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骨骼的发育和塑形过程要求成骨细胞、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在接受胞外刺激时能发挥高度协调统一的生物学功能.相邻细胞间缝隙连接蛋白(Cx)构成的缝隙连接介导细胞间信号通路,使骨骼细胞在接受胞外刺激后产生的信号分子在相关细胞中迅速传递,从而使调节骨骼发育、塑形的相关细胞群形成一功能整体.Cx43是骨骼组织中最重要的连接蛋白,与骨骼发育、塑形和再塑形密切相关,它的基因突变、表达异常可导致眼-牙-指(趾)综合征或其他骨骼发育畸形.Cx43在各种理化因素对骨骼细胞发挥生物学效应过程中均扮演重要角色,这与相关信号通路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2.
背景:三七总皂甙对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效应及相关信号通路目前尚不明确。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信号通路对三七总皂甙调节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5/10在汕头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 材料:4~6周龄雄性SD大鼠9只,由汕头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三七总皂甙为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的抑制剂PD98059为Cell Signaling Tech 公司产品。 方法:全骨髓法体外分离纯化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取传至第3代细胞进行诱导分化,设立3组:单纯诱导组向培养液中加入1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预诱导24 h后全量换为正式诱导液(含1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DMSO、200 μmol/L丁羟回醚的α-MEM培养基),每24 h半量换诱导液1次;三七总皂甙组向预诱导液和正式诱导液内加入终浓度100 mg/L三七总皂甙;PD98059组在三七总皂甙组培养液基础上加入10 μmol/L PD98059。 主要观察指标:细胞形态学观察,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细胞Nestin的表达。 结果:诱导6 h后,少数细胞呈锥形,细胞突起增多伸长,类似神经元,继续诱导培养后细胞突起增多,突起相互连接成网状。与单纯诱导组、PD98059组比较,诱导6,12,24 h三七总皂甙组细胞均明显增殖(P < 0.05),且随诱导时间延长呈递增趋势(P < 0.05);单纯诱导组、PD98059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与单纯诱导组比较,诱导24 h后三七总皂甙组Nestin阳性率明显升高(P < 0.05),PD98059组Nestin阳性率明显降低(P < 0.05)。 结论:三七总皂甙可以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神经分化和分化后增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的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能够拮抗三七总皂甙促增殖分化作用,提示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信号通路是三七总皂甙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和增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烟雾病患者的M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MSCTA可清晰显示狭窄、闭塞以及异常增多的脑血管.容积重建有利于显示病变血管与周围结构的空间关系,综合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和多曲面重建图像分析可清晰显示异常增多的脑血管,即烟雾状血管.MSCTA对狭窄及闭塞血管的检出率为66.2%(53/80);DSA对狭窄及闭塞血管的检出率为67.5%(54/8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对颅底异常血管网的显示及分布情况与DSA大致相似.结论 MSCTA诊断烟雾病的灵敏度高,是早期诊断烟雾病的重要依据,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烟雾病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甙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增生及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实验将分离、纯化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wal cells, BMSCs)分为3组--对照组、诱导组和PNS组,分别采用常规培养液、常规培养液加入二甲亚砜(DMSO)和丁羟回醚(BHA) 的诱导分化液以及含100mg/L PNS的诱导分化液进行培养,然后对各组细胞分别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MTT法检测BMSCs增生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MSCs的Nestin表达.结果 诱导6h后,少数BMSCs呈锥形, 细胞突起增多伸长, 类似神经元.继续诱导培养后细胞突起增多,突起相互连接成网状.诱导分化后细胞Nestin免疫染色阳性,PNS组阳性率>诱导组>对照组(P<0.05).诱导组、对照组细胞增生良好,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NS组细胞增生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三七总皂甙可明显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分化和增生.  相似文献   
25.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6岁,因黑便1天,心前区疼痛3 h于2003年7月15日急诊入院.1天来,共解黑便4次,量约1 500ml,既往有高血压病史9年,长期服用复方降压平,有胃窦炎病史3年,无冠心病史.体检:血压125/80mm Hg(1 mm Hg=0.133 kPa),轻度贫血貌,心界不大,律齐,心率81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上腹部压之不适,肝脾肋下未及.大便常规示:柏油样便,潜血 ,血红蛋白69g/L,心电图示:V1~V5导联ST段呈弓背形抬高0.2~0.3 mV.急查肌钙蛋白T 2.0μg/L.临床诊断(1)上消化道出血(2)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即给予止血、保护胃黏膜及扩冠等治疗.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对颅内金属异物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1例颅内金属异物经CT定位确定靶点胪其坐标,选择脑内穿刺径路,在导向系统导航下,磁性导针穿刺达靶点后将异物吸出。结果:本组定位成功率100%,手术有效率81.8%,无并发症。结论: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颅内金属异物有定位准确、创伤小、疗效可靠、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7.
