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23篇 |
综合类 | 20篇 |
药学 | 4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评价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线粒体ATP敏感性钾(mito-K_(ATP))通道及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在七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清洁级SD大鼠,周龄7~10周,体重250~300 g,采用Langendorff法建立大鼠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取模型制备成功的心脏180个,随机分为12组(n=15),对照组(C组):持续灌注9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停止灌注K-H液30 min,再灌注60 min;IR+LY组、IR+PD组、IR+ATR组、IR+5-HD组和IR+DMSO组:于再灌注即刻分别灌注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LV)15μmol/L、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PD)20 μmol/L、mPTP开放剂苍术甙(ATR)20 μmol/L、mito-K_(ATP)通道抑制剂5-羟癸酸(5-HD)100 μmol/L和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0.02%15 min;七氟醚后处理组(S组):于再灌注即刻灌注经3%七氟醚饱和的K-H液15 min,随后更换正常K-H液再灌注45 min;S+LY组、S+PD组、S+ATR组和S+5-HD组:于再灌注即刻灌注经七氟醚饱和的K-H液同时分别灌注LY 15 μmol/L、PD 20 μmol/L、ATR 20 μmol/L、5-HD 100 μmol/L 15 min,随后更换为正常K-H液再灌注45 min.于平衡灌注20 min、停灌前即刻、再灌注15、30和60 min(T_(0~4))时测定冠状动脉流量(CF),记录心功能指标;C组、IR组和s组分别于T_0和T_4时收集冠状动脉流出液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于T_4时取左心室,测定心肌梗死面积,C组、IR组、IR+ATR组、IR+5.HD组、IR+DMSO组、S组、S+ATR组和S+5-HD组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AI),C组、IR组、IR+LY组、IR+PD组、IR+DMSO组、S组、S+LY组和S+PD组测定心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含量.结果 与C组比较,其余各组再灌注时心功能降低,CF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增大,IR组、IR+ATR组、IR+5-HD组、IR+DMSO组、S组、S+ATR组和S+5-HD组AI升高,IR组、IR+LY组、IR+PD组、IR+DMSO组、S组、S+LY组和S+PD组NAD~+含量降低,IR组和S组LDH、CK-MB活性和cTnI浓度升高(P<0.05);与IR组比较,S组再灌注时心功能提高,CF升高,心肌梗死面积减小,AI降低,NAD~+含量升高,LDH、CK-MB活性和cTnI浓度降低(P<0.05),其余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后处理可能通过激活PI3K及ERK1/2、促进mito-K_(ATP)通道开放、抑制mPTP开放,从而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评价咪达唑仑和异丙酚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药物动员骨髓干细胞效果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重250 ~ 280 g,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采用腹腔连续注射G-CSF 5d进行药物动员,于药物动员后第7天,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G-CSF组(G组)、咪达唑仑组(M组)及异丙酚组(P组),每组12只.G组以0.5 ml/h的速率股静脉输注生理盐水6h;M组股静脉输注咪达唑仑0.05 mg·kg-·h-1 6 h;P组股静脉输注异丙酚5mg·kg-1 ·h-16 h.于给药完毕后经股静脉取血,采用流式细胞仅测定CD34+单核细胞( CD34+ MNC)和内皮祖细胞(EPCs)数目,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VEGF浓度.于心肌梗死后4周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最大收缩速率(+dp/dtmax)和最大舒张速率(- dp/max).结果 与G组比较,M组CD34+MNC及EPCs细胞数目增加,血清VEGF浓度升高,LVEDP下降,-dp/dtmax的绝对值升高(P<0.05),P组LVEDP下降,- dp/dtmax的绝对值升高(P<0.05);与P组比较,M组CD34+MNC及EPCs细胞数目增加,血清VEGF浓度升高,LVEDP下降,- dp/dtmax的绝对值升高(P<0.05).结论 咪达唑仑可促进VEGF的释放,加强G-CSF动员骨髓干细胞的作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的心脏功能;异丙酚不能促进VEGF的释放及无骨髓干细胞动员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拟通过建立MCT诱导的PAH大鼠模型,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干预对大鼠PAH和右心衰竭的治疗效应。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PAH组和UC-MSCs组),在MCT腹腔注射1周后进行干预,UC-MSCs组舌下静脉注射UC-MSCs悬液,空白对照组和PAH组舌下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4周大鼠行右心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测压、右心肥厚指数以及肺组织病理等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AH组大鼠右心室游离壁厚度(RVWT)和右心室内径(RVID)显著增大,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与射血时间比值(PAT/PET)显著下降,右心收缩压(RVSP)和右心肥厚指数(RVHI)显著增高,肺小动脉血管壁厚度(WT)明显增厚。与PAH组相比,UC-MSCs组RVWT和RVID显著减小,PAT/PET明显升高,RVSP和RVHI明显降低,WT明显变薄。结论 利用MCT腹腔注射成功制备PAH大鼠模型,经舌下静脉注射UC-MSCs可以显著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右心功能,逆转肺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44.
