%的机构未每次使用后对专用奶具清洁工具进行清洁消毒;只有15家(71.43%)医疗机构设置了专人对配奶室进行管理;18家(85.71%)机构在配奶间内设置了流动水洗手设施,其中9家洗手设施与配奶操作台面距离≤1m; 14家(66.67%)机构取用配方奶的勺子后放入配方奶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转录辅激活因子p300在调控老年小鼠心房肌细胞电重塑,进而导致房颤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收集5、13和18月龄的C57BL/6小鼠左心耳组织,Western blot检测p300蛋白,钙通道蛋白和衰老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分别取5月龄和18月龄小鼠,分离单个心房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的L型钙电流(L-type calcium current,ICa,L)和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快速起搏心房观察不同月龄小鼠房颤的可诱发性。结果与5月龄小鼠相比,13和18月龄小鼠左心房组织p300、衰老相关信号通路蛋白p53和p21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L型钙通道蛋白Cav1.2表达减少;老年小鼠心房肌细胞ICa,L电流密度明显减小,APD缩短。不同剂量的p300抑制剂-姜黄素(50、100 mg·kg^-1·d-1)饲养后能明显减少老年小鼠房颤的可诱发率,并使衰老小鼠心房肌细胞的ICa,L密度增加和APD延长(P<0.05)。结论p300可能通过调控ICa,L参与衰老相关心房肌细胞电重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2009年以来我国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剖宫产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现状,为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库及PubMed资源系统中2009年以后发表的、有关剖宫产术后SSI的研究文献,参考疾病患病率或发病率研究质量评价准则评价文献质量,采用Meta分析估计SSI合并发生率,并根据医疗机构等级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1篇,19篇质量评分为7分,36篇为6分,6篇为5分,纳入文献整体质量较好。总样本量173 319例,2 860例发生了SSI,剖宫产术后SSI发生率为1.8%[95%CI:(1.6%,2.0%)]。亚组分析显示,二级医疗机构SSI发生率2.3%[95%CI:(1.8%,2.7%)]高于三级医疗机构1.4%[95%CI(1.2%,1.7%)]。结论我国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剖宫产术后SSI发生率较高,且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发生率不同,应按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监测基线,科学指导感控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4DCT的腹部器官呼吸运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习勉  刘孟忠  李巧巧  蔡玲  张黎  胡永红 《癌症》2009,28(9):989-993
背景与目的:个体化准确测量器官的呼吸移动度是确定腹部肿瘤体内边界(internal margin,IM)的前提。本研究应用4DCT(four-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y)测量腹部器官在三维方向的呼吸移动度,并进一步分析膈肌与各器官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3例肝癌患者行4DCT扫描,其中5例患者合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在10个呼吸时相的CT图像中分别勾画不同的器官,包括肝脏、双肾、胰腺、脾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在4DCT中测量膈肌及腹部各器官在三维方向的呼吸移动度,并分析膈肌移动度与各器官移动度是否相关。结果:膈肌在头尾方向的移动度为(10.3±4.0)mm,个体差异明显。肝、左右肾脏、胰腺、脾、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在头尾方向的移动度分别为(10.1±3.9)mm、(9.3±2.9)mm、(9.6±4.1)mm、(7.6±3.0)mm、(10.6±3.3)mm、(5.7±1.8)mm。肝脏、右肾的移动度与膈肌移动度无明显差异,且呈高度线性正相关关系;左肾、胰腺、脾的移动度与膈肌动度无明显相关;双侧肾脏的移动度相仿,但一侧肾脏的运动度并不能预测对侧肾脏的运动度。结论:应用4DCT可准确测量腹部器官在三维各方向的呼吸运动度。膈肌移动度可以代表肝脏和右肾头尾方向的运动度。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移动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