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志贺菌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劲锋 《职业与健康》2014,(13):1874-1877
志贺菌(Shigella spp)是引起人类肠道传染病最常见的病原菌,近年来稳居我国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首位。为了能够有效防控和治疗水或食源性疾病,快速检验患者、水、食品中的志贺菌,作者就志贺菌的各种检验技术进展进行系统的综述,侧重说明其原理、敏感性、特异性及实用性。当前志贺菌检验技术的开发向着简易、快速、可靠的方向发展,以适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和临床诊断治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玉林市2008-2010年乙型脑炎疑似病例检测资料,为今后防控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IgM-捕获ELISA法检测2008-2010年送检疑似乙脑病例IgM抗体,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 2008-2010年共检测血清、脑脊液142份,乙脑IgM抗体阳性43份,阳性率30.28%,其中血清标本阳性率25.38%(33/130),脑脊液标本阳性率83.33%(10/12),确诊病例36人;连续3年乙脑IgM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是33.33%、22.72%和41.17%,各年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8,P>0.05),6月形成高峰86.04%(37/43),每年12月至次年5月均无阳性病例的检出;送检病例均为14岁以下儿童,最小6月龄,最大12岁,检出36例病例,不同年龄段乙脑病例构成比以3~6岁最高,占52.78%(19/36),7~10岁居次22.22%(8/36),0~2岁居第3位19.44%(7/36),11~14岁最低5.56%(2/36),10岁以下儿童乙脑病例占94.44%(34/36);男性病例24例,女性病例12例,男、女比为2∶1,3~6岁年龄段男女比例基本相等,但在其他年龄段男性高于女性;确诊病例多以辖区内和周边地市及流动的农村散居儿童为主。结论玉林市2008-2010年乙脑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季为主,病例均为儿童,3~6岁病例数最高,应加强疫苗接种和防蚊灭蚊工作是乙脑防控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玉林城区2007~2010年餐饮服务业从业人员沙门菌携带状况,为加强卫生管理及防控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GB/T4789-2003、2008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对从业人员肛拭标本进行增菌、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并对携菌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0年共检测从业人员84147名,检出沙门菌96株,携带平均检出率为11.41/万,各年间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携带检出率由2007年10.29/万降到2008年7.94/万后呈逐年上升趋势;96株沙门氏菌共有8个血清群,其中B群最多39株占40.62%;C1群26株,占27.08%;再次E1群16.66%,F群最少1株占1.04%;四季沙门菌检出率变化明显,夏、秋季检出率高于冬、春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沙门菌带菌者年龄为18~53岁,不同年龄组沙门菌构成比以21~30岁年龄组最高48.96%,≥51年龄组率最低2.08%;不同行业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林市从业人员沙门菌携带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年龄、性别、服务点的携带分散、隐蔽,夏秋季是沙门菌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6-2010年玉林市麻疹疑似病例检测资料,为今后防控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IgM-捕获ELISA法检测2006-2010年送检疑似麻疹病例,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 2006-2010年玉林市共检测719份散发病例血清样本,麻疹IgM阳性229份,占31.85%,2006-2008年阳性率分别为75.00%、8.46%、37.81%,2009、2010年无实验室确诊病例;风疹IgM阳性134份,占18.64%,占麻疹阴性样本的27.35%(134/490),各年间麻疹、风疹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出疹后4~14d采集血液麻疹IgM阳性率最高39.49%。各县(市、区)均有麻疹、风疹实验室确诊病例,高峰期在5月;散居儿童麻疹病例占69.43(159/229),以8月龄~2岁最多,占44.10%(101/229),<8月龄占14.85%(34/229),风疹7~13岁最多,占48.51%(65/134);麻疹病例男性154例、女性75例,男女性别比2.05∶1,风疹病例男性76例、女性58例,男女性别比1.31∶1;麻疹确诊病例中散居儿童占69.43%(159/229),风疹以学生最多占86.57%(116/134)。结论 2006-2010年玉林市麻疹、风疹实验室诊断病例较少,但仍应适时开展麻疹强化免疫,给力于麻疹免疫效果监测,巩固防控成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玉林市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为饮水安全、卫生监督、防控水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检验、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判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19年合计检测425份、合格率为67.29%;各年合格率分别为7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膨胀止血材料在一线战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体外物理性能评价中,将聚乙烯醇(PVA)和聚醚酯-氨基甲酸乙酯(PEU)分别置于生理盐水、兔血和生理盐水兔血1:1混合物中,记录两种膨胀止血材料的体积、重量变化及体积压缩一半时所需压强。体内止血性能评价中,构建大鼠股动静脉损伤出血模型和兔肝损伤出血模型,将纱布、PVA和PEU分别置于股动静脉损伤和肝损伤处;观察记录1小时和24小时总出血量、取出止血材料后1分钟出血量、黏连程度和取出难易程度。