目的:放射性心脏病(irradiation induced heart disease,RIHD与心脏临近部位的肿瘤放疗有关,随着肿瘤放化疗综合治疗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疗效的提高,一些肿瘤患者可以获得长期生存,放射治疗所致的远期心脏并发症可能成为患者放疗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放射性心脏病机理的研究中,倾向认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是射线损伤的靶细胞,心肌细胞的变性及心肌纤维化是继发于内皮细胞受损后心脏微循环障碍所致。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细胞运动、形态发生、血管新生、抑制凋亡和抗纤维化等作用。本研究利用腺病毒载体,采用基因治疗的方法观察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 比较普伐他汀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心肌缺血小鼠内皮前体细胞的动员效果并初步探讨其动员机制.方法 96只雄性昆明小鼠,均分为四组(每组n=24),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盐水组、普伐他汀组及G-CSF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三组采用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制作小鼠药物性心肌缺血模型后,分别注射生理盐水、普伐他汀和G-CSF5天.每组均于用药后第1、5、7、9天随机抽取6只小鼠,经球后静脉取血测定内皮前体细胞的数目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盐水组第1、5、7天内皮前体细胞的数目略有增加:与盐水组相比,普伐他汀组第5、7、9天内皮前体细胞水平有明显增高,而G-CSF组较普伐他汀组内皮前体细胞数目的 增加在第5、7、9天更为显著;外周血VEGF的浓度盐水组、普伐他汀组及G-CSF组较对照组在第5、7、9天均有增加,其浓度增加由大至小的顺序为G-CSF组>普伐他汀组>盐水组>对照组;其中G-CSF动员内皮前体细胞的作用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成中度正相关而普伐他汀动员内皮前体细胞的作用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无相关性.结论 心肌缺血能够诱导内皮前体细胞的动员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释放,普伐他汀与G-CSF均能增强缺血后内皮前体细胞的动员并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释放,G-CSF对内皮前体细胞的动员作用更强且动员机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释放有关.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pravastatin and granulocyto-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 in mobiliz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 in mice with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explore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EPC mobilization. Methods Ninety-six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n=24), namely the control group, saline group,pravastatin group and G-CSF group. In the latter 3 groups, myocardial ischemia was induced with isoprenine follow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s of normal saline, pravastatin and G-CSF for 5 consecutive days. On days 1, 5, 7, and 9 after establishment of myocardial ischemia, 6 mice from each group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measurement of the EPC count and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EPC count increased slightly in the saline group on days 1,5, and 7. EPC cou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pravastatin group on days 5, 7 and 9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the saline group, and the increment was more obvious in G-CSF group.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centrations of VEGF augmented on days 5, 7 and 9 in the order of saline group, pravastatin group and G-CSF group. The effect of G-CSF on EPC mobiliza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VEGF concentrations. Conclusions Myocardial ischemia induces EPC mobilization and VEGF release. Both Pravastatin and G-CSF can enhance EPC mobilization from the bone marrow and VEGF release, but G-CSF produces a stronger effect on EPC mobilization in association of VEGF release.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尝试使用MR弥散张量成像(DTI)显示离体心肌纤维束结构的可能性。方法 使用25个方向的DTI序列扫描离体1h和24h的猪心脏,使用脑白质纤维束成像重建方式显示心肌纤维的走行、分布和排列方式。结果 DTI可以清晰显示离体1h心肌的排列特征为分层、螺旋、扭转和发散,与广义上心肌纤维的排列方式吻合;离体24h后由于心肌发生溶解,DTI显示的心肌纤维的完整性被破坏,表现为心肌纤维长度缩短、外形皱缩、排列扭曲。结论 DTI技术可以显示离体心肌纤维的完整性和排列方式,其潜在的应用领域为心肌纤维的形态功能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8.
我院对123例新生儿~1岁小儿实行头颅矢状缝穿刺采血获得较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新生儿组29例,~3月组33例,~1岁组61例。前囟前角穿刺45例,除前后囟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比较低温静置保存和持续低流量灌注对离体鼠心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n=6),根据保存技术和保存液的不同分为H1、H2、F1、F2组.4℃条件下,F1、H1组心脏分别浸于FWM液(阜外改良液)和HTK液中保存8 h;F2、H2组心脏以10cm H2O的压力分别持续灌注FWM液和HTK液8 h.比较复灌后各组心功能恢复率、心肌含水量、心肌酶漏出量及光镜心肌结构.结果 复灌后,F1组心脏均未复跳,心肌含水量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分别为(84.1±1.2)%、(16.2±7.4)IU/L、(86.1±10.6)IU/L,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1).H2组心率、左室发展压、心率室内压乘积、冠脉流量恢复率为(80.2±5.3)%、(77.7±3.4)%、(63.8±3.1)%、(54.6±6.0)%,心肌含水量及心肌酶漏出量要低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 持续低流量灌注技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优于低温静置保存技术;HTK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优于FWM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