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1.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及浓度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标记效率、标记后细胞活力等情况,寻找最佳标记浓度和时间。方法配制含不同浓度SPIO培养基,加入MSCs孵育,于标记后不同时间行铁染色、细胞活力、铁含量测定。结果细胞活力检测显示标记1d和3d时,0μg/ml组与25μg/ml组,0μg/ml组与50μg/ml组,25μg/ml组与50μg/ml组的细胞拒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铁含量测定显示标记浓度在50μg/ml,标记时间3d时铁含量最高。结论50μg/ml浓度,标记3d不仅标记效率高对细胞活力无影响,而且细胞内铁含量最多,为最佳标记浓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12.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NAFLD疾病谱主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3种主要类型。目前认为脂代谢异常、高胰岛素血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腹腔镜技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讨论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58例(63例次)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27例(30例次),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OMR)31例(33例次).术后病人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差异(P=0.072)、术后住院天数差异(P=0.076)、术后第2天疼痛分数(VAS)差异(P=0.084)、2周内恢复非限制性活动例数差异(P=1.000)均无统计学意义;LIHR组的住院费用高于O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00);两组在随访期内均无复发,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2/30)和9.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LIHR在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时与OMR同样安全有效,术式选择取决于前次手术的类型和外科医师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补片不固定的腹腔镜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对60例缺损小于4 cm的腹股沟疝患者进行补片不固定TEP (n-TEP)与补片固定TEP(s-TEP)的随机对照试验,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时间16个月。结果两组均无复发,各有1例血清肿,无其他并发症;n-TEP组与s-TEP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0±10)min和(43±10)min,P=0.40,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3.3±1.2)d和(3.7±1.5)d,P=0.275,恢复正常活动天数分别为(3.7±1.0)d和(3.9±1.4)d.P=0.596;两组在术后1、6、12个月时的补片挛缩度分别7.1%和6.4%,P=0.484、16.7%和16.6%,P=0.858、17.9%和17.1%,P=0.462;n-TEP组在术后第1天咳嗽时的疼痛分数低于s-TEP组,P=0.046,在其他时间静卧和咳嗽时的疼痛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TEP组的住院费用(6446±359)元明显低于s-TEP组(7040±94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对于缺损小于4 cm的腹股沟疝患者,n-TEP是安全有效的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螺旋藻对放射性碘的促排作用效果,观察螺旋藻对大鼠甲状腺滞留131碘的促排作用。方法:采用β、γ计数测量装置分别对给予131Ⅰ后不同时间的大鼠甲状腺进行活体及离体测定。结果:当给大鼠131Ⅰ24h后,供给含10%的螺旋藻饲料,在第9天、第16天对活体大鼠甲状腺β计数测定值与给131Ⅰ普通饲料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给予131Ⅰ后第47天,活杀大鼠进行离体甲状腺γ计数,将螺旋藻饲料组与普通饲料组比较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β、γ两种测量装置检测结果表明,螺旋藻对大鼠甲状腺内沉积的131Ⅰ具有良好的促排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实验性晕船对动物脑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实验性晕船对动物体能和脑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理。方法取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晕船模型组;另取小鼠60只,分为轻、中、重3种程度晕船组及其相应对照组,观察不同强度模拟晕船刺激后各组学习和记忆成绩以及游泳时间的变化;取大鼠20只,随机分为晕船组和对照组,观察模拟晕船刺激对其血糖、乳酸、糖原等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模拟晕船刺激可显著降低小鼠学习和记忆成绩以及游泳时间,刺激强度越大,下降程度亦越大,重度晕船组小鼠学习、记忆以及游泳时间分别较对照组降低23%(P<0.01)、17%(P<0.05)、42%(P<0.01);模拟晕船刺激后大鼠血糖显著升高,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显著下降,血清和大脑乳酸浓度显著升高,肌肉乳酸含量下降(P<0.05,P<0.01)。结论实验性晕船动物脑体功能下降,其下降程度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加重,其机理可能与糖原储备降低及大脑能量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1,25(OH)2D3对雌性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糖尿病发病率、胰岛炎的影响,以及外周免疫器官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血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及一氧化氮(NO)的水平,从而更好地揭示1,25(OH)2D3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离乳(21 d龄)的雌性NOD小鼠(80只)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给予1,25(OH)2D3(5μg/kg)隔日1次腹腔注射,共7周,作为实验组。第2组给予等量花生油作为对照组(40只),给药时间、方法同前。10周龄时腹腔注射环磷酰胺以加速糖尿病。加速1周后各取15只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FN-γI、L-4水平,生化比色法检测NO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脾组织T细胞亚群的变化。其余继续观察。小鼠在被确诊糖尿病或环磷酰胺加速后1个月处死,观察胰腺病理变化、糖尿病发病率及血钙水平。