结果 PVA在模拟体液中的体积变化系数和体积变化速率大于PEU(p<0.05),PEU在模拟体液中的重量变化系数和体积压缩一半所需压强大于PVA(p<0.05)。动物模型实验中膨胀止血材料置入1小时后,PVA组取出时黏连程度和取出难易程度优于无菌纱布和PEU。PVA在股动静脉出血模型中的1小时总出血量显著低于PEU(p<0.001),PVA在肝损伤出血模型中的1小时总出血量显著高于PEU(p<0.001);取出止血材料后,无菌纱布组1分钟内可观察到少量出血,PVA和PEU组1分钟内均未观察到活动性出血。膨胀止血材料置入24小时后,PVA组取出时黏连程度和取出难易程度优于无菌纱布,PEU大部分被降解,无法取出。无菌纱布组和PVA组24小时总出血量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U组仅观察到少量出血,无法计算出血量;取出止血材料后,所有观察组1分钟内均未观察到活动性出血。PVA附近肌肉组织周边炎细胞浸润量显著低于无菌纱布组和PEU组。结论 PVA和PEU均可以通过吸收包括血液在内的体液使自身体积膨大控制股动静脉损伤出血和肝损伤出血,为一线战伤救治新装备的研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食品和公共场所(简称饮服)从业人员沙门菌携带和血清分型情况,为科学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WS/T454-2014《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沙门菌、志贺菌检验方法》,对2017-2019年玉林城区饮服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肛拭标本进行增菌、分离培养、生化及血清分型鉴定,并对沙门菌检出情况及携菌人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河豚毒素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方法 在斑马鱼中用最大非致死浓度(MNLC)和10%致死浓度(LC10)测定和评估河豚毒素的急性毒性。结果 经Origin 8.0软件模拟,得出河豚毒素对斑马鱼急性毒性MNLC为8.62μmol/L,LC10为15.2μmol/L。在本实验条件下,16.0μmol/L及以上浓度河豚毒素可诱发斑马鱼心包水肿和心律异常,终点时出现部分或全部死亡。河豚毒素的急性毒性靶器官是心脏和肝脏,主要表现为心包水肿、心律异常和卵黄囊吸收延迟,毒性出现浓度为0.958μmol/L。结论 河豚毒素对斑马鱼具有一定的心脏和肝脏毒性,且其毒性与河豚毒素的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玉林市15~24岁青少年男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青少年人群的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子系统中的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模块中,筛选出2011-2020年报告的现住址为玉林市的15~24岁男性HIV/AIDS病例的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玉林市共报告15~24岁男性病例395例,平均年龄为(21.38±2.22)岁,未婚占91.6%,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者占52.9%,学生占11.6%;样本来源为检测咨询者占43.0%、为诊疗行为检测者占39.2%;感染途径为异性传播者占53.7%、为同性传播者占44.1%.病例的教育程度越高,其样本来源为检测咨询所占的比例相对越高(趋势x2=13.413,P<0.001),以同性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的比例就越高(趋势x2=40.995,P<0.001).校内青少年以同性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的比例高于校外(x2=18.838,P<0.001);调查人群年龄越小,以同性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的比例相对越高(趋势x2=18.045,P<0.001).结论 玉林市15~24岁男性HIV/AIDS病例以未婚、低学历为主;校内青少年的感染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同性传播途径感染者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年龄趋于更低.提示对上述群体的艾滋病防控工作应给予特别重视,针对群体感染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减少艾滋病对该人群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玉林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梅毒感染状况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玉林市城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梅毒感染状况,探讨防控对策与措施。方法采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诊断试验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1-2010年间共检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35 115名,检出梅毒感染者248例,感染率为70.63/万,各年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0,P=0.057)。男性阳性36例,占14.52%(36/248);女性阳性212例,占85.48%(212/248),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P=0.007)。248例梅毒感染者中,年龄最大54岁,最小17岁,以青壮年居多,21~40岁年龄组人数占76.21%,感染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4,P=0.001)。美容美发、娱乐场所2个行业的梅毒抗体阳性率较高,不同行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8,P<0.001)。一年四季均检出梅毒感染病例,无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结论玉林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梅毒感染从2001-2010年呈下降趋势,但阳性率仍然较高;美容美发从业人员的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是梅毒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