超声血管成形术用于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应用Acolysis血栓超声消融仪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初步体会。方法:先行Seldinger法动脉造影,再小切口暴露股浅、股深动脉分叉处,直视穿刺,引入超声消融导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监视下消融,至血管再通。消融时间458s-1112s,平均702s。最长消融段35cm。结果:全部病例术中造影证实血流通畅。同侧胫后、足背动脉立即恢复搏动8例,其余3例ABI和动脉多普勒血流图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超声消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近期效果较好,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手术期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降低其围手术期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0年7月1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手术期死亡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5例围手术期死亡患者中,术前死亡9例,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心功能衰竭2例、心源性猝死和呼吸衰竭各1例;术后死亡6例,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心功能衰竭2例、脑梗死和失血性休克各1例.与心脏、肾脏及肺脏相关的死亡分别是10例、6例、2例;直接死于心功能衰竭、心源性猝死、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脑梗死和失血性休克分别是4例、1例、2例、1例、1例、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共占73.33%(11/15).围手术期总病死率是3.11% (15/483),手术死亡率是1.47%( 6/407).结论 死亡原因与影响因素、器官功能密切相关,有效干预影响因素,加强围手术期器官功能的监测与治疗,有利于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29.
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再通、出血等问题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的必要性。方法选择用GDC或EDC、MDS、Matrix微弹簧圈行血管内栓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2例,共114个动脉瘤,112个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2例多发性动脉瘤患者各有1个小动脉瘤未行栓塞。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6.5年,平均10.5个月。随访方法为DSA,将随访时的DSA资料与栓塞术后即刻DSA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初始治疗的动脉瘤闭塞率为100%的58个(51.79%),≥95%的37个(33.04%),〈95%的17个(15.17%)。栓塞治疗后弹簧圈稳定的动脉瘤87个(77.68%),残腔体积缩小6个(5.36%),再通19个(16.96%)。采用GDC或EDC栓塞的90个动脉瘤中,14个再通(15.56%)。闭塞100%、≥95%和〈95%的动脉瘤,再通率分别为4.08%、26.67%和36.36%,三者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对术后再通的动脉瘤,9个及时补充GDC栓塞后均未发生再出血,而继续观察的5个动脉瘤中,有1个不全闭塞者发生迟发性再出血。随访结果,经MDS栓塞治疗的18个动脉瘤中,5个再通。采用Matrix微弹簧圈或Neuroform支架+Matrix微弹簧圈治疗的4个动脉瘤,无论是近乎完全闭塞还是不完全闭塞,DSA均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再通与初始治疗的闭塞程度、栓塞材料等因素有关。对闭塞不完全的动脉瘤,应通过DSA进行随访,若明显再通,需及时补充栓塞。  相似文献   
30.
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之-..占肾癌病例的90%.其中又以透明细胞亚型最为常见。由于肾细胞癌对常规抗癌治疗的反应较差.其在癌症初期即可出现转移。肾细胞癌的高度转移性决定了对其进行早期诊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尽管临床对肾细胞癌已投人大量研究精力.但其机制仍不明确。最近有研究表明,斑点型POZ蛋白(SPOP)可以以癌症类型特异性的方式发挥生物学功能。本文基于最新研究结果综述了SPOP在肾细胞癌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