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情况及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结果:①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显示的轻度冠脉狭窄数量较多,而中度及重度冠脉狭窄的数量较少,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检查方法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依照冠脉造影的标准,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50%)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96.4%(137/142)和96.8%(274/283),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为93.8%(137/146)和98.2%(274/279).结论:64排螺旋CT在冠脉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观察对比拘禁球囊技术(JBT)与双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对分支开口保护的优劣。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6年5月在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81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双导丝技术组(40例),采用双导丝技术治疗,根据单支架释放后边支血流情况,决定是否Rewire导丝;拘禁球囊技术组(41例),采用小内径球囊保护分支开口,主支单支架释放,同时边支球囊压力扩张保护,支架植入后,观察分支血流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在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边支闭塞、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手术费用、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冠脉造影定量分析(QCA)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双导丝技术组有10例发生边支闭塞,拘禁球囊技术组有2例发生边支闭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导丝技术组比较,拘禁球囊技术组PCI实施时间及曝光时间更短、对比剂用量更少、手术费用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MACE发生率及Q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拘禁球囊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可有效保护分支开口,降低边支闭塞率及手术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结直肠癌患者使用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前常规行地塞米松5 mg预处理后过敏反应发生的临床特征,为降低奥沙利铂过敏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肿瘤医院收治的242例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统计过敏反应发生率,对多项因素与过敏反应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过敏反应发生的独立因素,并探讨奥沙利铂过敏患者再次使用奥沙利铂治疗的结局。  结果  242例结直肠癌患者使用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前行地塞米松5 mg静推,发生过敏反应12例(4.9%),均为Ⅰ型过敏反应,中位发生时间6(5.5~ 10.5)个周期,中位累积剂量895(716.5~1 075.0)mg。多因素分析提示存在无奥沙利铂间隔期为过敏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P= 0.04)。其中3例奥沙利铂过敏患者接受药物预处理后再次使用奥沙利铂,1例(33.3%)成功完成治疗。  结论  奥沙利铂使用前常规行小剂量地塞米松预处理,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于文献报道,安全性高,无奥沙利铂间隔期患者再次使用该药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提高,奥沙利铂过敏患者再次使用需谨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陶瓷自由成形制备全瓷牙种植体的工艺,并研究烧结温度对氧化锆陶瓷主要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固相含量为55vol%的氧化锆陶瓷浆料,通过自由成形的方法制备试样,并用无压烧结方法在1 100℃、1 200℃、1 300℃和1 400℃下烧结试样,保温2 h,随炉冷却。对烧结试样的致密化程度、抗弯强度、微观形貌及相组成进行测试。结果试样最大收缩率为16.83%,致密度可达98.36%;1 300℃试样3点抗弯强度达到480 MPa;1 400℃试样X射线衍射检测出单斜相氧化锆的衍射峰,抗弯强度有所下降。结论陶瓷自由成形技术在牙科修复体制造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 300℃烧结温度下试样综合性能最优,为最佳烧结温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对比拘禁球囊技术(JBT)与双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对分支开口保护的优劣.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6年5月在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81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双导丝技术组(40例),采用双导丝技术治疗,根据单支架释放后边支血流情况,决定是否Rewire导丝;拘禁球囊技术组(41例),采用小内径球囊保护分支开口,主支单支架释放,同时边支球囊压力扩张保护,支架植入后,观察分支血流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在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边支闭塞、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手术费用、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冠脉造影定量分析(QCA)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双导丝技术组有10例发生边支闭塞,拘禁球囊技术组有2例发生边支闭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导丝技术组比较,拘禁球囊技术组PCI实施时间及曝光时间更短、对比剂用量更少、手术费用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MACE发生率及Q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绪论拘禁球囊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可有效保护分支开口,降低边支闭塞率及手术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雾化吸入疗法因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雾化吸入器在使用过程中装药液的容器需直立保证雾化效果。对于术后需去枕平卧、俯卧位的患者,进行雾化增加不便且效果不佳。因此,笔者在现有雾化吸入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设计一种可以供患者在不同体位进行雾化的装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胰岛素抵抗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果糖组以及果糖加阿托伐他汀组),每组15只,其中果糖组给予10%果糖水诱导胰岛素抵抗,果糖加阿托伐他汀组给予30 mg/d阿托伐他汀灌胃以及10%果糖水,对照组大鼠不给予果糖水和阿托伐他汀,连续处理56 d,OGTT评定胰岛素敏感性,心肌HE染色评定心肌肥厚,放免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Western blot测定心肌ATⅡ表达水平。结果(1) OGTT显示果糖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糖显著升高[(6.41±0.57)mmol/L vs.(4.01±0.23)mmol/L,P<0.01]及胰岛素变化[(29.42±1.87)nIU vs.(9.30±1.54)nIU,P<0.01]显著升高,而果糖加阿托伐他汀组较果糖组血糖[(4.30±0.62) mmol/L vs.(6.41±0.57)mmol/L,P<0.05]以及胰岛素[(9.30±1.54)nIU vs.(29.42±1.87)nIU,P<0.01]显著下降显著下降;(2)果糖组心肌HE染色显示左心室肥厚,而果糖加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变化;(3)果糖组与对照组以及果糖加阿托伐他汀组相比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升高[(3.95±0.20)mmol/L vs.(2.84±0.18)mmol/L,P<0.01;(3.95±0.20)mmol/L vs.(3.01±0.25)mmol/L,P<0.01]显著升高,而其余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4)果糖组ATⅡ表达相对百分比较对照组以及果糖加阿托伐他汀组显著增加(1.99 vs.1.00,P<0.01;1.99 vs.0.98,P<0.01);而其余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胰岛素抵抗所导致的心肌肥厚,这可能与阿托伐他汀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以及降低心肌细胞血管紧张素受体AT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蛋白(H-FABP)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确诊为NSTE-ACS患者、70例确诊为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分别进行心脏型脂肪酸蛋白(H-FABP)和肌钙蛋白I(cTnI)的定量检测,观察并随访30d、3个月、6个月或至发生急性心脏事件为止。结果 86例患者中,H-FABP检测阳性64例(A组),阴性22例(B组)。其中A组出现心脏事件28例,发生率为43.2%;B组2例,心脏事件发生率为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FABP检测对NSTE-ACS患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其近期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高光谱成像结合化学计量学诊断胃癌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高光谱成像具有光谱和成像的双重功能,这种特性使得高光谱成像能够同时提供实验对象的光谱(即化学信息)和图像(即物理信息)特征。文章探讨了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诊断胃癌组织的可行性及科学性。方法:利用近红外高光谱成像系统获取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的高光谱图像,利用化学计量学从中提取肿瘤及正常组织的特征光谱并进行光谱归属,然后结合多种目标识别算法自动提取胃癌肿瘤目标,最后利用图像融合技术对识别结果进行形象直观展示,形成高光谱图像诊断胃癌组织的方法体系。结果:正常组织和癌变组织的光谱差异主要体现在950 nm~1050 nm,1150 nm~1250nm和1400 nm~1500 nm三个光谱区域。利用主成分分析降低高光谱数据维度,同时提取了6个最佳波长,即975 nm、1075 nm、1215 nm、1275 nm、1390 nm和1450 nm,利用这些波长作为端元输入可以鉴别肿瘤与正常组织,肿瘤目标检测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在化学计量学方法的辅助下,近红外高光谱成像能够诊断胃癌组织。该方法具有客观、快速、准确、无损无创、原位等特点,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