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31.
应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和检查表法,识别和分析500 t/年稻瘟酰胺扩建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效果。结果显示,该项目职业病防护措施是基本可行的,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2.
某高科技塑业企业工作场所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甲苯C_(TWA)的中位数M(P_0~P_(100))分别为0.30(0.30~0.53)mg/m~3、0.60(0.60~10.70)mg/m~3,C_(STEL)的中位数M(P_0~P_(100))分别为0.30(0.30~1.00)mg/m~3、0.60(0.60~11.40)mg/m~3,二甲苯的C_(TWA)、C_(STEL)检测值均小于最低检出限(3.3 mg/m~3),三苯检测合格率为100.0%。31名三苯接触工人WBC计数、中性粒细胞偏低检出率分别为12.90%、6.45%。工人接触苯、甲苯和二甲苯所致的非致癌危害商数(HQ)值M(P_0~P_(100))分别为2 849.33(712.33,15 671.33)、34.19(8.55,188.06)和5 157.00(1 282.20,28 208.40),接触苯致癌风险值为9.81×10~(-6)~3.48×10~(-5)。提示接触三苯的工人处于较高的非致癌和低致癌健康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33.
李小琴  欧阳炎  陈磊 《浙江医学》2017,39(14):1207-1209
目的对象山半岛地区渔民肾结石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肾结石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象山半岛地区年龄>16周岁的渔民进行问卷调查及临床检查,收集基本信息、饮食习惯、肾结石患病情况等,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肾结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渔民1178例,共检出肾结石患者210例,患病率为17.83%;男性渔民肾结石患病率高于女性(19.17%vs11.74%,P<0.05);不同年龄段渔民肾结石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男性)、高蛋白饮食(肉蛋类食品)、常吃海鲜、BMI、高盐摄入量、喜食糖果与甜点、肾结石家族史等均是肾结石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象山半岛地区渔民肾结石患病率较高,需针对饮食习惯进行早期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34.
目的 了解扬州市在岗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分析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 方法 对1 724名在岗放射工作人员血常规、眼晶状体、微核3个检查项目的异常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随着年龄和接害工龄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Hb、RBC异常检出率增高(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检出率增高(P<0.01)。女性组RBC异常检出率为23.65%,高于男性组的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在岗放射工作人员血常规异常以RBC和Hb增多为主,年龄、接害工龄对Hb、RBC或眼晶状体的检查结果有一定影响,应加强对在岗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和防护。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DNA拓扑异构酶2α(TOP2A)等8种分子在伴脉管侵犯胃癌患者中的蛋白表达。方法: 回顾性分析242例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检测其石蜡包埋肿瘤组织中TOP2A、微管蛋白β3、胸苷酸合酶(TS)、非转移蛋白23(NM23)、P糖蛋白、增殖标记Ki-67、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ERCC1)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蛋白表达,比较有和无脉管侵犯者之间上述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差异。结果: 81例(33.5%)患者有脉管侵犯,其中女性、肿瘤最大径≥5 cm、伴神经侵犯及TNM分期Ⅲ-Ⅳ期患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无脉管侵犯者(P<0.05)。有脉管侵犯者的TOP2A高表达率(89.3%)显著高于无脉管侵犯者(72.9%,P<0.05),而微管蛋白β3、TS、NM23、P糖蛋白、Ki-67、ERCC1及HER2的高表达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有和无脉管侵犯者之间TOP2A高表达率的差异主要出现于女性(100% vs 72.2%,P=0.045)和组织学分级Ⅲ级的患者中(89.3% vs 67.6%,P=0.040)。 结论: 有脉管侵犯胃癌患者的TOP2A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脉管侵犯者,提示TOP2A在脉管侵犯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有、无胃癌家族史的胃癌患者之间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5年45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有胃癌家族史者102例。采用双侧χ~2检验分析有、无胃癌家族史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检验;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结果在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中,年龄≥50岁、肿瘤最大径<5 cm、组织学分级为Ⅰ~Ⅱ级以及M_0分期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无胃癌家族史者(P<0.05)。有胃癌家族史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56.1个月,高于无胃癌家族史者的51.0个月(P=0.318);但在发病年龄<50岁的亚组中,有胃癌家族史患者的中位OS显著优于无胃癌家族史患者(未达vs.53.0个月,P=0.021)。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影响有胃癌家族史患者OS的因素为N分期和M分期(P<0.05),影响无胃癌家族史患者OS的因素为肿瘤最大径、肿瘤部位和M分期(P<0.05)。结论有、无胃癌家族史的胃癌患者之间存在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其OS亦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拓扑异构酶ⅡA(TOP2A)与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及表柔比星疗效的关系。方法 筛选D2根治术后接受了辅助化疗的胃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石蜡包埋的肿瘤组织中TOP2A蛋白的表达,分析TOP2A与患者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的关系,并亚组分析TOP2A与含表柔比星方案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109例患者入选,其中接受含表柔比星方案辅助化疗的患者44例。TOP2A表达水平与胃癌各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TOP2A蛋白低表达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高表达者(79.8 % vs. 57.1%和88.0% vs. 65.0%;P均<0.05)。在接受含表柔比星方案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中,TOP2A蛋白低表达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显著高于高表达者(83.3% vs. 50.0%,P<0.05),而3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7% vs. 62.2%,P=0.068)。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组织学分级Ⅲ级(HR=3.02,95%CI:1.41~6.46;P=0.004)和TOP2A蛋白高表达(HR=3.51,95%CI:1.06~11.58;P=0.039)是影响胃癌OS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TOP2A可能与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及表柔比星疗效有关,是疗效预测潜在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DM2)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了解高血糖对直结肠癌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实验组)和60例结直肠癌无糖尿病患者(对照组),分析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情况、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的特点。 【结果】 无糖尿病组伴有高血压者16.7%,结直肠癌伴2型糖尿病组为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糖尿病组淋巴结及器官转移率为21.7%,合并2型糖尿病的结直肠癌组为46.2%,差异有显著性(P=0.02);高血糖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TNM分期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伴有2型糖尿病的结直肠癌患者较单纯结直肠癌患者更易发生转移,2型糖尿病增加了结直肠癌转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神经营养因子-3表达的影响,探究分析电针促进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坐骨神经夹持损伤模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通过免疫组化和积分光密度测定脊髓前角神经营养因子-3表达,通过BBB( Basso Beattie Bresnahan)评分、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综合分析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变。结果造模后7天,采用单因素ANOVA进行组间比较及SNK法进行两两比较。模型组、电针组与正常组相比行为学检测提示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电针组神经营养因子-3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组神经营养因子-3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可以通过促进神经营养因子-3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周围运动传导通路再通和功能恢复,最终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0.
伤筋是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都以疼痛为主症,机体损伤后,由于血离经脉,气血受阻,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不通是产生疼痛的根本原因。然而,伤筋所致疼痛一般由瘀血、寒邪、津亏、气滞等因素引起,产生刺痛、冷痛、强痛、胀痛等症状。针对伤筋所致疼痛,其治疗方法很多,如西医止痛剂、中医活血理气止痛剂、外用药物敷贴涂抹等,但以推拿疗效最佳,推拿是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是人类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更是治疗伤筋所致疼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笔者根据伤筋所致疼痛的病因及疼痛特点采取相应的推拿治疗原则,如寒则温之、强则松之、肿则消之、乱者复之等进行辨证论治,以减轻患者痛苦,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