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金清  白晓华  邓亚飞  李学刚  袁吕江 《中草药》2012,43(7):1371-1375
目的筛选木香中降血糖活性部位及主要成分。方法制备木香乙醇提取物,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提取部位;用HepG2细胞消耗葡萄糖模型和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模型测定各提取物的降血糖活性;降血糖活性强的醋酸乙酯部位用柱色谱法继续分离、精制,得2个化合物,经NMR等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2个化合物进行降血糖活性研究。结果木香醋酸乙酯部位有较强的降血糖作用,从木香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且两者均可降低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并显示很好的抗氧化作用。结论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可能是木香的降血糖活性成分,抑制氧化应激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降血糖机制。  相似文献   
32.
桑叶不同溶剂萃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桑叶不同溶剂萃取物抗氧化能力。方法:桑叶乙醇提取物依次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四相,测定各相浸膏总酮含量、ABTS清除率及细胞内ROS的清除率。结果与结论: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高于其它几项,石油醚部分抗氧化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高糖环境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其受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RP)的影响以及相应的信号机制。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HMC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ABC ELISA)测定正常糖组(NG组)、高糖组(HG组)和甘露醇组(MG组)培养液中CTGF、人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及LPR的浓度变化,分别观察高糖环境对系膜细胞CTGF蛋白表达、丝裂素激活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的活化以及CTGF受体LRP表达的影响。结果 HMC本身存在基础水平的CTGF蛋白表达,HG组培养1d后,CTGF蛋白表达升高,峰值出现在第3天,自第4天开始下降;而NG组、MG组的CTGF蛋白表达未随时间发生显著变化;高糖环境下HMC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出现动态活化:1h即开始检测到pERK升高,峰值出现在第8至24小时,于48h内降至基础水平,而NG组、MG组在各时点均未能检测到pERK表达;加入ERK活化特异抑制剂PD98059后发现高糖环境对HMC表达CTGF蛋白增加的影响被抵消;另外,高糖环境未影响LRP的表达。结论 高糖环境下HMC表达CTGF蛋白增加,但未增加CTGF受体LRP的表达,初步明确CTGF的高表达是通过磷酸化激活ERK实现的。  相似文献   
34.
小檗碱降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小檗碱是黄连中主要药效成分,广泛用于治疗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近年来发现小檗碱通过提高胰岛素受体的表达、促进糖酵解、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素的释放与分泌、增加肝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等在降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其天然、毒副作用小,应用前景极其广阔.对小檗碱降糖作用机制及其衍生物降糖构效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5.
目的:为进一步提升栀子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该文建立了同时测定栀子药材中4个主要有效成分(京尼平苷酸、栀子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含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Waters Acquity UPLC BEH-C18色谱柱(2.1mm×100mm,1.7μm),以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mL·min-1;检测波长分别为240nm、440nm。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4个有效成分浓度在0.0065-96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不低于0.9995,检测限为0.0386-0.1875μg·mL-1。结果:对不同产地12批栀子药材的含量测定表明,不同产地栀子药材中4个成分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栀子苷、西红花苷-Ⅰ含量分别为2.44%-6.96%、1.26%-3.04%。同时利用ChemPattern软件构建了12批栀子药材的特征指纹图谱,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相似度SA、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对不同样品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论:所建立的方法为栀子药材及饮片的质量评价和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索太赫兹波检测技术在胶质瘤切除术中辅助进行定位定性同步诊断的技术可行性.方法 采用反射式全光纤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于较为干燥的空气环境(湿度10%)中,获取在体条件下小鼠大脑半球凸面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的太赫兹时域脉冲信号,提取两者光谱参数,对折射率和吸收系数等光谱差异分析结果进行术中胶质瘤原位识别研究.结果 在信噪比可接受的范围内(0~1.5 THz),在体正常脑组织和脑胶质瘤的折射率主要在0.4~0.6 THz波段有差异,而二者的吸收系数在0.4 ~0.9 THz范围内有差异,说明基于太赫兹波谱差异可有效识别和定位肿瘤及正常脑组织.结论 太赫兹波谱识别技术在手术中进行胶质瘤原位识别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37.
