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药学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比较单气囊小肠镜及双气囊小肠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分组进行60例次(包括经口侧进镜42例次,经肛侧进镜18例次)小肠镜检查,其中单气囊小肠镜组、双气囊小肠镜组及双气囊小肠镜变单气囊小肠镜组各20例次.分别记录每例次小肠镜检查的准备时间、检查时间、插镜深度、病变发现率以及有无并发症.结果 单气囊小肠镜组的准备时间为1.5 min,均明显低于双气囊小肠镜组的8.3 min及双气囊小肠镜改单气囊小肠镜组的7.1 min(均P<0.05),而后两组准备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口侧以及经肛侧进镜的小肠镜检查患者中,三组的平均检查时间、平均插镜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气囊小肠镜组及双气囊小肠镜组的病变发现率分别为80%~93%、57%~64%,明显高于双气囊小肠镜改单气囊小肠镜组43%~54%(P<0.05),而前两组病变发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单气囊小肠镜在准备时间、操作方面明显优于双气囊小肠镜,但在检查时间、插镜深度、病变发现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双气囊小肠镜在去掉前端气囊后,在准备时间、操作方面也有所改进,但病变发现率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Ⅱ型受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0例正常胃粘组织及74例胃癌组织(高中分化腺癌32例,低分化腺癌23例,黏液腺癌14例,印戒细胞癌5例)TGFβⅡ型受体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在正常胃黏膜组织,TGFβⅡ型受体主要表达于腺体的体底部;在胃高中分化腺癌组织中,TGFβⅡ型受体表达减少(P<0.05,vs正常胃黏膜);在低分化腺癌及黏液印戒细胞癌中,其表达明显减少(P均<0.01,vs正常胃黏膜).结论:TGFβⅡ型受体表达的减少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准确地判定出血原因对预后有重要意义。急诊胃镜作为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的首选、有效的方法,其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自1980~1999年20年间,对367例青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24~48h内行急诊胃镜检查,确诊率92.3%,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67例,男313例,女54例。年龄14~35岁,平均27.63岁。临床表现为单纯黑便者129例,单纯呕血者77例,呕血兼黑便者161例。274例有上腹痛、恶心、反酸等;93例为无症状出血。  相似文献   
14.
口服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对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新型促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 (胃 5 HT4受体促进剂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的随机对照试验。方法 FD患者 42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 (2 1例 ,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 )和对照组 (2 1例 ,服吗叮啉片 )。采用GCP标准 ,双盲法观察 ,在实验开始前、服药第 1 4、2 8天记录症状变化及副作用发生情况。随机抽取部分患者于实验开始前和结束时做99MTc胃排空试验。结果 莫沙必利对FD症状的疗效与吗叮啉组相当 (P >0 .0 5 )。99MTc胃排空测定发现莫沙必利组治疗后的半排时间 (45 .0 5± 1 2 .2 1 )min缩短 ,1 2 0min残留率 (2 9.73%± 8.5 1 % )减少 (P <0 .0 5 ) ,两组病例未发现毒副反应。结论 莫沙必利对于FD疗效良好 ,对胃排空延迟有良好疗效 ,安全度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国产OMOM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腹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1年9月,应用OMOM胶囊内镜对159例慢性腹痛患者(腹痛组)和268例无任何症状的查体者(查体组)进行检查,对诊断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腹痛组患者小肠黏膜病变的诊断阳性率为63.1%(99/157),明显高于健康查体人群的18.7%(50/268),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组99例小肠黏膜病变中以小肠黏膜非特异性炎症为最多,占39例(24.8%);其次为小肠血管畸形9例(5.7%);小肠肿瘤9例(5.7%);小肠淋巴组织增生8例(5.1%);小肠息肉6例(3.8%);小肠钩虫病6例(3.8%);小肠溃疡5例(3.2%);克罗恩病5例(3.2%);肠结核4例(2.5%);小肠蛔虫病3例(1.9%);小肠黄色瘤3例(1.9%);小肠脂肪瘤2例(1.3%);小肠未发现任何异常58例(36.9%)。