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主要有:穿刺针偏离血肿中心5例、穿刺针针尾折断2例、再出血6例、癫痫1例、硬膜外血肿1例、颅内积气8例、钻颅伤口感染6例、颅内感染4例、脑脊液漏5例、血肿分隔引流不畅4例、低颅压2例、脑积水1例、拔除穿刺针时针尾断裂1例。结论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要有足够的认识,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精确定位,严格规范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体外扩增的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治疗作用,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类与症状改善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1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神经内科和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内科符合标准的ALS患者65例,通过随机表号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PBMC组(PBMC 1×106个/kg体重+20%人体白蛋白100 m L,33例)和对照组(20%人体白蛋白100 mL,32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5天及第14天,以修订版ALS功能评定量表(revised ALS functional rating scale,ALSFRS-R)评分,并测定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5+Foxp3+Treg细胞及CD16+CD56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比较修订版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量表(ALSFRS-R)和Appel肌萎缩侧索硬化评定量表(AALS)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ALS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利鲁唑组(31例)、依达拉奉组(32例)和对照组(未进行正规治疗的患者,31例)。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及临床功能量表评分等资料。比较3组间临床资料,分析在不同药物治疗中两种量表的评分差异以及相关性。结果 采用标准化评分比较ALSFRS-R和AALS,结果提示基线两种量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ALS伦敦临床分期3期、4期患者中两种量表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利鲁唑组和依达拉奉组中两种量表评分反映的疾病严重程度在部分时间点上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3组的各时间点ALSFRS-R评分均较低。结论 ALSFRS-R与AALS在临床功能评估上差异有显著性,ALSFRS-R反映的疾病严重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31例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利多卡因+泼尼松龙治疗,两组均采用颅周固定位点注射.分别于治疗前1个月、治疗后第1、2、3个月评定头痛发作天数、头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偏头痛残疾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第1、2、3个月,治疗组偏头痛发作天数、发作次数、残疾程度均较治疗前缓解(P<0.05),治疗后第1、2个月时缓解最明显.对照组治疗后第1、2个月时,偏头痛发作天数、发作次数、残疾程度也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但到第3个月时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时点比较,偏头痛发作天数、发作次数、残疾程度均明显缓解(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时点偏头痛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减轻(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时点比较均减轻(P<0.05).各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头痛有效、安全,并且能减轻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吞咽障碍训练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62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还给予低频电刺激吞咽障碍训练仪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判断疗效,治疗2周、4周后分别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法(SSA)评分检测。结果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示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SS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和4周后观察组、对照组SSA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4周后的SSA评分更低(均P0.05)。治疗2周和4周后,观察组SS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使用低频电刺激吞咽训练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初步探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时,使用血流储备分数(FFR)评估颈动脉狭窄以指导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行狭窄动脉支架置入术的30例症状性颈动脉严重狭窄(管腔狭窄率≥70%)患者,其中25例为脑梗死,5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采用压力导丝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的血流进行测定。分别在介入治疗前后,对管腔狭窄率、FFR(远端压力/近端压力比率)和跨病变压差(近端压力-远端压力)进行测定。对血管狭窄率与FFR和跨病变压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成功通过狭窄,并完成FFR及跨病变压差的测定。支架置入术前平均血管狭窄率、FFR、跨病变压差分别为(84±6)%、0. 67±0. 15、(32±7) mmHg,术后分别为(30±10)%、0. 82±0. 11、(18±9) mmHg,术后血管狭窄率、跨病变压差明显低于术前,FFR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术前血管狭窄率与FFR、跨病变压差明显相关(r值分别为-0. 86、0. 96,均P 0. 01)。患者应用压力导丝测定FFR、跨狭窄压差时均未出现血管刺通破裂引起脑出血及血管夹层。结论应用FFR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进行介入治疗评估是可行且安全的,但仍需更多的研究数据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7.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肾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约占全部脑血管病人的70%~80%。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尤其是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时往往伴有肾动脉硬化和狭窄,肾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损害。与肾动脉正常的患者相比,合并有肾动脉狭窄(RAS)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不良。我们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相关性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肾动脉狭窄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8.
79.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目的 观察氏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对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0.4ml,每12小时腹部皮下注射1次,连续10天为疗程;并对另外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16ml静滴,每日1次,连用10天为对照。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能降低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