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7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8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过去多采用保守治疗: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严重者予鹰嘴骨牵引下复位。移位明显骨折加之软组织肿胀明显手法复位困难,外固定稳定性缺乏而导致骨折移位、后期畸形愈合、解剖功能缺失。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I/型、Ⅲ型患者中,其中采用小切口辅助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56例。  相似文献   
362.
目的:研究丹参酮类单体成分及其在脂溶性提取物中大鼠小肠内的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Ⅰ的量,求得各自的表观吸收速率常数Ka及吸收半衰期t1/2,探索各成分在小肠内的吸收机制;并研究脂溶性提取物中其他成分对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Ⅰ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的吸收速率常数Ka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吸收半衰期t1/2延长,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段Ka无显著性差异;丹参酮Ⅰ在大鼠小肠内具有良好的吸收;有效部位中其他成分对3种测定成分的吸收过程有明显作用,其中对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的吸收起促进作用,但对丹参酮Ⅰ则有抑制作用。结论: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小肠吸收存在高浓度饱和现象,提示其在机体内的转运机制类似于主动转运或促进扩散;且在全肠道吸收良好,无特定吸收部位;丹参有效部位提取物中的其他成分对"药效成分"的吸收过程有较大的影响,可能同时存在拮抗、协同等作用。  相似文献   
363.
实验室间比对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的测试样品进行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是判断和监控实验室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它通过外部措施评价实验室相应的检测能力,帮助实验室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20  相似文献   
364.
目的 探究茶多酚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的机制。方法 50只2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NC,n=10)和造模组。造模组饲喂高糖高脂饲料、每日腹腔注射50 mg/kg D-半乳糖至实验结束,NC组饲喂普通饲料、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饲养4w后,造模组腹腔注射30 mg/kg STZ,NC组腹腔注射等量的柠檬酸缓冲液。注射STZ 2w后,空腹血糖≥16.7mmol/L判定为2型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按血糖值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 M)、75、150、300 mg/kg TP干预组(TP-L, TP-M, TP-H),每组10只,灌胃干预8 w。干预结束后,测定大鼠血清CRE和BUN水平,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化学比色法检测大鼠肾脏SOD活力和MD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肾脏Drp1、OPA1、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 与NC组相比,M组大鼠肾小球肥大、鲍曼囊腔严重粘连、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FBG、血清CRE和BUN及肾脏MDA水平升高,Drp1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和Bcl-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