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口服美托洛尔,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美托洛尔的最大耐受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以明显地减少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糖尿病(DM)伴发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检出率并与非DM脑血管病ARAS发生的情况进行比较。方法总结分析167例因缺血性脑血管病而行全脑血管造影并同时进行非选择肾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M38例,非DM129例,比较DM和非DM脑血管病ARAS的检出率,对ARAS的发生与脑血管病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67例患者共发现ARAS63例(37.72%),其中DM组为17例(44.74%),非DIM组为46例(35.66%),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脑动脉狭窄患者中ARAS的检出率为42.64%(55/129)显著高于非脑动脉狭窄患者(P〈0.05)。结论ARAS的发生与脑血管病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丁苯肽软胶囊(商品名:恩必普)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入选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调脂,口服拜阿司匹林,血栓通注射液20ml静滴,1次/d,疗程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肽软胶囊0.2g,3次/d,口服,疗程2周。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在治疗后7d、14d、1个月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肽软胶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满意,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丁苯肽软胶囊(商品名:恩必普)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入选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调脂,口服拜阿司匹林,血栓通注射液20ml静滴,1次/d,疗程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肽软胶囊0.2g,3次/d,口服,疗程2周。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在治疗后7d、14d、1个月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肽软胶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满意,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敏  陈来明  李军荣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1):1934-1935
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5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入选病例12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入选标准:(1)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订后脑梗死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比较常见,约占颅内血肿的10%[1],传统的手术方式是钻孔冲洗引流术,疗效显著,但可引起脑损伤、颅内血肿、张力性气颅等并发症.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应用,手术创伤伤口日益缩小,而且手术疗效及安全性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尤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比例较大,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曾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现在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和材料科学的迅猛发展,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手段。现将我院40例颈动脉狭窄CAS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我国的应用时间已超过10年,与开颅手术相比,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同时大大降低了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因而在临床获得广泛认可。但是,少数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虽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近期仍有死亡的风险。本文对11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近期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死亡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5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所有患者均随访3~6个月.结果发生保护伞装置不能回收1例,穿刺部位血肿5例(其中假性动脉瘤1例),血管痉挛1例,颈动脉窦反应12例,动脉内膜夹层形成1例,术后高血压1例,延迟性脑出血1例.结论积极术前准备、规范术中操作、术后正规治疗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巴曲酶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突发性聋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丁苯酞干预组,每组54例。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血液学指标(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比黏度、全血黏度)、纯音听阈、眩晕及耳鸣伴随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学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联合丁苯酞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纯音听阈值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联合丁苯酞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 0. 05);联合丁苯酞干预组患者眩晕及耳鸣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 0. 05);联合丁苯酞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巴曲酶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对突发性聋患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