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4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48篇
基础医学   142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357篇
内科学   222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65篇
特种医学   1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21篇
综合类   1084篇
预防医学   485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484篇
  1篇
中国医学   474篇
肿瘤学   18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 本文介绍一种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血运重建术 (PCI)过程中处理冠脉内血栓的简单方法 ,并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 ,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近段病变及冠脉内血栓者。常规PTCA方法选择 7F指引导管 ,普通 0 0 14″冠脉导丝通过病变后 ,经导丝直接送入PercuSurge吸引导管至病变部位 ,反复抽吸至血栓消失 ,梗死部位恢复前向血流。然后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造影观察病变扩张结果及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和心肌灌注情况。并随访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心功能。结果  12例急性心梗造影显示冠脉内大量血栓者接受了上述治疗。血栓吸引后即刻血栓影消失者 8例 ,血栓明显减少 4例。 8例完全闭塞者中经血栓吸引后 7例血管直接开通 ,前向血流明显改善。支架术后前向血流TIMI 3级和TMP 3级者 9例。 3例血流稍减慢 ,TMP 2级。住院期间无心绞痛、再梗及死亡等事件发生。出院前平均LVEF为 (6 4 1± 9 3) %。结论 经导管直接血栓吸出术是处理冠脉内血栓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2.
经导管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 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已得到肯定,但由于肝癌患者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常并发脾功能亢进,这些严重影响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我们在治疗肝癌同时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以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分析碘油化疗药物栓塞治疗失去手术时机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插管方法,将导管插入肝动脉或更接近肿瘤的供血动脉,先灌注化疗药物,再用碘油与化疗药物混悬液在X线监控下栓塞肿瘤血管,直至肿瘤区碘油沉积充分后再用明胶海绵栓塞。结果6个月生存率91.6%,12个月生存率41.6%,24个月生存率4.2%,平均生存13.6月。结论碘油化疗药物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能适当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PCI)使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对心梗晚期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急性前壁、前间壁及广泛前壁Q波性心梗后病情稳定,发病10~21天冠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完全闭塞者,依据是否接受成功PCI,分为成功PCI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急性期、术后2个月和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随访左室腔大小、左室功能和室壁活动异常,并观察6个月期间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心梗后2个月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室壁活动异常(VWMA)积分与急性期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急性期和2个月时两组上述各指标之间相比差异也无显著性(均P>0.05).6个月时两组LVEF和VWMA积分与急性期和2个月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LVEDVI和LVESVI较急性期明显增大(P<0.01,P<0.05),且与成功PCI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6个月随访期间心力衰竭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为19%,成功PCI组2%,但差异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梗后IRA延迟开通能明显减少心梗后晚期的左室重构,而对心梗后早期左室重构的影响不大.延迟PCI可能有利于减少心梗后远期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介绍血栓经导管吸引后直接置入支架处理急性心肌梗死 (AMI)并发冠状动脉 (冠脉 )内血栓的急诊介入治疗方法 ,并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诊冠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完全闭塞伴冠脉内血栓的AMI患者 ,常规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 (PTCA) ,选用 0 .35 6mm普通冠脉导丝通过病变后 ,经导丝直接送入PercuSurge导管系统中的吸引导管至病变部位 ,持续负压吸引 ,至血栓影消失 ,前向血流恢复后采取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观察术前和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和心肌灌注情况 ,并随访术后近期心功能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17例患者中经导管吸引后即刻血栓影减少或消失 ,梗死血管直接开通者 15例 (88.3% ) ,其中前向血流恢复达TIMI 3级者 11例 (6 4 .7% ) ,TIMI 2级者 4例 (2 3.5 % ) ;另 2例前向血流未恢复 ,吸引导管不能通过。血栓吸引后再置入支架 ,术后即刻前向血流恢复达TIMI 3级者 14例 (82 .4 % ) ,TIMI 2级者 3例 (17.6 % )。TIMI心肌灌注分级达TMP 3级者 13例 (76 .5 % ) ,TMP 2级者 4例 (2 3.5 % )。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随访住院期间无心绞痛、再梗死及死亡等事件发生。出院前测定左室射血分数为 33%~ 76 % [(6 1.1± 11.3) % ]。结论 :血栓经导管吸引后直接支架术是处理AMI并发  相似文献   
106.
例1 女性,75岁。反复劳累性心前区疼痛10年余。6年前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胸痛症状减轻。近半年来心前区疼痛症状明显加重,以至轻体力活动时有胸痛发作。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近半年来血压明显增高,增加降压药血压控制不理想。心绞痛发作时伴有血压明显增高,最高达210/110mmHg。体格检查:BP180/95mmHg,心率80次/分,律齐。腹部未  相似文献   
107.
输血科工作人员每天要直接与血液接触,常年承担着检验患者血型和交叉配血、供血的任务,其医疗安全对医院感染管理非常重要。虽然血站提供的血液都经过了严格地检验,运输条件也有严格的规定。但患者的血液标本大都属于生物危险品,各种病原菌,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都经血液传播,由于当前科技水平还无法解决血液检测"窗口期"问题,因此,输血科工作人员在临床输血相溶性检测和输血过程中,存在着医源性感染的危险性,是医院感染的高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了解佛山市中医院菌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原菌耐药情况,探讨菌血症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菌血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佛山市中医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Excel及SPSS统计分析病原菌种类和药物敏感情况。结果收集1 231例血培养标本,共分离病原菌174株,革兰阴性(G-)杆菌105株(60.34%),革兰阳性(G+)球菌59株(33.91%),真菌10株(5.75%);G-杆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G+球菌以溶血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米诺环素全敏感,对青霉素高度耐药。医院获得性感染率39.0%,社区获得性感染率61.0%;有基础疾病者81.8%;科室主要分布于肿瘤科、重症监护病房。经过抗生素治疗,治愈及好转占87.0%、死亡占7.8%、未愈占5.2%。住院期间进行过手术或侵入性操作、插管占45.5%;临床上97.4%有发热,常伴寒战症状。结论应根据药敏分析结果选用最佳抗生素治疗菌血症患者,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提高菌血症的救治成功率;菌血症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临床常见发热、寒战等症状。减少手术、侵入性操作、插管,合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可以减少医院菌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9.
鳗鲡创伤弧菌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对分离自发病欧洲鳗鲡的创伤弧菌疑似菌株进行准确的鉴定。方法首先尝试利用一对16SrRNA基因特异性通用引物PCR扩增一株鳗源创伤弧菌疑似株的基因组DNA,得到一个约500bp的DNA片段,将该DNA片段亚克隆至pMDl8-T载体,鉴定克隆化成功之后,送专业公司进行测序,得到一个502bp的DNA产物,NCBI上同源性比较表明,该片段与GeneBank上注册的创伤弧菌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最高(100%),同时排除了哈维氏弧菌的可能。设计一对创伤弧菌溶血素特异性引物,实现了对鳗鲡创伤弧菌的分子鉴定。结果建立一种简洁的鳗鲡创伤弧菌的分子鉴定方法。结论国内首次自发病欧鳗分离到创伤弧菌,并给出分子鉴定证据。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3680例LG各种严重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胆管损伤6例,胆瘘11例,肠穿孔3例,肝外胆管结石漏诊5例,戳孔肿瘤种植1例。除1例恢复较差外,全部治愈。结论重视胆囊切除指征,注意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是防治各种并发症的关键。腹腔镜技术诊断和治疗LC术后严重并发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