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 探讨O形臂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术前两步复位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无神经症状的单椎体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一组采用O形臂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术前两步复位法治疗(联合组,n=46),另一组采用单纯O形臂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n=46)。记录2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各时间点伤椎压缩率及后凸角。术后48 h在CT三维重建图像上观察椎弓根螺钉位置,并计算优良率。结果 所有治疗顺利完成,患者随访> 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伤椎压缩率随时间推移有一定程度增加,但术后各时间点伤椎压缩率较术前降低,且联合组术后各时间点伤椎压缩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根据术前伤椎压缩率分为2个亚组(30%≤术前伤椎压缩率<50%亚组和术前伤椎压缩率≥50%亚组),术后12周联合组各亚组伤椎压缩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置钉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伤椎后凸角较术前降低,且联合组...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髓核组织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活化对酸敏感离子通道3(ASIC3)所介导痛敏环节的激活作用,研究枳壳甘草汤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疼痛的干预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Caspase-1抑制剂组、中药低剂量组(生药3 g/kg)、中药中剂量组(生药6 g/kg)、中药高剂量组(生药12 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造模5 d后,进行相应干预及灌胃给药,持续20 d。于造模前及造模后5,12,19 d测定各组大鼠机械与冷刺激缩足阈值。取材后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椎间盘退变程度,免疫组化检测髓核组织Caspase-1p10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TNF-α、IL-1β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椎间盘组织NLRP3、Caspase-1p10与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中ASIC3的表达,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背根神经节中ASIC3的mRNA表达。结果:机...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观察颈椎扳法治疗青年人颈型颈椎病的影像学变化及疗效。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就诊的65例(脱落5例,最终符合方案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0~44(29.83±6.99)岁,行颈椎扳法治疗(每周1次,共4次)。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8~43(31.77±5.93)岁,行坐位牵引治疗(每周1次,共4次)。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C2-C7 Cobb角,弧弦距,T1倾斜角(T1 slope,T1S)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3个月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结果:6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2±0.3)个月。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RS、C2-C7 Cobb角、弧弦距、T1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NRS、C 相似文献
55.
<正>退行性腰椎滑脱(DS)又称假性腰椎滑脱[1],是指由于腰椎退行性病变、关节突关节紊乱、周围韧带松弛、椎体失稳,导致椎体向前或向后滑脱,严重时压迫相应神经根,出现腰痛或下肢麻痹、疼痛等表现的疾病。其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滑脱节段多为腰4、腰5椎体,滑脱程度多为I°,常合并椎管狭 相似文献
56.
李宇卫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9):58-59
近几年,笔者运用三维手法配合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41例肩周炎患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41例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6例,女25例;年龄42~62岁,平均52.8岁;左肩19例,右肩21例 相似文献
57.
下腰痛是以下腰背部疼痛为共同特征的一组疾病.下腰痛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急、慢性腰部扭伤、压缩性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峡部裂和椎体滑脱、骨质疏松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感染、脊柱肿瘤、神经血管疾患、脏器性疾患精神因素等原因都会引起下腰部多种类型的疼痛.近几年随着影像学进步以及介导注射等治疗方法的改进,极大提高了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本文分析以下腰痛为表现的患者23例,经MRI诊断为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进行了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椎间盘生物力学的变化,以及摘除不同位置和大小的椎间盘对术后椎间盘应力的影响。方法 基于CT扫描数据,建立L4-L5椎间盘部分摘除术后腰椎及椎间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载荷后模拟人体7个运动方向(直立、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记录并分析椎间盘的应力变化。结果 髓核去除的6组与正常组比较,不同体位下椎间盘的应力均升高。除旋转体位下,椎间盘应力的改变为A2组 > A1组 > B2组 > B1组,A1组均大于去除面积是其两倍的B2组。左旋转体位下,椎间盘应力增加明显,B2组 > B1组 > A2组 > A1组 > 正常组。在除了侧弯的5种体位下,C2组椎间盘应力为所有组中最高,且C1组应力大于A1组和B1组。结论 腰椎前屈时应力最大。在相同位置,去除椎间盘的大小和其术后应力改变成正相关。椎间盘切除过宽会使其应力增加较大。MSU分型为C型(外侧或极外侧椎间盘突出),术后椎间盘应力增加最多,是椎间盘去除术后退变的高风险型,B型(旁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术后椎间盘应力增加最小,是术后的相对稳定型。 相似文献
59.
桡骨头粉碎性骨折假体置换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是常见的肘部损伤,作者近2年来对9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桡骨头假体置换术,现将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组织重吸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趋势及自身血管化反应。方法选择20只SD雄性大鼠,经手术切除尾椎椎间盘,埋植在背部硬膜外,制作破裂型椎间盘突出模型。30d后处死动物,取埋植的髓核组织,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结果30d后椎间盘组织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改变,椎间盘组织中新生血管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阳性。结论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的髓核组织经过一段时间后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其中确实有新生血管的长入,其可能在椎间盘突出重吸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