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滴度是否可以预测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结局.方法 收集肾活检证实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50例初发患者进行开放前瞻性研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并随访至2016年6月.结果 39例(78%)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抗体阳性患者中,高滴度组患者入组时尿蛋白定量明显比低滴度组高(P<0.05);抗体滴度与初始尿蛋白定量之间呈正相关(r=0.558,P<0.001).在仅支持治疗的前6个月,低滴度组患者自发缓解率明显比高滴度组高(57.1% vs 9.1%,P<0.05).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后,低滴度组患者尿蛋白定量和血清白蛋白改善均比高滴度组快;治疗12个月末,低滴度组完全缓解率明显比高滴度组高(85.7% vs 21.4%,P<0.05).远期随访,抗体低滴度组患者到达临床缓解的时间明显比高滴度组短(P=0.001);而高滴度组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血肌酐值持续大于133 μmol/L)明显比低滴度组要早(P<0.05).结论 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不仅能反映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免疫和疾病活动度,而且能预测患者治疗效果和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2.
13.
血透用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血透)用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探讨降低感染率的预防措施。方法:对119例建立颈内静脉导管的血透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了解颈内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特征,前期74例对照组用常规措施预防导管感染,后期45例为试验组,使用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给药的试验方法,两组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共发生与静脉导管相关的感染20例(16.8%),致病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和假单孢菌属,感染的临床表现多呈现与血透相关的规律性,两组感染率分别为22.9%和6.7%,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透患者颈内静脉导管并发的感染临床上有其特征性,抗生素多途径用药有助于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298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血液透析中应用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总结我院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需要行血液透析治疗而行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的29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颈内静脉253例,股静脉45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并发症。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94.3%,更换部位后成功率100%;渗血或血肿的发生率9%;血流不足或阻塞的发生率4%;感染的发生率1%;导管脱落发生率1%。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是目前建立临时性血液通路的最理想选择,注意操作细节可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患者退出及住院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退出及住院的原因。方法对159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追踪,调查分析其退出及住院的时间和原因。结果159例患者中有38例退出,退出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159例患者的年住院次数为(0.93±1.02)次,住院率为9.6天/年。住院的主要原因分别是感染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结论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退出及住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住院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血液透析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是否出现感染及次数、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清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球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并测定其透析充分性指标(KT/V)。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将并发感染危险因素筛选出,并评价血液透析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感染的关系。结果 在88例血液透析住院患者中,共有146例次住院记录,各部位发生感染累计173例次,年龄>60岁者与<60岁者比较,并发感染的相对危险性为3.46(P<0.01),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并发感染的相对危险性为4.26(P<0.01),血白蛋白低于35g/L者较高于35g /L者并发感染的相对危险性为2.53(P<0.01)。 结论 年龄﹑糖尿病和血白蛋白水平是血液透析住院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贫血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简称EPO)相对不足,缺铁是EPO疗效不理想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而功能性缺铁虽然有足够的储存铁,但不能迅速动员和释放以满足EPO刺激作用下骨髓造血加快时对铁的需求,故功能性缺铁在使用EPO的患者中尤为多见[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及护理干预对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0例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血液透析组(A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组(B组);两组均予一系列护理干预,A组予常规透析每周2~3次,B组在常规透析基础上,每周予血液灌流1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0周后血清钙(Ca)、磷(P)和血清全段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浓度;观察两组患者皮肤瘙痒、重症肌无力等症状的改善.结果 B组血清iPTH、血磷的下降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钙显著上升(P<0.01);皮肤瘙痒、重症肌无力等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及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iPTH水平,改善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撕脱鞘导入法与直接导丝导入法留置Permcath导管的安全性及易用性. 方法 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入组2个透析中心拟行Permcath导管置管术的血液透析患者,按置管方法分为撕脱鞘导入组(简称撕脱鞘组)和直接导丝导入组(简称导丝组),收集2组患者基线资料、置管前后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置管后前瞻观察24h,主要终点为置管术中出血量,次要终点为整个置管术的操作时间和置管术后24h置管伤口出血事件发生率. 结果 撕脱鞘组共入组22例患者,导丝组共入组23例患者,2组基线资料基本一致.导丝组较撕脱鞘组在术中出血量(4.04±2.09ml比12.86±3.35ml,t=10.514,P=0.000)、置管时间(26.30±3.22min比34.36±2.98min,t=8.689,P=0.000)及术后24h出血事件发生率(4.358%比27.27%,x2=4.499,P=0.047)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直接导丝导入法比撕脱鞘导入法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置管时间及术后24h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肾穿活检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肾脏活检穿刺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利用回归分析评价了肾穿活检的临床特征与出血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在 178例肾穿活检中 ,肉眼血尿发生率 2 8%、肾包膜下血肿发生率 6 7%、需要输血者 1 7% ;血压水平高于 14 0 /90mmHg与低于 14 0 /90mmHg者比较 ,并发出血的相对危险性为 4 33(P <0 0 1) ,血清肌酐高于 177μmol/L者较低于 177μmol/L者并发出血的相对危险性为 2 94 (P <0 0 1) ,穿刺活检的次数≥ 3次较≤ 2次者并发出血的相对危险性为 3 14 (P <0 0 1)。结论 多次穿刺肾活检、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是肾穿活检并发严重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