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428篇 |
免费 | 4073篇 |
国内免费 | 88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88篇 |
儿科学 | 874篇 |
妇产科学 | 331篇 |
基础医学 | 3931篇 |
口腔科学 | 766篇 |
临床医学 | 11765篇 |
内科学 | 6169篇 |
皮肤病学 | 642篇 |
神经病学 | 2274篇 |
特种医学 | 485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19篇 |
外科学 | 3890篇 |
综合类 | 33261篇 |
预防医学 | 11348篇 |
眼科学 | 1074篇 |
药学 | 11763篇 |
41篇 | |
中国医学 | 6286篇 |
肿瘤学 | 321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6篇 |
2024年 | 779篇 |
2023年 | 710篇 |
2022年 | 746篇 |
2021年 | 1096篇 |
2020年 | 850篇 |
2019年 | 553篇 |
2018年 | 818篇 |
2017年 | 939篇 |
2016年 | 816篇 |
2015年 | 700篇 |
2014年 | 16789篇 |
2013年 | 1324篇 |
2012年 | 655篇 |
2011年 | 459篇 |
2010年 | 344篇 |
2009年 | 239篇 |
2008年 | 131篇 |
2007年 | 105篇 |
2006年 | 87篇 |
2005年 | 89篇 |
2004年 | 104篇 |
2003年 | 4549篇 |
2002年 | 23693篇 |
2001年 | 27180篇 |
2000年 | 4311篇 |
1999年 | 2608篇 |
1998年 | 1983篇 |
1997年 | 1807篇 |
1996年 | 1374篇 |
1995年 | 1680篇 |
1994年 | 1000篇 |
1993年 | 1326篇 |
1992年 | 823篇 |
1991年 | 625篇 |
1990年 | 825篇 |
1989年 | 653篇 |
1988年 | 94篇 |
1987年 | 67篇 |
1986年 | 96篇 |
1985年 | 78篇 |
1984年 | 42篇 |
1983年 | 57篇 |
1982年 | 27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我们在近期内使用医科院皮肤病研究所协和电子部提供的XD-Ⅱ型微型多功能高频治疗仪,治疗尖锐湿疣18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皮疹分布于:龟头、尿道口、冠状沟、包皮内板、会阴、大小阴唇、阴道口、宫颈口、阴道壁、肛周。皮疹直径大小0.1~1cm不等,皮疹总数189个。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对60例带状疱疹病人用泛昔洛韦片(由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进行临床治疗研究。结果: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止疱时间平均为3.02±1.80天(对照组为4.05±1.61,P<0.05),结痂时间平均为5.24±3.02天(对照组为6.15±2.44,P>0.05),脱痂时间平均为11.22±3.38天(对照组为12.87±2.80,P<0.05),疼痛缓解时间平均为3.84±2.39天(对照组为5.40±3.44,P<0.05),急性神经痛持续时间平均为8.84±3.95天(对照组为10.95±3.99,P<0.05),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32.7%(对照组为5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7%(对照组为5.45%,P>0.05)。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有所提高,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服用剂量及次数少,患易于接受,是治疗带状疱疹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994.
对300例儿童荨麻疹患儿进行了脱敏治疗,疗效较一般组理想,总有效率为89.17%,显效率为40.76%(P<0.01)。表明儿童期之疗效较成人显,是治疗儿童荨麻疹的有效方法之一。本组有如下临床特征:男女之比为1.3:1。有别于献报道荨麻疹患女性多于男性^[1]。大多具有遗传倾向和体质的易感生,28.3%的患儿有个人过敏史,55%有家族过敏史,发病诱因以吃虾,蟹为多,与皮试结果相符,吸入物及昆虫组致敏原皮试阳性率粉尘螨最高,占54.7%。但阳性率明显低于成人(P<0.01)。提示粉尘螨与儿童荨麻疹的发病关系密切,但敏感度较成人低。 相似文献
995.
应用细胞培养法及血清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分析检测了286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泌尿生殖道单纯疱疹病毒和血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结果表明:Ⅱ型单纯疱疹病毒血清抗体阳性率高达49.3%,但细胞培养阳性仅3例,提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在非淋菌性尿道炎患中高度流行,但仅少数可能为其致病因素,多数为非病因性的潜伏感染。 相似文献
996.
患者男,34岁,尿道口流脓不适1月,关节疼痛伴发热2周于1999年3月19日入院。入院前1月,因性接触4天后尿道口出现脓性分泌物,伴尿频、尿急、尿痛,自行服用氟哌酸10天,脓性分泌物减少,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减轻而停药,1周后,左侧肘关节、膝关节开始肿胀疼痛,伴间断发热(37.5℃~38℃)且尿道口脓性分泌物增多而住院治疗。既往无其它病史。 相似文献
997.
452例妇女外阴瘙病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皮肤性病科门诊妇女外阴瘙患者进行病因调查分析。方法:对以外阴瘙为主诉的妇女患者进行皮肤性病科临床检查;取阴道分泌物进行pH值,胺试验及念珠菌,滴虫和线索细胞检查。取宫颈分泌物作淋球菌,解脲支原体培养和沙眼衣原体荧光抗原检查,可疑部位取材作HSV和HPV检测及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在452例入选患者中,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非淋菌性宫颈炎和细菌性阴道病分别占25.44%,20.79%和13.50%,外阴湿疹,滴虫性阴道炎和外阴瘙 症也较多见,结论:与性传播因素有关的病原体感染及外阴湿疹和瘙等是皮肤性病科就诊妇女外阴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139例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皮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0年 5~ 12月 ,我们在治疗室共收集了 139例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进行吸入性变应原皮内试验的资料 ,现将其结果整理分析如下。病例资料 139例患者中 ,男 43例 ,女 96例 ;年龄 6~ 81岁 ,平均 33岁。荨麻疹 12 6例 ,过敏性皮炎 5例 ,慢性皮炎 4例 ,湿疹 2例 ,皮肤瘙痒症 1例 ,痒疹 1例。所有病例临床诊断明确 ,多数皮内试验是应患者要求而进行。受试者在受试前 1周内停用皮质类固醇和抗组织胺药。急性期病人不作皮内试验。材料与方法 (1)变应原由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提供 ,分A和B两组 ,每组 10种 ,共 2 0种 ;(2 )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