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4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侵及海绵窦垂体腺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21例侵及海绵窦垂体腺瘤头颅CT断层扫描及MRI影像检查,确定诊断,做出分级分型,选择经颅或经蝶两种不同手术入路,采用显像微外科技术经海绵窦硬膜内或硬膜外肿瘤切除。结果 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因并发症死亡1例。手术致动眼神经损伤2例,外展神经损伤3例,三叉神经损伤2例。其中术后1例动眼神经损伤部分功能恢复,三叉神经和外展神经损伤功能完全恢复各1例。结论 侵及海绵窦垂体肿瘤,只要诊断明确,选用合适手术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经窦硬膜内或硬膜外方法可达肿瘤全切或次全切除。  相似文献   
32.
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文献复习并2例报告李宗正夏玉成孙涛宋宗仁宋军我院自1991年以来收住2例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SCCF),均经血管内栓塞治愈,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张某某,女性,61岁。以“左眼视力下降半年,左眼睑...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Galectin-3在脑膜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行SimpsonI级切除治疗并经至少5年随访的60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病理标本中Ga-lectin-3蛋白表达水平;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脑膜瘤病理标本的Galectin-3蛋白表达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alectin-3在不同级别的脑膜瘤中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alectin-3在恶性脑膜瘤及非典型性脑膜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脑膜瘤;Galectin-3的表达在良性复发组明显高于良性未复发组(P〈0.05)。结论Galectin-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脑膜瘤病理分型有一定关系,其表达水平随着脑膜瘤WHO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增高;Galectin-3表达情况可作为判断良性脑膜瘤有无复发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伴有癫痫发作的岛叶病变患者癫痫发作特点、手术策略及癫痫预后.方法 分析18例岛叶病变切除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及癫痫预后等情况. 结果 18例患者中14例首发症状为癫痫发作.左侧病变4例,右侧14例.单纯岛叶病变9例.全切11例,次全切7例.星形细胞瘤14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术后随访11-33个月,13例(72%)癫痫发作完全消失.Engel疗效分级:Ⅰ级13例;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1例. 结论 手术切除岛叶病变,安全可靠,癫痫控制满意.  相似文献   
35.
李征  李宗正 《吉林医学》2013,34(14):2658-2659
目的:对比研究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低级别幕上脑动静脉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48例低级别幕上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资料,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平均住院日、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对于低级别幕上脑动静脉畸形,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组平均住院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血管内栓塞治疗组。结论:对于低级别幕上脑动静脉畸形,单一血管内栓塞治疗住院周期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伴动眼神经麻痹的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5例伴动眼神经麻痹的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26枚动脉瘤)行LVIS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完全栓塞19枚,近全栓塞7枚;其中2例(4枚)为双侧对称大型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均完全栓塞。另外1例(1枚后交通动脉瘤)瘤腔较小(1.0 mm×1.5 mm×1.9 mm),弹簧圈反复无法置入瘤腔内,故应用单纯LVIS支架贴敷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19例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3例部分恢复,3例无变化。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伴动眼神经麻痹的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疗效显著,部分病人动眼神经功能恢复不佳。  相似文献   
37.
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术中破裂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病人,对可能影响其破裂的因素,如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CT-Fisher分级、动脉瘤部位、大小、瘤颈宽窄、手术时机、临时阻断夹应用与否、是否存在假性动脉瘤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中破裂动脉瘤的发生率是26.13%;Hunt-Hess分级、动脉瘤瘤颈宽窄、临时阻断与否、是否存在假性动脉瘤是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宽颈动脉瘤(OR=10.791,P=0.000),存在假性动脉瘤(OR=32.752,P=0.002),Hunt-Hess分级(OR=0.073,P=0.002)是术中动脉瘤破裂独立危险因素;术中临时阻断技术的应用(OR=0.055,P=0.001)是术中动脉瘤破裂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术中破裂主要与宽颈动脉瘤、存在假性动脉瘤、Hunt-Hess分级有关.临时阻断技术的应用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8.
为总结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治疗,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科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的31例听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22例(71%),近全切除9例(29%)。面神经保留26例(83.9%),术后新增面瘫3例,后组颅神经症状加重2例,好转9例,小脑症状好转13例,无改善1例。术后死亡1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是听神经瘤的理想入路,面神经及脑干保护效果佳,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9.
颅内夹层动脉瘤(intracranial dissecting aneurysm,IDA)是指颅内动脉由于先天性因素、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导致血管壁内膜损伤,血液经破裂口在血管壁之间积聚而形成血肿,向内使管腔狭窄、闭塞,向外形成血管壁的凸起,从而影响动脉管腔内血流正常流动[1].IDA主要发生在颅内动脉的前循环和后循环,虽...  相似文献   
40.
颅中窝肿瘤的四种手术入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近10年收治颅中窝肿瘤28例.分别采用颞下入路、改良翼点入路、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眶颧额颞下入路切除肿瘤.现结合28例临床资料讨论颅中窝肿瘤手术入路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