结果实验组发病率(12%)明显低于对照组(56%),P<0.01;实验组胰岛炎症分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炎症程度也明显减轻;实验组血清IL-4较对照组明显升高[(52±9)ng/Lvs(33±3)ng/L],P<0.01;IFN-γ、NO较对照组显著降低[(71±16)ng/Lvs(141±11)ng/L,(78±28)ng/Lvs(118±19)ng/L],P均<0.01;脾脏淋巴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显示实验组T细胞CD4+、CD8+亚群较对照组显著升高,CD4+亚群为47±6与35±4(P<0.01),CD8+亚群为11.6±3.6与7.8±1.5(P<0.05),而CD4+/CD8+亚群分别为4.3±0.9与4.6±0.9(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血钙较对照组稍高,但NOD小鼠可以很好耐受。结论1,25(OH)2D3可以预防环磷酰胺加速的NOD小鼠糖尿病的发生,并可减轻胰岛炎。其机制:①可能与增加Th2型细胞因子的全身表达,降低Th1型细胞因子的全身表达,从而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比例失衡有关。②可能与增加抑制性T细胞数目,促进CD4+T细胞由Th1向Th2亚群转化有关。该实验同时证实了NO在糖尿病的发生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黏附能力,抑制高糖高脂培养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高糖高脂诱导条件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0.001,0.01,0.1,1.0 μmol/L辛伐他汀分别与高糖高脂诱导条件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48 h,以正常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高糖高脂诱导条件下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对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比较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对高糖高脂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加入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LY294002后辛伐他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与高糖高脂诱导组比较,辛伐他汀0.01,0.1,1.0 μmol/L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率均升高(P<0.01),其中辛伐他汀浓度在0.1 μmol/L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率升高最显著(P<0.01);同时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辛伐他汀0.01,0.1,1.0 μmol/L组细胞凋亡率下降(P<0.01),其中0.1 μmol/L组凋亡率下降最显著(P<0.01).0.1 μmol/L辛伐他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可被LY294002阻断.说明辛伐他汀能抑制高糖高脂诱导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9.
背景:胰岛细胞移植可改善胰岛功能,但其来源匮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被诱导分化成胰岛细胞,在糖尿病足、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神经病变中具有较强的组织修复能力.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存2型糖尿病模型鼠胰腺、肾脏组织中的存活及转归,及对血糖及肾脏病变的改善.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实验,于2008-02/07在山西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完成.材料:雄性Wistar大鼠由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造模使用的链脲佐菌素为Sigma公司产品.方法:取1只大鼠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反复贴璧纯化,传至第3代行BrdU标记后用于移植.6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犁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向标准混合饲料中添加含体积分数为0.1的猪油和蛋黄高脂成分.喂养2个月后向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血糖≥16.77mmol/L且维持3d稳定代表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正常组采用标准混合饲料喂养2个月后,向大鼠腹腔内注射等容积柠檬酸缓冲液.造模成功后,细胞移植组经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0.5 mL(细胞数1×1 06个),其余两组注射等最PBS液.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血糖浓度及三酰甘油、胰岛素水平的变化,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细胞在肾脏及胰腺组织中的分布.结果:与移植前比较,移植后7,14,21 d模型对照组血糖浓度无明显变化,细胞移植组血糖浓度明显F降(P<0.001);移植后21 d与正常组比较,模犁对照组及细胞移植组三酰甘油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但细胞移植组胰岛索降低幅度小于模型对照组(P<0.001).糖原染色结果示模型对照组肾小球发生肥大,细胞移植组肾小球基质变薄,肥大得以改善.胰岛素免疫荧光染色后,模型对照组胰岛细胞明显减少,而细胞移植组胰岛细胞增加,在胰腺、肾脏组织中均可见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结论:经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定位于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及肾脏,并对其进行组织修复,同时可降低血糖,增加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症状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经保守治疗缓解后再发患者的腔内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整理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间8例行腔内治疗的症状性ISMAD一期接受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后再发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1.14岁,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再发,临床影像学表现较前均明显加重。5例患者腔内治疗成功,共植入11枚支架;3例患者导丝无法选入远端真腔,腔内治疗失败,其中2例转为保守治疗,1例转为开腹手术。围手术期间5例患者成功接收腔内修复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腔内治疗失败者2例出现腹膜刺激症状,其中1例因腹膜炎、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另1例接收开放手术治疗恢复远端血供后临床症状消失;1例患者存在持续肠系膜上动脉(SMA)缺血症状,经药物治疗后改善。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腔内修复5例中,2例SMA夹层重构差(假腔部分血栓化,远端真腔有狭窄,分支显影稀疏),1例部分重构,2例完全重构;开放手术治疗者恢复良好,慢性SMA缺血症状消失;保守治疗者仍残留慢性SMA缺血症状,但较入院时改善。结论:症状性ISMAD保守治疗后存在一定的复发概率,复发后病变较初发时明显加重,腔内手术难度和失败率增加,并可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