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52篇
临床医学   130篇
内科学   14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343篇
预防医学   15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0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胃肌层肿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2008年6月~2011年6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ESD治疗胃肌层肿块患者,术前均经超声胃镜诊断,行ESD,术后切除组织均送病理切片检查,并内镜随访.结果 共69例,肿块直径0.5~ 2.0 cm;完整切除54例(78 3%),尼龙绳套扎+活检10例(14.5%);术后病理诊断平滑肌瘤39例,间质瘤23例,血管瘤3例,其他4例.出血16例,均行内镜下治疗好转;穿孔7例,均行钛夹闭合和胃肠减压后6例痊愈,1例术后第3天出现明显腹膜炎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ESD治疗胃肌层直径小于2.0cm肿块是安全可行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和穿孔,大多可通过内镜下治疗解决.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比较单腔内镜(SCE)与双腔内镜(DCE)下荷包缝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相关手术创面或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胃黏膜或黏膜下肿块患者38例,随机分成A、B两组,并行ESD术。其中SCE组予以SCE下闭合创面或穿孔,DCE组予以DCE下闭合。结果 38例行ESD术后,创面或穿孔均予以SCE或DCE下尼龙绳成功闭合。结论应用SCE或DCE下尼龙绳和钛夹成功闭合ESD创面或大穿孔,两者疗效相当,但SCE应用更加广泛。SCE有望取代DCE用于ESD创面或大穿孔的闭合,这为内镜下闭合大面积胃肠穿孔或ESD创面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3.
<正>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其发病率渐趋年轻化,因此对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而钼靶与超声是目前乳腺检查常用的有效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日新月异,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广泛应用明显提高了早期乳腺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肾病综合征肾小管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中药滋阴解毒方。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24h尿蛋白、TG、A/G、Scr、β2-MG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h尿蛋白、Scr、TG、A/G、血β2-MG、尿β2-MG在治疗后均显著改善(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24h尿蛋白、尿β2-MG、尿β2-MG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肾病综合征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轻肾小管和肾小球的损伤。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肌钙蛋白 I(c Tn I)与心电图 ST段移位及冠状动脉病变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5 7例 U AP患者于心绞痛发作时 ,发作 6、2 4小时取静脉血 2 ml,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血清 c Tn I浓度 ,同时做 12~ 18导联心电图 ,计算 ST段缺血性下移或上移情况。5 7例患者按 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按 2 0 0 1年 ACC/AHA PCI标准将冠状动脉解剖病变分低危险、中危险、高危险病变 ,按传统 Proudilit狭窄分级法将冠脉狭窄分为 ~ 级 ,分析 c Tn I与心电图 ST段移位及冠状动脉危险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UAP患者心绞痛发作后 6、2 4小时 c Tn I明显增高 ,且 2 4小时 c Tn I浓度与心电图 ST段移位相关 (r =0 .5 9,P<0 .0 5 ) ,病变愈复杂 (中、高危险病变 )狭窄程度愈重 (>5 0 %以上狭窄 ) ,c Tn I愈高。结论  c Tn I可预测 U AP患者的预后 ,c Tn I愈高 ,心电图 ST段移位愈大 ,冠脉危险病变愈重  相似文献   
56.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的ECV304细胞系,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在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粘附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基因聚合酶链反应产物及质粒载体pcDNA3.1用EcoRⅠ进行酶切,去磷酸化,置于连接反应体系中进行连接,将连接产物氯化钙法转化DH5α菌。氨苄青霉素筛选并扩增阳性菌落,经酶切鉴定插入方向正确后,再用G418筛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浓度,建立稳定转染ECV304细胞系。在6孔板上种植转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基因的ECV304细胞,加THP-1细胞37℃孵育30min,磷酸缓冲液轻洗3遍,去除未粘附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计数上、下、左、右、中5个视野,取其平均值得到每个视野粘附单核细胞数。结果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证实,稳定表达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的ECV304细胞系构建成功,细胞计数表明,转染ECV304细胞系粘附THP-1细胞数是转染空质粒的十几倍,CXCR4单抗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多抗均显著减少其粘附力(P<0.01)。结论内源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能促进ECV304细胞与单核细胞的粘附。  相似文献   
57.
目的总结心内科介入医师行9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央层腔内修复术的可行性。方法经股动脉行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结果9例治疗成功,术后随访l-6个月无内漏及并发症。结论腔内修复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疗效好,成功率高,心内科介入医师行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可行,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支气管镜表现。方法:回顾分析416例经支气管镜确诊的老年肺癌患者(年龄≥60岁)的临床资料及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并与327例非老年肺癌患者(年龄〈60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肺癌患者男女比例是3.9:1,中位年龄是68岁,咯血症状显著多于非老年患者(P〈0.05)。鳞癌最多见,占50.5%,显著多于非老年(P〈0.01);其次是小细胞癌,占19.7%,显著少于非老年(P〈0.01)。支气管镜下以增生型病变最多,占72.1%(300/416),其次是浸润型,占21.9%(91/416)。老年增生型的鳞癌最多见,占42.8%(178/416),显著高于非老年患者(P〈0.05)。肺CT显示的病变部位与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的符合率是54.2%~77.4%。结论: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理分型及支气管镜下表现与非老年肺癌患者存在差异;支气管镜检查是临床上诊断老年人肺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9.
随着社会经济,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创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口腔颌面部暴露于人体表面,极易受到损伤,虽然对生命的威胁不如颅脑心肺等重要脏器损伤那么严重,但是其影响面容外貌,能引起病人的心理障碍,妨碍病人的社会适应.我科自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共治疗颌骨骨折95例,现将治疗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60.
南昌地区2 889例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昌为主要区域的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15年间行结肠镜检查确诊的大肠息肉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变化趋势。结果:15年来共行结肠镜检21853例.确诊的大肠息肉共2889例,大肠息肉患者的检出率为13.2%,平均发病年龄为46.6±16.5岁男女比例为1.8:1,男性患者平均年龄大于女性(47.1±17.5与45.5±14.5,P〈0.05)。直肠是大肠息肉的最常见部位.占41%,然后为乙状结肠27.7%,左半结肠息肉多于右半结肠息肉(35.8%与23.1%,P〈0.05)。腺瘤型息肉是最常见的息肉类型(67%)。幼年型息肉患者平均年龄最小(12.0~4.8岁,P〈O.05).腺瘤型息肉患者的平均年龄最大(52.0±14.0岁,P〈0.05),结肠息肉病占息肉患者的1.2%,伴癌发生的息肉占6.1%。比较15年来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发现.近年来大肠息肉的检出率明显增加:患者的平均年龄增加:腺瘤性息肉增多而炎性息肉、潴留性息肉减少。结论:大肠息肉是大肠的常见疾病,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直肠和乙状结肠是息肉的最常见发生部位;少儿主要是潴留型息肉、幼年型息肉,成年主要是腺瘤型息肉.近年来南昌地区大肠息肉的检出率明显增加;患者的平均年龄增加:腺瘤性息肉增多而炎性息肉、潴留性息肉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