结论国产OMOM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腹痛的病因诊断中有良好的价值,临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对来源于固有肌层的非腔内生长型胃间质瘤施行内镜下切除闭合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46例患者经胃镜和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非腔内生长型胃黏膜下肿瘤,采用内镜下切除闭合术切除肿瘤,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后证实为间质瘤.术后内镜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及有无并发症.结果 46例非腔内生长型胃间质瘤经内镜下切除闭合术治疗后均完全切除,切除后2例保留完整的浆膜层,44例术中遗留切口,切口最大径1.5 cm,行钛夹夹闭切口,予抑酸、胃肠减压、静脉应用抗生素等辅助治疗.病理报告全层切除46例,肿瘤直径为0.5~3.7 cm.44例患者术后48~72 h后进食,未见明显不适;2例术后出现气腹、局限性腹膜炎,其中1例切口1.5 cm患者术后第2天切口裂开,再次钛夹夹闭裂开切口,辅助治疗10~12 d,该2例患者痊愈出院.术后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切口均形成白色溃疡瘢痕.结论 对于非腔内生长型胃间质瘤,内镜下切除闭合术是一种安全、经济、创伤小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胃镜下钛夹、注射联合钛夹和注射联合氩气刀治疗Forrest Ⅰ级和Ⅱa级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以及不同Rockall再出血评分的内镜下止血疗效的差异.方法 经胃镜确诊为Forrest Ⅰ级和Ⅱ a级上消化道出血182例,随机分成钛夹组(78例)、注射联合钛夹组(49例)和注射联合氩气刀组(55例)对出血灶进行治疗,并进行Rockall评分,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止血率和不同Rockall评分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 注射联合钛夹组止血率95.92%和注射联合氩气刀组止血率98.18%,均高于钛夹组止血率84.62%(P<0.05);Rockall评分<2分的病例钛夹治疗止血率为100%;3~4分的注射联合钛夹和注射联合氩气刀2组止血率相同,都为100%,和单纯钛夹组止血率(92.3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5分的注射联合氩气刀组止血率(95.45%)和注射联合钛夹组的止血率(96.30%)无明显差异,均明显高于钛夹组止血率(75%)(P<0.05).结论 胃镜下注射联合钛夹和注射联合氩气刀治疗Forrest Ⅰ级和Ⅱ a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可靠,均优于单纯钛夹治疗;Rockall再出血严重程度对于止血疗效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20年回顾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 ,准确地判定出血原因对预后有重要意义。急诊胃镜作为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的首选、有效的方法 ,其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自 1980~ 1999年 2 0年间 ,对 111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 2 4~ 48h内行急诊胃镜检查 ,确诊率 91.7%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1116例 ,男 90 3例 ,女 2 13例 ,年龄 9~ 83岁 ,平均 47岁。按年龄将患者分为 3组 ,<30岁组 2 2 1例 ,30~ 6 0岁组 6 37例 ,>6 0岁组 2 5 8例。临床表现为单纯黑便者 412例 ,单纯呕血者 2 5 5例 ,呕血兼黑便者 449例。 92 9例有上腹…  相似文献   
19.
以局部解剖学知识为基础带教消化道出血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也是临床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在该课题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局部解剖知识为基础,准确判断出血部位,紧跟最新研究进展,密切结合临床,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消化道出血教学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低剂量内毒素(endotoxin,ET)损伤时大鼠肝细胞有机阳离子转运器(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OCT1)表达改变及地塞米松预处理ET损伤后OCT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ET损伤后肝细胞OCT1表达变化及用地塞米松干预ET损伤大鼠后OCT1的变化。结果 低剂量ET损伤后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以16h时最低(0.5745±0.012,P<0.01);低剂量ET 地塞米松损伤后肝细胞OCT1的表达逐渐下降,在损伤后16h时降至最低(0.6327±0.007,P<0.01),其后各时相点肝细胞中OCT1 mRNA的表达又逐渐有所回升,但均较正常水平低(0.6607±0.005);地塞米松干预后,ET损伤的大鼠肝细胞中OCT1的表达在各时相点都有不同程度增加。结论 低剂量ET在没有导致肝细胞结构明显破坏之前就可以抑制肝细胞中OCT1 mRNA的转录;糖皮质激素不能使正常肝细胞OCT1 mRNA转录增加,但是可以减弱ET损伤后肝细胞OCT1 mRNA转录的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