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97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腰椎疾患对男性性功能的影响和心理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157例伴有性功能障碍的男性腰椎疾患患者分为单纯腰椎疾患组(82例,A组)和继发马尾神经综合征组(75例,B组),治疗前填写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表(IIEF-5)、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同时行球海绵体肌反射(BCR)、坐骨海绵体肌反射(ICR)、阴茎背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SEP)潜伏期、波幅的检测.A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B组患者经临床分为早、中、晚期后再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对照组均给予手术治疗.心理干预组除了手术治疗外,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治疗.治疗后再次采用IIEF-5和BCR、ICR、SSEP检测,并与治疗前进行统计比较.结果:A组患者性功能障碍主要为轻度勃起功能障碍(ED),而B组患者主要为重度ED.A组患者BCR、ICR、SSEP检测结果同正常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干预组IIEF-5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B组患者中,轻度ED患者潜伏期较正常值和A组延长(P<0.05),中度ED和重度ED患者潜伏期延长更加明显(P<0.05);处于临床早期的患者心理干预治疗组性功能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但是处于临床中、晚期的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单纯腰椎疾患及临床早期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性功能障碍的发生主要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中晚期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以神经功能损伤为主.心理治疗能够改善单纯腰椎疾患及临床早期马尾综合征患者的性功能,对处于临床中、晚期的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大、小直径钛网植骨对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终板-钛网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利用Ansys 9.0软件的建模功能,建立大、小直径钛网植骨钢板固定手术模型.分别对模型施加80 N预载荷及1.8 Nm力矩,使其产生轴向压缩、前屈和后伸运动,选取终板-钛网界面7个接触点,提取各个点的von Mise.应力,然后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猪腰段脊髓火器伤模型和改良Allen's打击伤后全瘫模型,观察伤后肾脏病理和肾功能的早期变化。[方法]动物随机分为两组,火器伤组(G)6只,在全麻状态下做L1-2脊髓火器伤模型;打击伤组(A)6只,L1节段脊髓行改良Allen's打击。两组动物分别于伤前(0h)、伤后0.5h、1h、2h、4h检测血肌酐和血尿素氮(BUN)。死亡动物行肾脏病理检查。[结果]A组BUN值在伤后4h升高,G组BUN值在伤后1h升高。两组肌酐在伤后0.5h升高,各点监测G组明显高于A组。G组动物伤后5.2h-7.5h死亡,死亡率为100%。病理检查示G组肾包膜及肾实质广泛充血、出血。[结论]G组火器伤较A组肾脏损伤及组织破坏严重,在伤后早期出现肾功能变化。脊髓火器伤后肾功能变化早期应给予积极处理,以降低早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下颈椎再手术的原因分析(附2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23例下颈椎患者再手术的原因.[方法]患者23例,其中前路手术12例,后路9例,前后联合入路2例,均行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评估了病史、影像学、神经功能(Nurick分级)等.[结果]平均随访2.6 a,Nurick分级,除2例仍为V级外,余21例均提高了Ⅰ~Ⅱ级.14例颈前路融合患者均骨性愈合.5例患者术后残留有取骨区不适.[结论]本组再手术的原因分别为减压不彻底或未减压、忽视影像学检查、假关节、内植物并发症、后凸畸形及手术相邻节段的退变性疾病.再手术目的仍为充分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观察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成肌细胞对损伤脊髓的治疗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在T9水平制成脊髓横断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基因细胞组(A组)、成肌细胞组(B组)及损伤对照组(C组),每组10只大鼠。术后3个月,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FP)和运动诱发电位(MFP)等电生理检测技术,观察轴突是否有再生及其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1)A组中3只大鼠损伤3个月后出现CSEP波,5只出现MEP波,B、C组动物未发现电生理信号恢复;(2)重新出现的CSEP或MEP信号均较损伤前波幅减低,潜伏期延长;(3)A组脊髓神经功能较B、C组有显著改善。结论 BDNF基因修饰细胞脊髓内移植能有效促进损伤脊髓神经的再生及部分传导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椎间盘退变和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腰椎退变过程中,腰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腰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78名腰椎退变患者进行腰椎MRI和动力位X线摄影。腰椎不稳分为椎间角度运动不稳、旋转不稳和椎间位移不稳,其中椎间位移不稳细分为:前向不稳、后向不稳和前后向不稳。腰椎间盘退变依据矢状位T2加权像分为5级;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依据水平位T1加权像分为4级。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腰椎椎间角度运动不稳和前后向椎间位移不稳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存在显著负相关,前向椎间位移不稳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和椎间盘退变呈显著正相关,腰椎矢状面旋转不稳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无显著相关。结论 腰椎间盘退变和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可影响腰椎运动节段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Levine和Edwards的X线分型标准,Ⅱ型骨折9例,ⅡA型骨折12例,Ⅲ型骨折7例。男22例,女6例;年龄17~62岁,平均3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16d,平均4d。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3例,头部重物砸伤6例,坠落伤、头面部撞击地面5例,颈椎过伸伤2例,其他原因2例。12例合并神经症状。20例采用了前路融合加钢板内固定术,8例行后路融合固定术,评价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骨性愈合,一旦复位固定,神经功能恢复良好。20例前路内固定和4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者,术后颈椎活动度无明显改变;4例后路复位、植骨加钢丝固定者,术后颈椎旋转活动度减少50%~70%。结论:颈椎前路融合加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可获得良好的即时稳定性,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且不影响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18.
下颈椎后路内固定器对失稳颈椎固定作用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下颈椎后路内固定器重建失稳颈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5具新鲜颈椎尸体标本制造脱位模型后依次用棘突钢丝、侧块螺钉、自制螺钉、椎弓根螺钉固定,用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算其运动范围。结果 棘突钢丝在屈伸和侧弯时的运动范围可恢复完整颈椎水平,但旋转时的运动范围比完整颈椎大。侧块螺钉和自制螺钉的运动范围均较完整颈椎小,且侧弯和旋转的运动范围明显小于棘突钢丝。椎弓根螺钉侧弯和旋转的运动范围最小。内固定相邻节段的运动范围虽有变化,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棘突钢丝可重建失稳颈椎的屈伸稳定性,但侧弯和旋转稳定性欠佳,侧块螺钉和自制螺钉优于棘突钢丝,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最强。  相似文献   
19.
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lumbarfacetjointosteoarthritis,LFOA或lumbarzygapophysealjointos teoarthritis ,LZOA)是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特点为关节突关节软骨损害、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Goldthwait[1] 最先认为部分下腰痛可能由关节突关节病变引起。Ghormley[2 ] 则将源于关节突关节的腰腿痛命名为“小关节综合征”。Badglay[3] 在对关节突关节进行病理解剖研究后证实关节突关节存在骨性关节炎。系统的研究始于196 4年,Lewin[4 ] 对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LZOA)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组织形态学进行了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脊髓半切损伤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对大鼠半切伤的不同时间的凋亡细胞数目和部位进行观察分析,并作正常对照。结果半切后的灰质和自质均有细胞凋亡,神经元凋亡后形成空泡,胶原细胞凋亡多见。细胞凋亡发生在损伤后12h,7d达高峰,至5周趋于正常。结论 大鼠脊髓半切伤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均发生凋亡,而胶质细胞凋亡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