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内科学 | 25篇 |
特种医学 | 17篇 |
外科学 | 18篇 |
综合类 | 34篇 |
药学 | 1篇 |
出版年
2006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自从60年代二尖瓣置换手术问世以来,手术死亡率由18~40%下降至目前的5~10%,但其下降率仍不如其它手术理想。其原因是:(1)越来越多病情危重的瓣膜心脏病患者接受手术,随着手术指征的放宽,手术危险因素大大增加;(2)严重瓣膜狭窄,使左室长 相似文献
12.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联合基因转染治疗急性心肌缺血后血管密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激光心肌血运重建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VEGF165cDNA)治疗急性缺血心肌后心肌血管密度的变化。方法 健康杂种犬48只,随机分为对照,激光打孔,激光打孔 VEGF165cDNA和激光打孔 空质粒4组,每组12只,所有犬均结扎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缺血后,立即按预定组别行CO2激光心肌打孔及心肌基因转染,并于6周后处死动物,取心肌实验区标本,光镜下观察血管密度,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激光打孔 VEGF165cDNA组心外膜,心内膜和心肌中层血管密度显著高于激光心肌打孔组。结论 激光打孔联合VEGF基因治疗后,缺血心肌血管生成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14.
临床医学,无论中医、西医都是一门经验科学,但绝不是简单的经验堆砌,而需要经过人们大脑予以加工。笔者认为专家之长在于积累丰富经验(成功或失败),博览群书,知识面广,认识和分析能达到一定深度,思想方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主观尽可能地符合客观。这样在认识和解决疑难问题时起到很大作用,因此不可否认个人的勤奋和一定的天赋;但从宏观看,一个人能力有限,任何认识的增长只能基于前人和他人的体验和发现,一位真正的科学家在实践中不断认识真理,就越发感到真理之无穷尽和个人的局限性。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层出不穷,西医中除去极… 相似文献
15.
激光心肌打孔(TMR)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新方法,尤其对那些不适合做(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和PTCA的冠心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但因用于TMR的高功率CO2激光器在全世界仅美国的PLC公司一家生产,并且价格昂贵,使这一技术受到限制,最近解放军总医院与北京梅曼电子有限公司合作研制出国内首台专门用于TMR的HL-100心脏激光治疗仪,在一系列动物实验基础上,于1995年12月21日首次应用临床.患者.男性,62岁,因发作性心绞痛12年、加重5天,持续性胸骨后疼痛10小时于1995年11月10日急诊收入我院.入院时患者因频繁心绞痛不能下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激光打孔后 2月 ,缺血心肌血液灌注情况及激光孔道周围微血管、心肌细胞内超微结构的组织学变化。材料及方法 :心肌缺血模型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第一对角支开口下方及供应心尖部血管分支 ,造成左室前侧壁及心尖的心肌缺血或梗塞。 12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激光在缺血区经心外膜造成非透壁孔道 10~ 15个 ,对照组不作处理。术日及术后 2月行放射性核素断层扫描检查 ;术后 2月 ,活取心脏 ,经相应处理后 ,分别行孔道周围微血管数量、心肌的胶原含量测定 ;缺血区及打孔区心肌活检行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 相似文献
17.
18.
Ebstein心脏畸形外科矫治3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Ebstein心脏畸形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近 18年收治Ebstein畸形 39例 ,其中重型 8例 ,中间型 2 7例 ,轻型 4例。采用改良Danielson法矫正畸形 30例 ,其中 19例同时行瓣环成形 ,3例行瓣叶修补 ,6例行瓣交界成形 ;单纯三尖瓣成形 3例 ;Minale法修复 1例 ;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连接和三尖瓣成形 1例 ;4例行三尖瓣置换。结果 2例 (成形和换瓣各 1例 )术后早期死于右心衰竭(5 1% )。成形术后三尖瓣功能正常 2 7例 (77 1% ) ,轻至中度关闭不全 5例 (14 3 % ) ,中至重度关闭不全 3例 (8 6 % )。生存者随访 0 5~ 18年 ,平均 8 6年。 33例心功能I级 ,3例心功能II级 (成形 2例、瓣膜替换 1例 ) ,1例行人工瓣置换者术后顽固性右心衰竭 ,于 1年后失访。结论 Ebstein畸形应尽早外科治疗。修复成形多能矫正畸形 ,重症者可同时行双向腔—肺动脉连接术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心力衰竭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尽管有各种药物可以使用,还是有许多难治性心衰需要更有效的手段。随着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外科处理逐渐成为最广为接受的方法。外科处理包括心脏移植、循环辅助、TMLR、以及各种心肌成型术。 作为体外循环和人工心脏的副产物,循环辅助已开始用于心脏移植前的抢救措施及处理术后低排综合症,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有逐渐增加应用的趋势。其发展和广阔应用前景得到各医疗中心的重视。 对心衰机制的深入了解有助于选择更合适的病人,以便及时建立循环辅助,取得更大的效果。循环辅助还可用作辅助性预防手段。 循环辅助的并发症(尽管发生率正在下降)和病理生理仍需进一步研究。发展一种可植入的装置将可提供永久的支持,实验工作正在进行中。 可以期望在下世纪初,循环辅助装置将会发展成熟,成为大众化的、可以负担得起的治疗严重心力衰竭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