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1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50篇 |
综合类 | 36篇 |
预防医学 | 19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血管造影对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及对淋巴结转移规律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胃癌术前诊断的准确性,评价血管造影(DSA)在胃癌浸润深度诊断中的作用;观察胃窦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与血供的关系。方法 根据胃周的主要血管在进入胃壁各层的同时逐级分支的原理,通过识别走行于不同层次的血管所发生的变化判断胃癌的浸润深度。观察101例胃癌患者血管造影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准确率并进行评价;观察35例经肝总动脉及腹腔动脉血管造影的胃窦癌的主要供血血管。结果 101例患者血管造影结果对胃癌浸润深度诊断的准确率为79.2%;胃窦癌的主要供血血管是胃网膜右动脉。结论 血管造影对胃癌浸润深度诊断的准确性较高,为胃癌浸润深度的术前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胃窦癌的主要供血血管与淋巴结转移的主要方向存在着一致性,这可能是胃窦癌易出现幽门下淋巴结转移的原因。 相似文献
62.
患者男,73岁,主因头痛30天,头晕20天入院。患者源于30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痛、头CT示:左侧小脑半球、蚓部脑梗塞,两侧丘脑、桥脑多发性脑梗塞。患者20天前出现头晕,来我院查头颅MRI,回报同原CT,继续按“小脑梗塞”治疗后未见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NESP:神情语利,双瞳孔正大等圆,光反射灵敏,眼球各方向活动自如,余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与新辅助化疗后进展期胃癌病人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解放军南京总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间进行新辅助化疗的进展期胃癌病人167例,分析其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与其生存时间及其它临床病理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人平均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为(18.94±9.47)ng/mL。维生素D水平与治疗前临床淋巴结分期(cN)(P=0.004)、治疗后病理学分期(ypStage)(P=0.009)、治疗后原发灶分期(ypT)(P=0.002)等指标相关。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较高(vitamin D 20 ng/mL)的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25(OH)维生素D水平较低(vitamin D≤20 ng/mL)的病人。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是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与新辅助化疗后进展期胃癌病人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4.
胰岛移植是彻底治疗糖尿病最有希望的方法.然而,供体的来源不足以及β细胞自身免疫的存在极大的限制了这种方法的使用.体外增殖与分化有功能内分泌细胞治疗糖尿病成为糖尿病研究的主要焦点.胰腺干细胞研究的进展为细胞治疗提供了一个美好前景.由于对胰腺干细胞的分子标志认识有限,所以对其鉴定仍有很大的阻力.虽然以现有能力在一定条件下能获得一些胰腺干细胞转化的新生的胰岛,而胰腺干细胞确切定位于何处、增殖与分化调控机制如何、胰腺含有的干细胞数量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得到研究解决.我们主要回顾近期在胰腺干细胞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65.
胃癌术前介入治疗后血管变化与癌组织坏死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目的探讨胃癌术前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40例胃癌患者术前经腹腔动脉或胃左动脉插管化疗后癌组织的血管形态和组织病理学变化,并与40例未化疗者进行对比.化疗方案为5FU500mg/m2~750mg/m2,epirubicin40mg/m2和MMC10mg/m2.结果治疗组875%(35/40)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以中-重度为主,(60%),对照组425%(17/40)表现出轻度坏死.治疗组变性坏死825%(33/40)发生在血管周围,对照组肿瘤坏死发生在远离血管的肿瘤浅表层;介入治疗引起的坏死与肿瘤自然坏死的区别是,坏死多沿血管轴发生,在肿瘤实质部分出现大片多灶性凝固性坏死,有的呈梗死表现.术前介入治疗对血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血管壁的炎性水肿(95%),血管内膜增厚(90%),血栓形成(775%).结论介入治疗可以通过高浓度的化疗药物产生小血管和间质炎症,使管腔狭窄或形成血栓,影响肿瘤血供,产生病理性坏死,达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微小RNA let-7i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茎环RT-PCR的方法检测68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let-7i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及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胃癌中let-7i的表达明显低于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P<0.001),且let-7i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局部侵袭(P<0.001)、淋巴结转移(P<0.006)、分化程度(P<0.018)及化疗抵抗(P<0.001)显著相关。结论:miRNA let-7i可能是一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分子靶标,可在胃癌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7.
68.
进展期胃癌的总体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进展期胃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效果。 方法 :总结并分析 10年间以根治性手术为主 ,联合手术前后综合性治疗 375例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治疗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D2或D3手术 ,术中和术后进行围手术期化疗 ,术后进行 6~ 8个疗程的化疗和免疫治疗。 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率为 94 .4 % ,根治性切除率为 85 .3% ,术前介入治疗后肿瘤缩小率为 79%。 5年总生存率为 5 2 .3%。其中Ⅱ期为 83.5 % ,ⅢA期为 5 8.7% ,ⅢB和Ⅳ期分别为 39.2 %和 15 .9%。 结论 :进展期胃癌除了应规范手术方法外 ,手术前、后的综合性治疗是提高中、晚期胃癌术后治疗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Choi标准在胃癌术前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接受术前化疗和D2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RECIST及Choi标准划分为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参照Becker评分行病理学化疗反应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RECIST及Choi标准在预测病理学化疗疗效及患者生存的差异。结果按照RECIST标准,化疗有效21例,无效39例。根据Choi标准,化疗有效35例,无效25例。RECIST和Choi标准预测病理学化疗疗效的敏感度分别为52.5%和87.5%,特异度均为100%。14例RECIST标准评价为化疗无效而Choi标准评价为化疗有效的患者,其疾病进展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与21例RECIST及Choi标准均评价为化疗有效的患者无显著差异,并明显优于RECIST及Choi标准均评价为化疗无效的患者。结论与RECIST相比,Choi标准能更好地评价胃癌术前化疗的病理学反应及患者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70.
第71届日本胃癌学会会议纪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第71届日本胃癌学会总会于1999年6月23日~25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会议就胃癌的外科治疗、外科病理、综合治疗、术前诊断、分子生物学、流行病等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交流较多的论文是早期胃癌的缩小手术及晚期胃癌的综合治疗。大会列出6份报告作为“胃癌诊断治疗的最前沿”,分别是早期胃癌的EMR(经内镜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 resection)、腹腔镜手术、识别前哨结(sentinelnode)、口服化疗药物的新产品S-1、快速检测腹腔脱落细胞及防上胃癌转移的基础研究。 缩小手术 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