脑胶质瘤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性和多原位复发的特点,最大程度安全切除肿瘤,并辅以有效的局部治疗 可能会改善患者的预后。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HpD)、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 等光敏剂进入体内后,能特异地聚集在脑胶质瘤组织中。此时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肿瘤组织,一方面激发出可探测 的荧光从而定位肿瘤组织所在的位置,用于荧光引导的胶质瘤切除手术(fluorescence-guided surgery,FGS);另一方面 可产生光化学反应,生成单线态氧,导致肿瘤细胞损伤,用于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脑胶质 瘤,而对正常组织基本无损伤。早期研究提示单次PDT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但自从替 莫唑胺应用于脑胶质瘤的治疗以来,应用日渐减少。随后,更多地将5-ALA用于荧光引导手术以提高胶质瘤的切除程 度,近年得到认可并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了解5种黄连生物碱(巴马亭、黄连碱、表小檗碱、药根碱和小檗碱)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DNA的作用关系及其差异。 方法 将黄连生物碱巴马亭、黄连碱、表小檗碱、药根碱和小檗碱均配成浓度分别为0、1.95×10-6、3.9×10-6、7.8×10-6、1.56×10-5和3.12×10-5 mol/L的PBS稀释液后,分别量取1.5 mL与0.5 mL牛血清白蛋白(BSA,1.10×10-5 mol/L)溶液作用,采用F-450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在280 nm激发波长条件下扫描300~500 nm范围的荧光发射光谱。将浓度均为0、1.95×10-6、3.9×10-6、7.8×10-6 和1.56×10-5mol/L的5种黄连生物碱PBS稀释液各量取1.5 mL与0.5 mL百分浓度为0.1%的质粒DNA作用后,在368 nm激发波长条件下扫描480~650 nm范围的荧光发射光谱。 结果 5种黄连生物碱对BSA荧光均有很强的淬灭作用,各生物碱之间的荧光淬灭作用差异不大。5种黄连生物碱与质粒DNA作用后,均能增强发射荧光,且各生物碱之间的荧光增强作用差异很大,荧光增强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亭、小檗碱和药根碱,其中,表小檗碱和黄连碱增强作用远大于其余3种黄连生物碱;5种黄连生物碱的最强荧光作用浓度均为7.8×10-6mol/L。 结论 5种黄连生物碱与蛋白和DNA均存在很强的相互作用。5种黄连生物碱与蛋白之间的作用差异较小,与DNA之间的作用差异较大,提示黄连生物碱与DNA的作用强度与其分子结构有关,该类分子中9,10-亚甲二氧基和2,3-二甲氧基结构有利于与DNA作用后的荧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9.
莒南县自1975年发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以来,疫区扩散迅速,病例急剧增加,1988年发病率上升至188.76/10万,成为山东省HFRS持续高发的重要疫区。近几年来该县HFRS疫情下降明显,但作为国家级HFRS监测点,搞清HFRS病例时空分布特点,对探索疾病流行因素,进一步指导防治HFRS工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将该县某年度HFRS病例按日期和行政村分布,分别进行泊松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的配合适度检验。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miR-194、EZH2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甲状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甲状腺癌细胞和正常甲状腺上皮细胞中miR-194和EZH2的mRNA表达;将miR-194(转染miR-194 mimics)、miR-NC(未转染细胞)、inhibitor-NC(转染空inhibitor)、miR-194 inhibitor(转染miR-194 inhibitor)、si-EZH2(转染si-EZH2)、miR-194+Vector(miR-194 mimics和pcDNA 3.1共转染)、miR-194+EZH2(miR-194 mimics和pcDNA 3.1-EZH2共转染)均以脂质体法转染到SW579、IHH-4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ZH2的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细胞荧光素酶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甲状腺癌组EZH2的表达显著升高,miR-194的表达显著降低;与人正常甲状腺上皮细胞相比,甲状腺癌细胞中EZH2表达显著升高,miR-194的表达显著降低,且过表达miR-194和沉默EZH2均可抑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EZH2为miR-194的靶标,且EZH2可逆转过表达miR-194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miR-194可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可能与靶向EZH2有关,将可为miR-194靶向治疗甲状腺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