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摘要 目的 了解重症脑卒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合并真菌感染的早期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被诊断为VAP的48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重症脑卒中VAP合并真菌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重症脑卒中VAP合并真菌感染率为64.58%;真菌感染组革兰阳性菌感染率(36.17%)明显高于无真菌感染组(25.00%);真菌感染组以感染念珠菌为主,其中最多见的为白色念珠菌,占38.89%;肺部革兰阳性菌感染、气管插管/切开天数≥7 d、使用糖皮质激素天数≥7 d、伴糖尿病、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剂、痰培养出2种以上细菌以及2种或以上器官功能障碍等8个因素对重症脑卒中VAP合并真菌感染影响作用显著(P<0.05);真菌感染组死亡率(83.87 %)显著高于无真菌感染组(35.29 %)。结论 重症脑卒中VAP合并真菌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临床中应加强对上述危险因素的防控,降低患者真菌感染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内脂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ACI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2组总有效率、卒中量表评分以及血清内脂素、HS-CRP及NO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2%;治疗后2组卒中量表评分、血清内脂素、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NO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ACI,可有效降低血清内脂素、hs-CRP水平,升高NO水平.  相似文献   
23.
锁骨下动脉的起始端比较狭窄邻近椎动脉,导致同侧的椎动脉血流逆流,进而导致锁骨下动脉盗血。这种情况下,一般会选择外科血管再成形治疗,且已经取得不错的远期疗效[1-2]。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局部阻塞性动脉疾病中主流的方法[3-4]。经股动脉介入是血管介入治疗中最常选择的途径,然而在治疗锁骨下动脉开口端狭窄或闭塞性疾病时,也会不可避免出现失败。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双针微创等量置换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2例CSDH患者,均采用双针微创等量置换法引流术治疗.结果 72例CSDH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好,均为一次性穿刺治疗,治愈率100%.术后1例出现硬膜外血肿,术后平均住院6.8天,术后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双针微创等量置换法治疗CSDH临床疗效明显,住院时间短,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预后,为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经头颅MRI证实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根据Bogousslavsky分类法,将脑分水岭梗死分为皮质型分水岭梗死、皮质下型分水岭梗死及混合型分水岭梗死。梗死灶同侧血管狭窄或闭塞视为病变责任血管。结果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大多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史及高脂血症病史,并多有吸烟及酗酒史。患者合并颅内外责任血管狭窄达74例(84.1%),且皮质型与皮质下型责任血管情况无明显差异。基本治愈38例,显著进步40例,进步10例,无1例死亡。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分水岭梗死发病的主要机制;其次为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微栓子栓塞。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变的基础。治疗上除常规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调控血压、血糖、血脂等治疗外,还要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平时生活中应戒烟限酒,及时补充水分。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评价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合并纳络酮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 6 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微创治疗 +纳络酮 ) ,B组 (微创治疗 ) ,各 32例 ,两组均使用微创技术清除血肿 ,A 组另加用纳络酮 2 m g/ d静滴 ,共用 2周。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1) A组有效率(81.2 5 % )及显效率 (5 0 .0 % )均明显优于 B组 (5 0 %、2 8.13% ) ,二者差异极显著 (P <0 .0 1、 P <0 .0 5 )。 (2 )存活患者中 A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 B组 (P <0 .0 5 ) ;A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 B组 (P <0 .0 5 )。 (3) A组并发症发生率较 B组明显减少 (P <0 .0 5 )。 (4 )两组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合并纳络酮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单用微创术疗效好 ,能明显提高有效率 ,降低并发症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7.
滕玉环  徐晨辉  陈季南  李军荣 《安徽医药》2023,27(11):2171-2175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血清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lncRNA SNHG1)、微RNA-329-3p(miR-329-3p)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在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162例ACI病人作为观察组,根据病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为轻度ACI组60例(NIHSS≤7分)、中度ACI组56例(8分≤NIHSS≤13分)和重度ACI组46例(NIHSS≥14分),另选取同时期在南京市江宁医院体检的16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清lncRNA SNHG1、miR-329-3p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lncRNA SNHG1、miR-329-3p与NIHSS评分的关系;采用Pearson法分析lncRNA SNHG1与miR-329-3p水平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lncRNA SNHG1、miR-329-3p对ACI的诊断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1.03±0.04、1.01±0.03...  相似文献   
28.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基层医院常见的急诊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自1990年以来,我院共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20例,死亡41例,死亡率9.78%。420例中毒者中因各种原因所致呼吸骤停者59例,现将该59例呼吸骤停病例作一临床分析。1一般资料本组中毒者共发生呼吸骤停59例,男性2例,女性57例,年龄最大者45岁,最小者16岁,平均27±0.2岁。其中,中度中毒20例,重度中毒39例。中毒农药种类:乐果28例,敌敌畏15例,甲胺磷10例,16O52例。中毒途径:经口者55例,经皮肤吸收者2例,呼吸道吸收者2例。就诊时间:中毒后1小时到10小时不等。…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ABCD2评分联合经颅多普勒(TCD)或脑血管造影检查(DS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08年1月-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246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TCD及DSA相关临床资料。ABCD2评分≤3分为低危组(n=150),4~5分为中危组(n=72),6~7分为高危组(n=24)。血管狭窄程度〈50%为轻度狭窄,≥50%为中重度狭窄。比较TCD和DSA分别对ABCD2评分低危组以及高危组TIA患者7d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结果104例(42.3%)患者在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ABcD2评分越高,脑梗死的发生率越高(P均〈0.01)。ANZIY评分中、高危患者中DSA显示血管中、重度狭窄患者(≥50%)7d发生脑梗死的概率显著高于TCD患者(P〈0.01),而在ABCD评分低危患者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ABCD2评分中、高危患者,DSA检查能准确预测7d发生脑梗死的概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网络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31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4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14d,观察组67例在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的同时给予神经网络治疗14d,分别于14d前、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06%,对照组为71.87%。显效率观察组为58.21%,对照组为42.19%,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网络治疗仪治疗脑梗死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